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作品数:415 被引量:1,543H指数:14
相关作者:申俊敏张艳聪郭忠印高玲玲张翛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1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5篇交通运输工程
  • 170篇建筑科学
  • 13篇机械工程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矿业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8篇沥青
  • 65篇公路
  • 56篇路工
  • 53篇路面
  • 51篇道路工程
  • 41篇隧道
  • 40篇混凝土
  • 29篇高速公路
  • 28篇桥梁
  • 28篇黄土
  • 26篇应力
  • 24篇土路
  • 21篇水泥混凝土
  • 21篇混合料
  • 20篇边坡
  • 18篇混凝土路面
  • 16篇水泥
  • 15篇水泥混凝土路
  • 14篇沥青混合
  • 12篇桥梁工程

机构

  • 174篇山西省交通科...
  • 36篇山西省交通科...
  • 34篇同济大学
  • 29篇太原理工大学
  • 27篇长安大学
  • 20篇交通部公路科...
  • 1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4篇山西水利职业...
  • 11篇山西省交通规...
  • 9篇山西交通职业...
  • 8篇东南大学
  • 7篇长沙理工大学
  • 7篇河北工业大学
  • 7篇山西交通科学...
  • 5篇重庆交通大学
  • 5篇山西省高速公...
  • 5篇山西能源学院
  • 5篇交通运输部公...
  • 4篇北京交通大学
  • 4篇西安理工大学

作者

  • 29篇申俊敏
  • 19篇张艳聪
  • 15篇郭忠印
  • 14篇高玲玲
  • 13篇张翛
  • 13篇赵队家
  • 12篇刘少文
  • 11篇牛琪瑛
  • 11篇郑俊杰
  • 11篇张军
  • 11篇宋灿灿
  • 9篇刘海
  • 8篇宿钟鸣
  • 7篇孙志杰
  • 7篇马林
  • 7篇田波
  • 7篇赵建斌
  • 7篇成志强
  • 6篇刘志华
  • 6篇孙璐

传媒

  • 49篇山西交通科技
  • 31篇中外公路
  • 26篇公路
  • 20篇公路交通科技
  • 17篇公路工程
  • 11篇筑路机械与施...
  • 10篇同济大学学报...
  • 10篇公路交通科技...
  • 9篇重庆交通大学...
  • 7篇路基工程
  • 6篇武汉理工大学...
  • 6篇中国公路学报
  • 6篇水利与建筑工...
  • 6篇地下空间与工...
  • 6篇土木工程与管...
  • 5篇公路与汽运
  • 5篇混凝土
  • 5篇郑州大学学报...
  • 4篇工程地质学报
  • 4篇新型建筑材料

