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中期KOA患者痛点规律及在玻璃酸钠膝关节注射基础上对比柴胡桂枝汤与地塞米松磷酸钠合利多卡因对中期KOA患者痛点镇痛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5年3月就诊于云南省中医医院和昆明市中医医院骨科符合KOA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患者1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91膝)和研究组(77例、93膝)。2组患者均予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注射1次/周,连用4周;对照组加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合利多卡因注射液于第1周及第4周(必要时);研究组口服柴胡桂枝汤100 m L,tid,连用1周间隔1周后再用1周,共用2周。4周后对比2组治疗前后痛点VAS疼痛评分(9分法)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有效率(67.1%)高于对照组(58.3%),且研究组(27.1%)治疗期间止痛药应用情况低于对照组(41.6%);按照膝关节9分法分区,中期KOA痛点多集中于外侧,治疗前各区痛点VA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外侧区及全膝痛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KOA中期的基本病机可能在于"枢机不利、气血痹阻",同时可能与膝关节周围神经末梢退变相关,而应用柴胡桂枝汤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痛点镇痛效果。
目的探究高脂血症病人股骨颈骨折的分型特点。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7年11月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和云南省中医医院骨科诊断为股骨近端骨折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96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高血脂组(97例)和血脂正常组(99例)。根据股骨颈骨折部位及股骨转子间Evans骨折分型判断各例病人的骨折类型。入院及出院时分别检测各例病人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将高血脂组按照高血脂病程分为短期组(≤1年)、中期组(>1年,≤3年)和长期组(>3年)。探究血脂水平与股骨颈骨折分型之间的潜在规律。结果高血脂组股骨颈骨折者81例(83.5%),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的67例(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8,P=0.010);长期组以颈中型骨折(19例,61.3%)最为多见,与短期组(1例,6.7%)、中期组(12例,23.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73,P=0.004;χ~2=16.413,P均<0.001)。高血脂组中,中、长期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LDL-C)均高于短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合并长期(>3年)高脂血症的股骨颈骨折病人中,以股骨颈颈中型骨折较为多见。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计算机网络检索除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外文数据库及CNKI、VIP、WanFang、Chinese Biomedical等中文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9年1月15日公开发表的关于AD与绝经期妇女BMD相关并符合纳入标准的9篇文献。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全部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均数差(MD)对文献进行分析,显示AD可以显著降低绝经期妇女腰椎(L2~4)和股骨颈BM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腰椎相比,AD患者股骨颈BMD降低更为显著(P<0.01)。结论AD是导致绝经期妇女腰椎及股骨颈BMD显著下降的危险因素之一;绝经期AD妇女BMD降低具有部位差异性,股骨颈BMD下降更为显著。
目的探究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病程与患侧踇外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骨科住院部(35例)及昆明市中医医院骨科住院部(52例)诊断为踇外翻及同侧KOA并符合纳入标准的87例患者纳入研究。依据KOA分期将87例研究对象分为I期组17例、II期组35例、III期22例、IV期13例;根据正常胫股解剖角得膝内翻组患者33例、膝外翻组患者23例;对比不同KOA分期组及内、外翻2组患者间HVA、IMA、PASA及DASA的差异。结果 4个KOA分期组比较:与I期组、II期组比较III期、IV期组HVA较大,P<0.05;IMA:II期组显著大于I期组,P<0.01,与II期组比较,III期组、IV期组IMA较大,P<0.05; PASA:II期组显著大于I期组,P<0.01,II期组、III期组、IV期组无差异;DASA:II期组显著大于I期组,P<0.01,II期组、III期组、IV期组无差异。膝内翻组与膝外翻组比较:膝内翻组HVA(28.7±2.8) vs (33.5±3.5),平均值显著较小,P<0.01, IMA (12.7±2.5) vs (14.3±2.7)、PASA (10.1±2.5)vs (11.6±2.2)、DASA (11.7±2.1 VS 12.9±2.3)较小,P<0.05。与膝内翻组比较,膝外翻组III、IV期KOA患者比例较高(36.3%vs 56.5%),P<0.05。结论踇外翻与膝骨性关节炎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而对于膝外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来说,这种相关性更为明显。
[目的]探究拔罐治疗非特异型颈椎病疼痛的临床疗效及不同拔罐方式、治疗时间应用的差异性。[方法]计算机网络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外文数据库及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等中文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8年3月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拔罐治疗非特异型颈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andom Control Test,RCT),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全部为RCT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加权均数差(WMD)对文献进行分析,显示拔罐可以缓解非特异型颈椎病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与联合拔罐比较单纯火罐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与长期治疗组(>4周)比较短期治疗组(≤4周)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火罐(fire cupping)而非联合拔罐或者刺络放血拔罐(wet cupping)可能更适于非特异型颈椎病的治疗,同时增加拔罐时间可能并不能增加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