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192) 作品数:4 被引量:25 H指数:3 相关作者: 杨勋林 王宝艳 史志超 孙喜利 崔古月 更多>> 相关机构: 西南大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全新世早期石笋灰度序列记录的气候环境信息分析--以重庆羊口洞石笋为例 被引量:6 2017年 以采自重庆南川地区金佛山羊口洞中一支石笋YK719为研究对象,利用精确的^(230)Th测年数据、δ^(18)O数据和灰度数据重建了重庆地区早全新世古气候变化序列。将石笋YK719灰度序列和δ^(18)O记录进行对比后发现,在弱季风时段,石笋δ^(18)O值偏重,石笋灰度值较高,灰度序列表现出"谷"构造;反之亦然。分析显示羊口洞石笋灰度序列与树轮Δ^(14)C数据、太阳黑子数据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太阳活动是驱动石笋灰度序列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太阳活动可能通过温度和季风降水两方面来影响石笋灰度的变化:温度升高促使土壤微生物活动量增加,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和CO_2含量增加,从而形成较为纯净的方解石沉积物,石笋颜色暗而透明,反之,石笋表现为不透明乳白色;北大西洋浮冰变化在早全新世可能通过季风-欧亚大陆雪盖耦合来间接地影响亚洲季风降水变化,从而影响石笋灰度的变化。 崔古月 杨勋林 方默勤 孙喜利 史志超 王宝艳关键词:石笋 灰度 东亚季风 太阳活动 高分辨率石笋记录的三峡库区小冰期气候变化 被引量:14 2013年 基于重庆水鸣洞石笋(NSM03)7个^230Th年代数据和438个δ^18O数据建立三峡库区1250~1750A.D.时段分辨率约为1a的δ^18O记录。分析显示石笋δ^18O值在1280A.D.开始迅速偏重,在1300A.D.附近偏到近500a来最重,显示季风迅速减弱,库区进入小冰期。石笋记录显示小冰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尺度干湿波动,特别是在1400~1650A.D.时段石笋δ^18O值高频振荡,显示季风降水处于频繁波动期。功率谱分析显示石笋δ^18O序列具有显著树轮△14^C周期和ENSO准周期,揭示太阳活动是小冰期主要驱动因素,同时受到海气耦合作用影响。 杨勋林 陈发虎 袁道先 程海 张月明 黄帆关键词:石笋 氧同位素 亚洲季风 小冰期 三峡库区 重庆地区石笋δ13C记录的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 被引量:3 2018年 本文利用重庆市青木关镇狮子洞石笋QM09铀系测年数据和氧碳稳定同位素数据,重建了研究区9.4~0 ka BP的古气候环境演化历史。依据狮子洞石笋δ^(13)C记录变化趋势,将其划分为2个阶段:(1)9.4~3.0 ka BP期间,狮子洞石笋δ^(13)C记录除了在4.2 ka BP附近发生一次短暂的偏重事件外,整体变化比较平缓,石笋δ^(13)C值比较偏轻;同时石笋δ^(18)O值在该期也较为偏轻,暗示了此时段季风强盛,气候温暖湿润,地表植被变化稳定。此时人类活动比较弱,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小,植被变化主要受自然气候环境的影响;(2)3.0~0 ka BP期间,石笋δ^(13)C记录不再呈现如第一阶段般平稳变动的趋势,在3.0 ka BP时开始波动下降,在经历1.7 ka BP大幅下降后,δ^(13)C便频繁波动大幅升降。石笋δ^(18)O记录显示该时段季风减弱,气候变干,植被退化,土壤水中溶解的CO_2含量减少。加之该期人类活动剧烈,地表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当地无机环境更多的参与到地下水循环体系中来,使得石笋δ^(13)C逐渐加重。 史志超 杨勋林 刘秀明 李国军 李国军 孙喜利 王宝艳 崔古月关键词:石笋 地表植被 季风 渝东南近100年石笋灰度变化及气候环境意义 被引量:5 2019年 以采自重庆市酉阳自治县天坑洞的石笋TK22-1为研究对象,利用230Th测年、210Pb测年和石笋纹层等计年法建立了近100年来高分辨率、精确定年的石笋灰度序列,并与器测气象资料对比,重建了渝东南近100年的气候环境变化历史,进一步明确石笋灰度指示的气候环境意义。研究结果显示,石笋TK22-1灰度值与当地年平均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年平均湿度、降雨天数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这表明温度和湿度等气候条件是驱动石笋灰度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渝东南岩溶槽谷区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薄层土壤对降水的储存能力较弱,水分是主导土壤湿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当降水量和地表湿度较大时,雨水在土壤中滞留时间较少、下渗速度加快,水岩作用减弱,土壤水中溶解的有机质和杂质浓度降低,最终在石笋表面结晶出较为纯净的方解石矿物,进而使石笋灰度值降低;反之亦然。当温度较高时地表蒸发量较大,地表及土壤中湿度较小,水在土壤和石灰岩地层中滞留时间长,土壤中有机质和CO2的释放量增加,洞穴滴水中有机质和杂质浓度升高,导致石笋中方解石结构疏松、杂质较多,石笋灰度值较高;反之亦然。重庆东南岩溶槽谷区近100年期间的干旱事件与石笋TK22-1灰度序列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干旱事件发生的年代对应着石笋灰度峰值,即当地降水减少,发生伏旱时,石笋灰度值升高,进一步表明土壤湿度和水岩作用是影响石笋灰度值变化的主要因素。 张瑞 杨勋林 刘秀明 刘秀明 殷建军 王宝艳关键词:石笋 灰度值 土壤湿度 干旱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