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154)

作品数:17 被引量:206H指数:8
相关作者:桑树勋周效志刘世奇黄华州张杰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教育部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矿业工程

主题

  • 9篇煤层气
  • 6篇盆地
  • 6篇沁水盆地
  • 6篇储层
  • 4篇煤储层
  • 3篇气井
  • 3篇煤层
  • 3篇煤层气井
  • 3篇勘探
  • 2篇烟煤
  • 2篇岩心
  • 2篇深部煤层
  • 2篇渗透率
  • 2篇石炭
  • 2篇数字岩心
  • 2篇气藏
  • 2篇沁水盆地南部
  • 2篇区块
  • 2篇无烟煤
  • 2篇勘探开发

机构

  • 18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石油
  • 3篇贵州省煤层气...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山东省科学院
  • 2篇贵州省煤田地...
  • 2篇华北油田公司
  • 1篇武汉工程大学
  • 1篇赫瑞瓦特大学
  • 1篇四川省煤田地...

作者

  • 16篇桑树勋
  • 7篇刘世奇
  • 6篇周效志
  • 4篇韩思杰
  • 3篇张杰芳
  • 3篇黄华州
  • 3篇王文峰
  • 3篇孙宏达
  • 2篇易同生
  • 1篇王鑫
  • 1篇尹志胜
  • 1篇李梦溪
  • 1篇赵福平
  • 1篇徐宏杰
  • 1篇刘会虎
  • 1篇周培明
  • 1篇金军
  • 1篇王鑫
  • 1篇舒姚
  • 1篇贾金龙

