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400392)

作品数:4 被引量:334H指数:4
相关作者:邓雪娇吴兑毕雪岩李菲黄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专项项目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气流
  • 2篇潜热
  • 2篇感热
  • 1篇氧化碳
  • 1篇逆温
  • 1篇气流轨迹
  • 1篇气相互作用
  • 1篇珠江三角
  • 1篇珠江三角洲
  • 1篇位温
  • 1篇污染
  • 1篇污染过程
  • 1篇陆气相互作用
  • 1篇南海季风
  • 1篇混合层
  • 1篇季风
  • 1篇二氧化碳
  • 1篇草地
  • 1篇大气污染

机构

  • 4篇中国气象局广...
  • 2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4篇毕雪岩
  • 4篇吴兑
  • 4篇邓雪娇
  • 3篇李菲
  • 3篇黄健
  • 2篇张宏升
  • 2篇梁建茵
  • 2篇廖国莲
  • 2篇杜金林
  • 1篇李春晖
  • 1篇蒋承霖
  • 1篇谭浩波
  • 1篇丁伟钰
  • 1篇范绍佳
  • 1篇夏冬

传媒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南海季风建立前后珠江三角洲的陆气热量交换与热力边界层结构特征被引量:8
2007年
根据动力与热力指标,2004和2005年南海季风建立前后可分成明显的4个阶段——季风建立前的雨期、非雨期;季风建立后的活跃期与非活跃期。对2004和2005年南海季风建立前后的广州番禺综合外场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了这4个阶段陆气热量交换与热力边界层的主要特征:净辐射与净短波辐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净短波辐射与净长波辐射之比为3.49—4.81,净短波辐射是净辐射的主要贡献项,云量与降水是控制净短波辐射与净辐射的直接因素;季风活跃期间午间对流云系对太阳辐射衰减显著,造成了辐射各分量以及热通量的峰值区变窄,量值急剧变小;季风建立前后感热与潜热均是净辐射的主要消耗项,占净辐射的90%以上,潜热明显大于感热,2005年较2004年潜热的分配额有明显的增加,其原因可能与近地层的风速较大,总是维持向上的湿度梯度有关;季风建立前后除季风活跃期外边界层位温结构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午间混合层可发展至1070m,而季风活跃期间午间混合层发展受到对流云释放潜热的抑制,导致季风活跃期混合层消失的现象,分析还发现季风建立前后各阶段夜间残余混合层均不明显。分析表明引起陆气能量过程及边界层热力结构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云系与降水,加强边界层过程与降水宏微观过程相互作用的研究是深入认识陆气过程与边界层结构特征的关键。
邓雪娇李春晖毕雪岩梁建茵吴兑张宏升杜金林黄健李菲廖国莲
关键词:感热潜热位温混合层逆温南海季风
珠江三角洲霾天气的近地层输送条件研究被引量:262
2008年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霾天气造成能见度恶化和空气质量下降。近地层输送条件即地面流场与大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密切相关。利用2004—2005年广东省466个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广州观象台常规气象资料、珠江三角洲大气成分站网器测能见度资料、珠江三角洲城市环境监测站网的PM10浓度资料等,使用矢量和分析方法,分析珠江三角洲近地层风及其对严重霾天气过程和清洁对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年霾天气高发季节,东亚纬向环流比2005年同期显著,纬向环流不显著的年份,气流南北交换显著,冷空气跨越南岭、到达珠江三角洲的机会比较大,伴随冷空气的大风等天气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纬向环流显著的年份,冷空气跨越南岭、到达珠江三角洲的机会比较小,污染物易于堆积。珠江三角洲霾天气具有区域性特征,旱季出现最多,雨季出现最少。严重霾天气过程出现在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清洁对照过程出现在台风直接影响或冷空气活动频繁的季节。与2004年相比,2005年的静风频率较低,且旱季风速较大,不利于霾天气的形成。矢量和分析表明:区域霾天气过程与区域内静小风过程,即出现气流停滞区有密切联系,清洁对照过程与强平流输送有关。
吴兑廖国莲邓雪娇毕雪岩谭浩波李菲蒋承霖夏冬范绍佳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
广州番禺地区草地陆气相互作用观测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介绍了2004年在广州番禺进行的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观测研究表明:新型的超声风温仪虽然带有雨滴鲁防护沙网,但雨滴对超声观测的误差影响显著,尤其是对u,w方向。雨天情况下(δa/U*)^3与z/L相关系数很低,湍流强度与稳定度不存在1/3次方关系。涡动相关法和能量平衡法计算的感热通量及潜热通量比较接近,感热、潜热通量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699和0.8633,两种方法带来的误差主要发生在近地层稳定度发生明显变化的时刻,即在午间热通量的峰值或傍晚或晚间热通量的低值,其中能量平衡法计算的感热、潜热普遍具有较大的正负峰值。涡动相关法计算的Qh+Qe普遍偏小,与可用能量Rn-Qg多数情况下存在能量不平衡,说明了忽略热存储项的地表能量平衡方程的局限性。番禺夏、秋季近地层各能量具有与太阳辐射相似的日变化特征,但夏季的潜热大于感热,而秋季则相反。近地面二氧化碳从5—8月是一个减低过程,尔后上升到12月份浓度最高,总体浓度值在350×10^-6~400×10^-6之间变化。
邓雪娇毕雪岩吴兑梁建茵黄健李菲张宏升杜金林
关键词:陆气相互作用感热潜热二氧化碳
深圳地区典型大气污染过程分析被引量:64
2006年
分析了深圳地区2003~2004年发生的6个典型污染过程.基于WRF中尺度气象模式的分析表明深圳地区的空气污染过程主要受副热带高压、热带气旋及变性冷高压脊的影响.HYSPLIT气流轨迹分析说明珠江三角洲上游地区的污染对深圳地区存在影响,当深圳处于海上气团控制时,空气质量较好.
邓雪娇黄健吴兑毕雪岩丁伟钰
关键词:污染过程气流轨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