年份

  • 11篇2023
  • 19篇2022
  • 34篇2021
  • 40篇2020
  • 45篇2019
  • 37篇2018
  • 29篇2017
  • 32篇2016
  • 32篇2015
  • 35篇2014
  • 47篇2013
  • 28篇2012
  • 14篇2011
  • 9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4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埋偏压小净距黄土隧道初支拱架选型被引量:1
2013年
黄土隧道设计中初期支护拱架的选型问题是目前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以格栅和型钢两种类型的支护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重点分析了浅埋偏压小净距黄土隧道洞周特征点土体位移,并结合两种支护结构下围岩塑性区大小和支护结构内力,得出格栅支护时的特征点土体位移略大于型钢支护,实测值也证实了该结论的可靠性;而支护结构内力则相反,且两种支护结构下的围岩塑性区相差不大,因此建议在浅埋偏压小净距黄土隧道初期支护设计中宜采用格栅支护措施。
宿钟鸣刘睿
关键词:浅埋偏压
轮胎-刚性路面接触作用仿真分析
2021年
轮胎与路面接触面荷载呈现非均匀性分布,而当前路面结构设计采用双圆均布荷载的分布形式,与实际不符.采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P215/70R15型子午线轮胎与刚性路面的接触作用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轮胎-刚性路面竖向接触应力分布并不均匀,应力区域近似椭圆状;轮胎接地面中心点和平均面竖向接触应力与充气压力、轮载呈正相关非线性变化,接地面最大竖向接触应力随充气压力增加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大趋势,且最大竖向接触应力发生在胎冠边缘附近;轮胎最大竖向变形随充气压力增大而减小,随施加的轮载变化呈正相关线性变化.
杨轸唐磊
关键词:道路工程有限元仿真竖向变形
双车道公路机动车交通行为安全评估模型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客观评价双车道公路机动车交通行为安全性,应用神经网络与模糊评判方法,结合空间向量理论,构建了安全评估模型.首先根据国内外机动车交通行为安全性的相关研究成果,选用超速指数、平均车头时距与安全超车视距分别作为自由流超速行为、跟驰行为与超车行为3类机动车交通行为安全性状态判别指标,并提出各指标安全性界定标准.然后利用3层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双车道公路运行环境下7个主要指标与机动车交通行为的关系模型,通过部分实测路段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以模糊评判方法为基础,建立了机动车交通行为安全性判别指标的隶属函数,基于评价结果对3类机动车交通行为安全性等级进行了划分;并结合空间向量理论提出综合评价向量以表征机动车交通行为综合安全性.理论分析和实例表明该评估模型可为双车道公路机动车交通行为安全性评估提供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
方勇郭忠印
关键词:双车道公路空间向量安全评估
交通荷载作用下港区道路受力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依托交通荷载作用下港口道路现场试验,采用FLAC3D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其中铺面结构采用理想弹性模型模拟,地基采用M-C模型模拟,对地基中的附加应力与竖向应变等进行了系统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加载位置下浅层地基中的附加应力有较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随地基深度的增加该应力集中现象逐渐减弱;淤泥质土层中的竖向应变值较大,且沿深度方向减小幅度较小.最后,对港区道路设计计算中荷位、轮压和砂垫层厚度等重要指标进行了参数分析.
牛力强
关键词:港区交通荷载受力特性
地质病害三维几何参数估计与可视化平台开发
2021年
针对隐蔽的、不可见的地质病害的检测与解析,通过"S"型三维检测布局方式利用地质雷达获取多维度数据信息,提出相关性融合算法在相邻通道间抑制噪声与干扰,提高信噪比,为了加强对非相关专业用户的可读性,开发三维可视化分析平台实现了对地质病害的几何信息、地理位置直观显示以及对发展趋势与安全态势估计,为决策层提供支撑平台。
周丽军
关键词:地质雷达三维可视化
黄土山区冲沟地形桥梁下部结构安全风险评价被引量:3
2022年
为评判黄土山区冲沟地形桥梁下部结构的安全风险水平,首先基于山西省吕梁山区4条高速公路上的174座桥梁下部结构的实地调查结果进行安全风险识别,建立黄土山区冲沟地形桥梁下部结构的安全风险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AHP-FCE)方法估计黄土山区冲沟地形桥梁下部结构的安全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即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多层次综合评判,并基于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估计值,通过建立黄土山区冲沟地形桥梁下部结构的安全风险评价矩阵,得到其整体安全风险水平,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风险水平接受准则;最后使用该评价方法对黄土山区冲沟地形某大桥下部结构的整体安全风险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适用于黄土山区冲沟地形桥梁下部结构的安全风险评判,有助于防范与化解黄土山区冲沟地形桥梁下部结构的安全风险,减少由此产生的损失。
王磊郭震山杨国俊
关键词:桥梁下部结构安全风险评价
沥青混合料同轴剪切重复荷载试验方法与评价指标被引量:6
2013年
在分析车辆荷载对沥青面层结构作用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沥青混合料同轴剪切重复荷载试验,提出以剪切回弹模量和塑弹比为评价指标来判别沥青混合料剪切变形特性.基于3种沥青、2种级配混合料的同轴剪切重复荷载试验结果,评判剪切回弹模量与塑弹比指标的合理性,分析它们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剪切回弹模量与塑弹比指标可以反映沥青混合料剪切变形黏弹性本质特征,并与混合料动稳定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采用改性沥青、增大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降低峰值荷载、缩短荷载周期,将提高沥青混合料剪切回弹模量、降低塑弹比.
李立寒耿韩章毅吕天华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
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为深入了解Top-Down裂缝病害成因机理,以某高速公路发生的裂缝病害为例,通过路面结构力学分析认为交通荷载作用不是造成沥青路面自上而下开裂的主要原因,通过路面温度场实测、沥青老化试验、不同老化程度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弯曲应变和弯曲劲度模量分析,认为温度疲劳作用是造成沥青路面自上而下开裂的主要原因,沥青路面表面的拉应力则加剧了这种开裂。
牛力强
关键词:沥青路面低温缩裂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裂缝间距特性被引量:11
2013年
分析了AASHTO—1993和《力学经验法路面设计指南》(MEPDG)中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平均裂缝间距模型特点,现场采集了29个CRCP试验段共计1 171条裂缝间距数据,对裂缝间距数据进行了归类、统计分析、分布拟合和方差分析。分别确定了AASHTO—1993和MEPDG模型参数,并利用采集到的裂缝间距数据对2类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分析结果表明:CRCP裂缝形态可划分为6类;4参数Dagum分布能更好地拟合CRCP裂缝间距分布;相同配筋率不同板厚的CRCP平均裂缝间距没有显著差异;AASHTO—1993模型高估了平均裂缝间距,误差为0.13m;MEPDG模型显著低估了平均裂缝间距,误差为1.7m。
张翛胡圣能赵鸿铎赵队家
关键词:路面工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配筋率
SMA材料组成与施工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为提高SMA施工质量,采用流变学试验方法,全面分析两种不同类型木质纤维对沥青高、低温性能的影响,深入分析施工碾压次数和回收石屑粉对SMA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絮状、颗粒状木质素纤维对沥青的流变性能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改善作用相差不大,可根据递送机械的使用方便性选择纤维状态;适当提高压实次数可有效提高SMA路用性能;回收的石屑粉不可替代矿粉用于提高拌和功效。
刘志胜赵娟娟
关键词:木质纤维SMA路用性能
共4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