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128)

作品数:26 被引量:194H指数:10
相关作者:高甲荣冯泽深刘瑛吕晶娄会品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怀柔区水土保持监测总站维也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8篇土壤
  • 5篇土壤生物
  • 5篇土壤生物工程
  • 3篇生态恢复
  • 3篇石流
  • 3篇泥石
  • 3篇泥石流
  • 3篇公路
  • 2篇滇池
  • 2篇堆积物
  • 2篇植物护坡
  • 2篇生态修复
  • 2篇泥石流堆积
  • 2篇泥石流堆积物
  • 2篇绿化
  • 2篇京郊
  • 2篇聚类分析
  • 2篇灌木
  • 2篇灌木林
  • 2篇河岸带

机构

  • 23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北京市怀柔区...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维也纳农业大...
  • 1篇北京市水科学...

作者

  • 23篇高甲荣
  • 12篇冯泽深
  • 9篇刘瑛
  • 8篇吕晶
  • 7篇娄会品
  • 4篇王颖
  • 3篇崔强
  • 3篇高阳
  • 3篇杨海龙
  • 2篇包昱峰
  • 2篇贺康宁
  • 2篇赵哲光
  • 2篇胡封兵
  • 2篇陈子珊
  • 2篇张金瑞
  • 1篇吴敬东
  • 1篇陈云增
  • 1篇黄炳彬
  • 1篇常国梁
  • 1篇杨麒麟

传媒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中国地质灾害...
  • 2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Pedosp...
  • 1篇北京水务

