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04220401D)

作品数:3 被引量:121H指数:3
相关作者:陈翠珍葛慕湘房海张晓君巩元芳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中华绒螯
  • 2篇中华绒螯蟹
  • 2篇绒螯蟹
  • 2篇病原
  • 1篇单胞菌
  • 1篇气单胞菌
  • 1篇维氏气单胞菌
  • 1篇锦鲤
  • 1篇库特

机构

  • 3篇河北科技师范...

作者

  • 3篇张晓君
  • 3篇房海
  • 3篇葛慕湘
  • 3篇陈翠珍
  • 2篇巩元芳
  • 1篇靳晓敏
  • 1篇王秀云

传媒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华绒螯蟹病原弗氏柠檬酸杆菌的鉴定被引量:36
2006年
目的对从一起自然发病的病(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H.Milne-Edwards)肝胰腺中,所分离做纯培养的6株(HQ010516B-1至HQ010516B-6)菌,进行在主要生物学性状、感染试验的致病作用、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检验,旨在明确分离菌的种类、病原学意义及耐药特征等。方法在发病情况及主要病变检验的基础上,以6只病(死)蟹的肝胰腺为材料做细菌分离与纯培养,对纯培养菌做形态特征、理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等方面较系统的鉴定,主要依据《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9th ed》(1994)并结合系统发育特征做菌种归类判定;以3×108CFU/ml的菌悬液,对健康蟹做感染试验,测定相应的致病作用;用琼脂扩散(K-B)法做对常用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测定,以抑菌圈直径作为敏感与耐药的判定指标。结果分离做纯培养的6株菌为同种的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对供试健康蟹有致病性,对供试37种抗菌类药物中的头孢噻肟等22种药物呈敏感或高度敏感、对四环素等5种呈低度敏感、对青霉素G等10种耐药。结论所检出的弗氏柠檬酸杆菌,构成了所检中华绒螯蟹病例的病原菌之一,对供试抗菌类药物未表现出敏感与耐药的明显株间差异性。
陈翠珍张晓君房海巩元芳葛慕湘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
中华绒螯蟹病原维氏气单胞菌的检验被引量:80
2008年
目的为明确一起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自然发病的病原,进行细菌学检验。方法随机取6只病(死)蟹做细菌分离,对其中6株分离菌(编号:HQ010516C-1至HQ010516C-6)按常规进行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鉴定;同时,选择1个代表菌株(HQ010516C-1)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以代表菌株对健康蟹做人工感染试验;对分离菌以琼脂扩散(K-B)法进行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6株被检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对供试健康蟹有致病作用,对供试37种抗菌类药物中的头孢噻肟等28种药物敏感或高度敏感、对新生霉素低度敏感、对青霉素G等8种耐药。结论所检出的维氏气单胞菌为该病例的病原菌之一。
房海陈翠珍张晓君巩元芳葛慕湘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维氏气单胞菌
锦鲤中吉氏库特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7
2010年
对从患病锦鲤(Cyprinus carpio L.)肝组织中分离的1株纯培养菌(HC050630C-1)进行了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对健康鲤鱼的致病作用、药物敏感性等方面的检验;同时测定了该株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被检菌为吉氏库特菌(Kurthia gibsonll),对健康鲤鱼未显示明显的致病作用;所测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1459bp,在GenBank中登录号为EF611423;该菌株16S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吉氏库特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在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供试的氨苄青霉素等27种药物呈现高度敏感或敏感,对头孢吡肟等6种呈低度敏感,对苯唑青霉素等4种耐药。
陈翠珍房海张晓君王秀云靳晓敏葛慕湘
关键词:锦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