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4KJ089ZD)
作品数:
1
被引量:8
H指数:1
相关作者:
鲍立宁
宋礼华
王国明
黄显怀
黄勇
更多>>
相关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
莱斯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重点科研计划项目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建筑科学
主题
1篇
电极
1篇
源水
1篇
生物膜
1篇
生物膜电极
1篇
生物膜电极法
1篇
微污染
1篇
微污染源水
1篇
污染
1篇
污染源水
1篇
膜电极
1篇
氨氮
机构
1篇
安徽农业大学
1篇
合肥工业大学
1篇
安徽建筑工业...
1篇
安徽安科生物...
1篇
莱斯大学
作者
1篇
黄勇
1篇
黄显怀
1篇
王国明
1篇
宋礼华
1篇
鲍立宁
传媒
1篇
中国给水排水
年份
1篇
2008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生物膜电极工艺去除微污染源水中氨氮的研究
被引量:8
2008年
采用生物膜电极工艺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氨氮。在好氧区利用金属阳极电解产氧,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使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或亚硝酸盐氮;在缺氧区利用碳棒作为阴极电解产氢,实现反硝化脱氮。试验结果表明:C/N、电流强度、氨氮浓度、进水流量等对去除总氮均有影响;在流量为3L/d、无外界供氧、电流强度为19.5mA、C/N为1的条件下,当进水COD为10mg/L、氨氮为7mg/L时,对总氮的去除率可达95.6%,显著改善了水质。
鲍立宁
黄显怀
黄勇
王国明
宋礼华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生物膜电极法
氨氮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