年份

  • 10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灌木林优化配置格局对土壤风蚀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低覆盖度时,灌木林的水平配置格局成为制约土壤风蚀的重要因素。以宁夏盐池县风沙区人工灌木林基地为试验区,研究了不同下垫面类型和不同配置格局的灌木沙障对风速、近地表输沙率和地表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木林的防治土壤风蚀能力与灌木林的种类、高度和配置格局有直接关系:行带式配置能显著提高灌木林的防风效果,其中以沙柳林效果最佳;三行一带、平均高1.5m、行距1.5m、插深0.5m配置规格的沙柳沙障对地表土壤风蚀的控制效果最好,但防护范围限15倍带高以内;在行数一定的情况下,沙障高度越低,控制土壤风蚀能力越强。
冯泽深高甲荣崔强贺康宁
关键词:灌木林土壤风蚀输沙率
雁栖河溶解氧和氨氮对不同河溪利用方式的响应被引量:2
2008年
河溪是北京郊区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发展农村经济和保护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实地调查北京郊区雁栖河边村民利用河溪(含河岸)的各种活动,分析了近些年来河溪利用方式变化的原因和驱动力。分别选取旅游区河段和村庄区河段作为试验河段,分析水体中溶解氧和氨氮对不同河溪利用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雁栖河上主要河溪利用方式为筑坝壅水发展民俗旅游业,各种河溪利用方式的主次顺序为:修拦水坝>村庄>养殖>捕捞>引水灌溉>耕作。溶解氧对河溪不同利用方式的响应程度高于氨氮对不同河溪利用方式的响应程度,而有村庄区河段的氨氮浓度容易受村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冯泽深高甲荣吕晶段红祥
关键词:溶解氧氨氮
北京北部山区小水体生态评价指标筛选被引量:5
2009年
为了保护分布广泛的北京郊区小水体,构建典型半干旱区的小水体生态评价体系,该研究选择北京北部山区无污染、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小的6个小水体为研究对象,在2007年7—8月调查了9个环境因子,并采集了17个样点的底栖动物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了16个代表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生物指数以及9个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从中筛选出5个相关性较低的生物指数(包括双翅目、蜉蝣目、集食者和优势分类单元所含个体数各占其捕获个体总数的百分比、Margalef物种丰富度)和3个环境因子(包括氨氮、水深、流速),构成北京北部山区小水体生态评价的基本框架。典型对应分析表明,所选择的3个环境因子可以解释所调查的6个小水体中59.4%的底栖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变化。
高阳高甲荣冯泽深杨海龙
关键词:小水体底栖生物生态评价
Application of Equilibrium Partitioning Approach to the Derivation of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for Metals in Dianchi Lake被引量:9
2007年
For the past 20 years,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application of equilibrium partitioning approach (EqPA) for the derivation of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SQGs). However, for metals, few Equilibrium-partitioning-based numerical SQGs have been developed or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because of the confounding factors mediating the bioavailability of metals. A study was conducted at Dianchi Lake, which is a heavily eutrophicated lake on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China with the focus on the measurement of partitioning coefficient (Kp) and SQGs derivation and normalization to acid volatile sulfide (AVS), fine material, and organic carbon. Using new normalization methods, SQGs were formulated for seven metals including copper, zinc, lead, cadmium, chromium, mercury, and arsenic in Dianchi Lake. In Dianchi Lake sediments, the fine material contributed 25.4%-36.0% to the SQG values, with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 to the SQG value of mercury; AVS contributed 2.9%-75.0% to the SQG values, with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 to the SQG value of cadmium.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fine material and the AV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olling factors to the bioavailability of mercury and cadmium, respectively. The contribution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to the SQG values of copper and lead was 3.8% and 7.1%,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at relatively lower concentrations, the contribution of TOC was not significant. In addition to normalization methods, appropriate procedur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EqPA including sample collection, storage, and analysis are also essential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SQGs. The normalized Dianchi Lake SQGs were higher than most of the empirically based SQGs developed in North America, but lower than Hong Kong interim SQGs except for cadmium and arsenic. The difference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approaches used for derivation of SQGs and the water quality criteria adopted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diments.
