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ZW008)

作品数:9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田淑晶李小茜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文学
  • 2篇郭象
  • 1篇独化
  • 1篇虚空
  • 1篇玄学
  • 1篇玄言
  • 1篇玄言诗
  • 1篇游仙诗
  • 1篇语言
  • 1篇渊源
  • 1篇越界
  • 1篇争夺
  • 1篇执一
  • 1篇中国传统诗学
  • 1篇中国美学
  • 1篇山水
  • 1篇山水诗
  • 1篇诗学
  • 1篇诗学范畴
  • 1篇思想渊源

机构

  • 9篇天津社会科学...

作者

  • 6篇田淑晶
  • 3篇李小茜

传媒

  • 2篇理论月刊
  • 1篇文学遗产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兰台世界(上...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5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执一端而圆”思想渊源考辨与比较分析
2018年
传统文论在一些文学问题的思考中秉持"不执一端"的思想。这种思想并非文学内部自生,而是缘于佛学的影响。关于其佛学渊源,很容易联想到龙树的中道论。然而,其佛学渊源很复杂,不能仅以龙树的中道论尽之。在文学思想史上,"不执一端"的思想见于很多论家对诸多文学问题的探讨,论家与论家之间、文学问题与文学问题之间勾连不出一个没有断裂的谱系,惟有思想呈现出一贯性和一致性,这种现象与其复杂的思想渊源有脱不开的关系。"不执一端"的文学思想对其思想渊源有袭用,有改变。改变因于对文学现象的注意和尊重,袭用则是运用其思想渊源表达文学诉求和建立文学法则。
田淑晶
唐诗中“玉壶”的历史文化解读
2014年
玉石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经历代文人赋予了某种德性与质素进入文化领域,俨然已成为中华民族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将"玉壶"作为个体与民族情结的载体,以高尚的节操为其表征,传递出深刻的文化内涵。
李小茜
关键词:文化内涵
论传统诗学的尚空思想被引量:1
2013年
在中国传统诗学范畴群中,“空”是包含传统诗学内在精蕴、凸显民族诗学特色的范畴。中国传统诗学肯定“空”、标倡“空”,这种对“空”的崇尚充贯文学活动的主要构成要素。
田淑晶
关键词:中国传统诗学诗学范畴文学活动
郭象美学:中国美学从“无”到“空”的关捩
2014年
禅宗美学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美学与艺术的发展,它迥异于老庄以道见器、器道合一的两极思维,承接了郭象玄学开辟的经验世界,强调以单刀直入的体悟切入佛性。首先,郭象玄学的崇"有"、重"感"将庄子式大气磅礴的自然孤立成一个个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片段,其本体论的建构方式与禅宗美学最为相似;其次,郭象玄学的"自性"说,认为万物圆融自足,世界的意义在其本身,与禅宗美学阐发的"真即实"的观念相通;再次,"妙悟"指向郭象截断时间义之上的绝对永恒,将心与象融入了不确定的空灵境界。所以说,郭象玄学作为魏晋玄学的集大成者,上乘老庄、下启佛禅,承担着中国美学从"无"到"空"的过渡。
李小茜
关键词:独化妙悟
思想的语言防守与争夺:一个词的思想越界与意义迁变史被引量:1
2016年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不同思想之间争竞的表现之一为载体的防守与争夺。"空空如也"最早见于《论语·子罕》。自宋时始,"空空如也"不断被释化,清时尤其普遍突出。"空空如也"的释化主要发生在对《子罕》的阐释中,阐释者有释子亦有史上的鸿儒。自宋时开始出现的脱离儒家语源的使用或间接或直接导致"空空如也"儒家色彩的消泯和佛教意味的增强。不同思想的载体争竞及其影响要素和作用方式从"空空如也"由儒而释的意义迁变史可见一斑。载体变化是思想变化直接且客观的标志。语言的思想越界是整个民族的思想保持活力的方式和表征。
田淑晶
关键词:语言
先秦诸子对虚空之用的发现与肯定被引量:1
2014年
先秦诸子对虚空之用的发现与肯定对后世思想文化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先秦诸子对虚空之用的阐发在概念符号上表现为"无"、"虚",专注于"无"与"空"、"虚"与"空"差异往往导致对该种思想的忽略。"无"、"虚"与"空"有差异,亦有相通、相近的含义。在先秦有关"无"和"虚"的思想中包含着对"空"的发现与崇尚。
田淑晶
中西文论“空白”思想的深度比较
2014年
中西文论中都有崇尚"空白"的思想,两种思想之间的比较交流有助于深入理解中西文论在建构意图与目的指向上的同异。比较交流需要辨识能够交流、具有交流价值的理论构成。中西"空白"文论中颇具交流价值的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内蕴在"空"范畴中的尚空思想和西方现代文论中罗伯-格里耶的空白论以及伊瑟尔对于现代文学文本"空白"的阐释。深入到理论内部能够发现,两种跨越种族、文化与时代的文学思想,其空白之所指和背后隐匿的文学观并无二致,然而,作为引生空白思想的重要要素——世界观则形同实异,中西空白文论寄寓着共同的文学追求和不同的生存期待。
田淑晶
思想跨界中隐蔽的“变”与“不变”——以不即不离思想从佛学到文学的跨界为例
2018年
通常来讲,思想跨界会引生诸多变化。思想跨界中除了显在的思想之言说范围、言说内容的变化,还有需要经过思想的比较、区辨以及深入钩沉才能发现的"变"与"不变"。第二种类型的"变"与"不变"存在形式隐蔽,其存在与实际或潜在的影响不易被察觉。"不即不离"本为佛学概念,其中包蕴着独特而复杂的佛学思想。不即不离的佛学思想影响渗透到文学论域,催生出文学思想史上的不即不离思想。不即不离从佛学到文学,在思想之概念表述、思想的根本特质与性征以及思维方式、逻辑形式等方面隐藏着一些变化与不变。以其为例可管窥思想跨界中那些隐蔽的变与不变。
田淑晶
关键词:不即不离佛学文学思想
郭象玄学与山水诗之兴起
2014年
郭象玄学"物各自造"将本体与现象统一于"物",使得人们摆脱了形而上的运思困扰,物物无碍、事事无碍的自由兴现成为可能,山水景物为物象之自然已然进入诗人的审美视野之中。郭象玄学高标"放浪形骸"、"情寄八方",将士大夫从繁琐的经学束缚中彻底释放出来,带来了个性主义的高扬,士人的山水游赏、朝隐一时蔚然成风,为山水诗的兴起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山水诗的兴起得益于山水摆脱功利的审美目的之后与个体自觉的审美意识的契合,而郭象玄学无疑从这两层方面完满地勾画出了山水诗之所以兴起的文化轮廓。
李小茜
关键词:郭象玄学玄言诗游仙诗山水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