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217)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 相关作者:韩忠朝罗悦晨冯晓明韩玲沈悦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东丽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白细胞介素37抑制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运动和迁移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7(IL-37)对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运动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分离小鼠脾脏内的DC,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纯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连续拍摄细胞,Volocity软件分析DC运动速度,基因芯片分析C趋化因子受体1(XCR1)的mRNA表达水平,聚合酶链式反应和流式细胞术验证芯片结果,TranswellTM方法检测DC的迁移能力。结果免疫磁珠能分离获得纯度>95%的DC,IL-37降低细胞的运动速度,减少XCR1的表达,抑制DC的迁移。结论 IL-37抑制DC的运动和迁移。
- 罗悦晨刘芳李文文吴万通孙志娜赵春晓沈悦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 IL-37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树突状细胞活化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7(IL-37)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GM-CSF和IL-4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向DC分化,抗CD11c磁珠分选DC。IL-37预处理DC后,进行LPS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和IL-1α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微球芯片试剂盒(CB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α、IL-6、TNF-α等因子的浓度。结果 DC诱导成功,磁珠分选能够获得高纯度的DC(>90%)。IL-37降低LPS诱导的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并抑制DC合成IL-1α、IL-6、TNF-α。结论 IL-37可以通过降低共刺激分子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LPS刺激的DC活化。
- 吴万通罗悦晨王伟强余刚沈悦孙志娜韩玲韩忠朝冯晓明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脂多糖
- 白细胞介素37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IL-37作为白细胞介素-1(IL-1)家族的新成员,与IL-1家族成员拥有类似的β链结构。重组IL-37前体通过蛋白酶-1剪切处理后可以转化为成熟的IL-37。IL-37是目前唯一没有发现鼠同系物的IL-1家族成员。研究人员在骨髓、肝脏、胸腺、肺等组织中均检测到IL-37的表达,并且发现其参与了多种炎症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IL-37对多种类型细胞的免疫反应也发挥了抑制作用。
- 吴万通丁红梅冯晓明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免疫性疾病转基因小鼠固有免疫Β链结肠炎模型
- TGF-β刺激对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通过调节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功能从而抑制CD4^+ T细胞增殖活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D11c+免疫磁珠分选小鼠脾脏DCs,并检测其纯度。TGF-β处理DCs后,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实时定量PCR验证基因芯片结果。DCs经TGF-β处理后和CD4^+ 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结果CD11c磁珠分选DCs纯度可以达到95%。TGF-β处理DCs后,抑制DCs表面CD53、CD69、CD33、CD74、CD93分子的表达;抑制趋化因子Ccl3、Ccl5、Ccl9、Ccl6、Ccl17、Cxcl10、Ccl22、Ccl4、Ccr7、Ccl2、Cxcl9、Ccl7的表达;抑制IL-2ra、IL-12rb2、IL-15ra、IL-1b、IL-15炎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抑制CD4^+ 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结论TGF-β可以抑制DCs部分重要的表面CD分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最终抑制CD4^+T细胞的促活化和增殖。
- 杨菲薛婷陈松刘静茹黄慧芳罗悦晨廖芳冯晓明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芯片树突状细胞CD4^+T细胞
- 运用Volocity软件分析T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的动态相互作用
- 2015年
- 目的:使用高灵敏图像处理软件Volocity分析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动态相互作用。方法:将磁珠分选后的CD3+T细胞和流式细胞仪分选后CD11c+MHCⅡ+的树突状细胞进行荧光标记,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二维和三维水平成像后,使用Volocity软件分析两种细胞的动态相互作用。结果:使用Volocity软件分析了视野内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形态、接触体积和运动轨迹的变化趋势,统计了细胞接触时间,并比较手动分析和软件分析细胞运动轨迹的差异,显示两种细胞在30 min内发生了明显接触,促进后续免疫反应发生。结论:使用Volocity系统分析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动态相互作用,建立了两种细胞动态相互作用的方法。
- 程雪莲李文文孙志娜梁昊岳杨晚竹冯晓明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诱导髓系来源CD11b^+Gr1^+细胞的抑制功能促进小鼠乳腺癌进展
- 2014年
-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诱导骨髓来源的CD11b+Gr1+细胞免疫抑制功能对肿瘤的影响。方法将骨髓中CD11b+Gr1+细胞与MSC共培养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CD11b+Gr1+细胞免疫表型,通过T细胞抑制性实验分析T细胞活化情况,采用小鼠4T1乳腺癌模型观察MSC通过CD11b+Gr1+细胞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MSC能够促进骨髓中CD11b+Gr1+细胞的存活和生成,同时可诱导正常小鼠骨髓中CD11b+Gr1+细胞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MSC处理后的骨髓CD11b+Gr1+细胞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加速小鼠的死亡。结论 MSC可以通过促进骨髓来源的CD11b+Gr1+细胞的抑制作用加速肿瘤的生长进程。
- 胡晓玉罗悦晨周玉山赵丹吴万通韩忠朝冯晓明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肿瘤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