传媒

  • 3篇2016年煤...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中国煤层气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煤炭学报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Acta G...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Journa...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三维空间表征的高阶煤连通孔隙发育特征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探讨高阶煤孔裂隙连通特征,以沁水盆地南部3号无烟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煤储层结构三维数字化建模方法,构建了煤层多级次孔裂隙网络结构模型并提取了关键参数,同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进一步确认了孔裂隙连通关系以及不同成因类型的孔隙对煤储层连通性的贡献。结果表明:高阶煤孔喉细小,以孔径小于50 nm的中孔为主;孔隙迂曲度较低,截面以方形和正三角形为主,毛管阻力较小;孔隙连通性较差,对连通性起主要作用的是孔径小于50 nm的中孔;差异收缩孔是主要的纳米连通孔隙,该孔隙的发育,形成了具有一定网络拓扑性质的渗流网络结构。孔裂隙网络结构模型表征了孔裂隙分布特征与拓扑关系,能够实现煤岩内部空间的数字化、可视化表征。
杨延辉刘世奇桑树勋Jingsheng Ma王鑫王文峰杨艳磊
关键词:无烟煤数字岩心沁水盆地
煤炭资源枯竭矿井煤层气运移及富集规律研究被引量:20
2014年
基于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与"三带"发育理论,对煤炭资源枯竭矿井煤层气运移及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气主要赋存于采空区、邻近煤岩层裂隙带、本煤层残煤及存在应力释放的邻近层残煤中。矿井关闭后,近水平煤层采空区内煤层气垂向上由采空区经垮落带向裂隙带方向运移,并在裂隙带与弯曲下沉带交界面下部形成高浓度富集区;倾斜煤层相邻采空区,煤层气向煤层上倾方向裂隙带运移,并形成富集区。若相邻采空区垂向裂隙贯通,则在上部采空区煤层上倾方向裂隙带内形成统一的富集区。
尹志胜桑树勋周效志
关键词:煤层气运移规律富集区
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渗流物理过程及其对煤层气井产气量的控制
以渗流力学理论及压降叠加原理为基础,依据沁水南部煤层气生产区块16口排采井生产数据,分析了煤层气井压降漏斗形状的演化特征,提出了煤储层流体渗流物理过程的演化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煤储层渗流物理过程对煤层气直井产气量...
刘世奇桑树勋李梦溪刘会虎王立龙
关键词:煤层气井产气量沁水盆地南部
文献传递
Triple Medium Physical Model of Post Fracturing High-Rank Coal Reservoir in Southern Qinshui Basin被引量:3
2015年
In this paper, influences on th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the reservoir architecture and the fluid flow pattern caused by hydraulic fracturing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duction fluid flow model of post fracturing high-rank coal reservoir, Warren-Root Model is improved. A new physical model that is more suitable for post fracturing high-rank coal reservoir i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idth, the flow conductivity and the permeability of hydraulic fractures are much larger than natural fractures in coal bed reservoir. Hydraulic fracture changes the flow pattern of gas and flow channel to wellbore, thus should be treated as an independent medium. Warrant-Root Model has some limitations and can't give a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of seepage mechanism in post fracturing high-rank coal reservoir. Modified Warrant-Root Model simplifies coal bed reservoir to an ideal system with hydraulic fracture, orthogonal macroscopic fracture and cuboid matrix. Hydraulic fracture is double wing, vertical and symmetric to wellbore. Coal bed reservoir is divided into cuboids by hydraulic fracture and further by macroscopic fractures. Flow behaviors in coal bed reservoir are simplified to three step flows of gas and two step flows of water. The swap mode of methane between coal matrix and macroscopic fractures is pseudo steady fluid channeling. The flow behaviors of methane to wellbore no longer follow Darcy's Law and are mainly affected by inertia force. The flow pattern of water follows Darcy's Law. The new physical model is more suitable for post fracturing high-rank coal reservoir.
Shiqi LiuShuxun SangQipeng ZhuJiefang ZhangHefeng GaoHuihu LiuLixing Lin
关键词:沁水盆地煤储层煤层气藏储层结构
煤层气合层开发上部产层暴露的伤害机理被引量:26
2016年
煤层气开采过程中,上部暴露产层伤害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短期内有可能被下部未暴露产层产气能力的提高所掩盖,因此未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为此,依托于贵州西部土城区块煤层气勘探开发工程实践,结合15号煤启动压力梯度、气水两相渗流及应力敏感性测试,分析了上部产层暴露的储层伤害机理,探讨了合层开发煤层气井高产、稳产的排采控制措施。结果表明:1随着低渗透煤储层中游离气量增多、气泡变大,气水两相渗流产生的贾敏效应增强,导致水相渗流的启动压力梯度增大,水相渗透率快速下降;2合层开发煤层气井上部产层被动暴露后,套压持续回升导致气体"反侵"进入已经暴露的煤储层,井筒周围依次形成高含气带、液相滞留带、应力敏感带、高含水带,近井地带形成液相低渗区,使地层水、压裂液难以排出,将导致上部暴露产层产水、产气量快速衰减。结论认为,为了提高合层开发的效果,可在套压降至0.5 MPa后主动缓慢暴露上部产层,而在上部产层主动暴露后,应尽量避免套压的快速波动,杜绝套压的大幅回升,以免对近井地带煤储层造成永久性伤害。
周效志桑树勋易同生金军黄华州侯登才敖显书
关键词:煤层气储层伤害贾敏效应应力敏感性
济阳坳陷深部煤储层吸附效应及物质平衡关系
深部煤层气是我国目前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以模拟深部条件下的煤层等温吸附实验为研究方法,分析了煤层气在温压单因素控制条件下的吸附效应,阐述了深部环境下煤层气多相态赋存形式,建立了煤成气物质平衡关系,确立了...
韩思杰桑树勋周培明
文献传递
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储层结构三维数字化表征
以沁水盆地南部#3无烟煤层为研究对象,将X-rayCT扫描技术与FIB-SEM三维切割扫描技术相结合,对煤储层结构三维数字化建模方法进行探索,通过孔裂隙空间表征、多尺度孔裂隙空间网络融合和孔隙截面形状表征,构建煤层多级次...
刘世奇桑树勋Jingsheng Ma王鑫王文峰杨延辉杨艳磊
关键词:数字岩心无烟煤沁水盆地
文献传递
煤层气井排采液面-套压协同管控——以沁水盆地樊庄区块为例被引量:29
2015年
以樊庄区块煤层气开发直井排采管控为研究实例,以排采工程数据为主要依据,探讨各排采控制阶段流体流动形态与煤储层伤害机制,揭示排采液面一套压协同控制过程,并基于煤层气井排采曲线分析和高产气井排采参数统计,获得排采液面-套压协同控制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樊庄区块煤层气井需经历“以液为主-气、液混合-以气为主”的排采控制过程以及排水降液面阶段、憋压阶段、产气量上升阶段、稳产阶段和产气量衰减阶段5个排采控制阶段,其中,排水降液面阶段、憋压阶段、产气量上升阶段是流体流动形态转变和储层伤害的易发阶段,也是排采管控的关键阶段。排水降液面阶段以日产水量为控制参数,以井底流压为评判指标,采取缓慢、长期的排采原则;憋压阶段以日产水量和套压为控制参数,以憋压、稳定动液面的方式实施管控;产气量上升阶段采取适当憋压、提升动液面的控制原则,保持套压高于0.2MPa,控制日产水量缓慢降至0.2~0.5m。,使动液面深度回升至煤层中部以上10~50m;稳产阶段需适当憋压,稳定动液面在煤层以上,并维持排采作业稳定;产气量衰减阶段尽量避免较大幅度的排采制度调整,使产气量、产水量平稳下降。
刘世奇赵贤正桑树勋杨延辉李梦溪胡秋嘉杨艳磊
关键词:煤层气井排采动液面套压
贵州高硫煤的微生物浮选脱硫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探索贵州高硫煤洁净利用新途径,分析了贵州高硫煤样的煤岩学特征、煤化学工艺特性、煤中硫含量及形态,并通过微生物浮选实验研究,探讨了不同高硫煤对于实验条件的适应性以及影响脱硫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微生物对于黄铁矿表面性质的改变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不同高硫煤对于预处理时间、粒径等实验条件具有不同的适应性,脱硫率变化趋势也较复杂;除了脱硫实验条件,煤样本身性质对于高硫煤脱硫率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影响因素包括:煤中各种形态硫的含量与分布状态、煤中黄铁矿硫占全硫的比例、黄铁矿与黏土矿物伴生组合关系。
张杰芳桑树勋王文峰
关键词:高硫煤黄铁矿表面改性
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模型与模拟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为深入认识开发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的动态变化特征,修正前人基于有效应力与煤基质收缩耦合影响的煤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动态变化理论模型,应用沁水盆地南部生产区块煤层气排采数据及煤储层相关参数,模拟研究区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煤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并进行了储层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煤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需要建立分阶段预测模型;排采制度合理的情况下,煤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会经历先降低后升高的阶段,且随着储层压力的降低,克林肯伯格效应作用明显,气相渗透率增加,煤储层渗透率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孔隙度改善效果;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明显,受控于孔隙压缩系数、弹性模量和朗格缪尔体积,以弹性模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朱启朋桑树勋刘世奇舒姚
关键词:煤储层渗透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