CHEN Yun-ZengYANG HaoZHANG Zhen-KeQIN Ming-ZhouJIN FengLU Jun-Jie
关键词:滇池湖泊金属污染
基于能量概念的泥石流减灾新思路被引量:4
2009年
陆地上发生的很多变迁都是受能量流控制的,特别是在泥石流这种具有复杂性、突发性、群发性、继承性和局部性等特征的山地灾害过程中,能量趋于均衡化是它们发生和输移的根源和驱动力。本文从能量的角度出发,通过阐述能量线性模型的原理,分析泥石流输移时的各种能量消耗,从宏观角度提出了减轻泥石流灾害的一种新的思路,即可以从控制能量或熵消耗的角度出发,通过减少固体物质来源量和增大摩擦两种途径来采取一系列减灾措施,为制定泥石流防治规划提供参考。
冯泽深高甲荣
关键词:泥石流减灾措施
灌河地涵顶管工作井和接收井施工技术被引量:10
2009年
植物护岸是河流生态护岸的重要组成内容,其植物配置形式决定了植物固土保水效果的好坏。从坡岸不同植物配置形式对防治岸坡水土流失的效果出发,以怀九河天然草本植物护坡形式和人工乔木护坡形式,雁栖河六棱花砖护坡形式和人工草皮护坡形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并与裸岸岸坡作对比,研究了不同坡岸植物配置形式的地袁径流产流时间、径流总量及平均径流量、径流量随时问变化趋势和产生的泥沙量。结果表明,人工草皮护坡削减径流作用最明显,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显著,六棱花砖护坡形式和天然草本植物护坡形式防止水土流失作用次之,而人工乔木护坡形式防治水土流失作用不明显。合理配置岸坡植物有利于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量,为今后河流生态护岸设计提供参考。
吕晶高甲荣娄会品刘瑛
关键词:植物护坡地表径流土壤侵蚀
不同护坡植物对岸坡土壤性质的影响及效应分析被引量:14
2010年
植物影响边坡的稳定,植物通过根系的加筋作用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边坡稳定、减少水土流失,植物通过茎叶对地表的覆盖,起到蓄水保墒作用。以天然草本、人工草本、苜蓿、金丝柳、榆树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天然草本的根系是多种草本植物根系混合。从根系-土体复合土体抗剪强度、土壤活性有机质、地表温度三个方面比较不同植物对岸坡土壤性质的影响,同时与无植物覆盖的土壤对比,比较其三方面性质的差异。采用室内直剪仪直剪的方法测定土体复合体剪切力,在植物根系处位置取土测定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利用温度计测定岸坡地表温度。结果表明,草本植物可以增加土体的内摩擦角,进而增加土体抗剪强度,灌木在生长初期与草本植物增加土体抗剪强度的机理相同,多年生灌木根系增加土体粘滞力。榆树根系的抗剪强度强于金丝柳根系的抗剪强度。天然草本的抗剪效果大于人工草本的抗剪强度。草本植物对于增加土壤活性有机质的作用弱于灌木。金丝柳、榆树改良土壤效果相对较好。草本、灌木具有良好的降低地表温度、保持水分的作用。此外,通过研究以期为植物护坡中植物品种的选择及植物搭配方式的设计提供建议与参考。
吕晶高甲荣王颖娄会品刘瑛
关键词:植物护坡抗剪强度土壤活性有机质
北京双紧梢沟泥石流堆积物的特征及演变
2010年
北京山区具备泥石流形成与发生条件,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较为频繁。在收集当地泥石流发生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调查了西白莲峪双紧梢沟的自然地理状况和泥石流堆积物的特点。采用野外量测和填图的方法调查双紧梢沟泥石流的地貌特征;现场选取一定数量的砾石进行abc长度和倾向调查,测定双紧梢沟泥石流堆积物的结构特征;选定泥石流典型区域,进行挖圆探坑,取出全部颗粒并带回实验室,进行粒度分析;同时,对双紧梢梢沟泥石流堆积扇的发育和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双紧梢沟泥石流堆积物砾石平均粒径为0.256m,磨圆度为2~6。90%以上砾石直径为0.220~0.410m,最大砾石直径为0.409m,堆积物主要有砾石和一些粗骨性碎屑物质组成,砾石排列无明显特征,分选差。由粒度分析可知,该区泥石流堆积扇的形成受到水石流形成过程的影响,水石流形成堆积扇,之后可能发生粘性泥石流。由其频率曲线为一多峰曲线。该曲线说明泥石流发生时,其砾石的搬运方式由推移、跳跃、悬浮三大部分组成。双紧梢沟泥石流堆积扇的演变过程和特征明显受到双紧梢沟和西白莲峪主沟水流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对今后进一步探讨北京山区泥石流形成机理和运动过程以及为泥石流防治制定有效措施提供参考。
吕晶高甲荣胡封兵
关键词:堆积物泥石流水石流
基于河道-湿地-缓冲带复合指标的京郊河溪生态评价体系被引量:21
2008年
河溪是陆地水环境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河溪近自然生态评价是以自然状态河段为本底值,对人为活动或自然条件突变所造成的退化河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作整体健康评判.基于河道-湿地-缓冲带复合指标的京郊河溪近自然生态评价体系以野外大量调查数据为基础,按照科学性、目标性、系统性、独立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从生态、地貌、水文特征方面挑选相互匹配的22个定量指标和13个定性指标,将评价过程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综合考虑两者的长处以避免评价结果过于主观.并由于该评价是基于多指标和多点调查得到的,评价的结果容易受到采样中随机性的影响,存在模糊性和概率性,因此,采用模糊概率评价的方法,构建该评价体系。并综合考虑一个平衡河溪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及水环境特有的地形地质和群落状况等因素的差异,可以将河溪的近自然程度分为以下4个等级:Ⅰ自然状态;Ⅱ河溪受到轻微人类活动的侵扰(近自然状态);Ⅲ河溪受到剧烈人类活动的侵扰(退化自然状态);Ⅳ完全人工化,并在4个等级之间划分出3个过渡带,以表明河溪生态系统的动态转化过程.最后利用该评价体系对位于怀柔区二级水源保护区内的怀九河进行了分段近自然生态评价,以避免某调查点数值突变对整个河溪评价结果造成影响.
高阳高甲荣李付杰冯泽深
关键词:水生生态系统
构建郊区生态型河流 保护城市水源安全
2008年
作为国家一级饮用水水源怀柔水库的最大入库河流,怀九河的水源安全对怀柔水库以及北京城区的饮用水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北京水务推进两个转变,统筹首都循环水务的关键时期,对恢复郊区生态型河流,保护城市水源安全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并以怀九河河道湿地恢复为例对具体的工程进行了分析。
易作明黄炳彬吴敬东常国梁
关键词:生态恢复怀柔水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