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121)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任建业冯洋陈敏孙雷刘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深水
  • 5篇盆地
  • 4篇超深
  • 3篇陆缘
  • 3篇南海北部
  • 3篇被动陆缘
  • 2篇断层
  • 2篇深水盆地
  • 2篇盆地结构
  • 2篇南海北部陆缘
  • 2篇拆离
  • 2篇拆离断层
  • 1篇地震反射
  • 1篇东南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岩心
  • 1篇渗流
  • 1篇渗流规律
  • 1篇剩余油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海南地质综合...

作者

  • 6篇任建业
  • 1篇孙雷
  • 1篇陈敏
  • 1篇冯洋
  • 1篇刘强

传媒

  • 2篇断块油气田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石油和化...
  • 1篇Journa...
  • 1篇第十七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孔隙类型礁灰岩模型微观水驱渗流实验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更好地了解礁灰岩储层中的流体在微观渗流过程中的渗流规律和分布特征,文中以流花油田D5P1井为例,利用礁灰岩岩心制作了岩心薄片模型,采用可视化技术微观模拟水驱油过程,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种孔隙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实验观察发现,裂缝方向与微观流体渗流和剩余油的分布密切相关,孔洞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岩心采收率,在驱替结束时基质中普遍存在大量的剩余油。这些发现为该油田下一步进行注水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孙雷陈敏桑頔冯洋
关键词:驱油效率渗流规律剩余油分布
非岩浆型被动陆缘研究进展及其深水盆地发育特征
2017年
作为当今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深水盆地发育于非火山型被动陆缘背景,其结构特征及演化过程与被动陆缘形成过程中岩石圈的变形作用密切相关。文中通过系统的文献资料调研,在总结非火山型被动陆缘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详细介绍了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与构造单元的划分,从横向和纵向上描述了其深水盆地沉积特征,并简单探讨深水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对非岩浆型被动陆缘研究进展及其深水盆地发育特征的总结,以期有助于深化对国内被动陆缘深水盆地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的认识,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韩晓影任建业杨林龙刘强
关键词:深水盆地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结构和演化
本文阐明了OCT的现代概念和被动陆缘岩石圈伸展、薄化、剥露和裂解的新模式;描述了以OCT研究为基础而建立的南海北部被动陆缘地壳岩石圈结构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及其基本特征,由陆向海将南海陆缘划分为近端带、细颈化带、远端带和外缘...
任建业庞雄雷超袁立忠杨林龙刘军
关键词:拆离断层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结构和演化
本文阐明了OCT的现代概念和被动陆缘岩石圈伸展、薄化、剥露和裂解的新模式;描述了以OCT研究为基础而建立的南海北部被动陆缘地壳岩石圈结构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及其基本特征,由陆向海将南海陆缘划分为近端带、细颈化带、远端带和外缘...
任建业庞雄雷超袁立忠杨林龙刘军
关键词:拆离断层
文献传递
VPM和NVPM对南海北部被动陆缘类型的探讨
2018年
发育于被动陆缘背景的深水盆地是当今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其结构特征及演化过程与被动陆缘形成过程中岩石圈的变形作用密切相关。文中通过系统的文献资料调研,在总结非火山型(NVPM)和火山型被动陆缘(VPM)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这两类被动陆缘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并探讨南海北部陆缘发育特征及类型,深化了对全球典型被动陆缘深水盆地结构构造特征的认识,同时为南海北部陆缘深水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吴通杨林龙任建业雷超徐菲菲
关键词:南海北部
被动陆缘洋陆转换带与南海深水-超深水盆地成因机制研究
<正>综合大洋钻探计划、深水油气工业勘探以及山脉中被动陆缘露头研究的推动,促使人们对被动大陆边缘岩石圈结构及其发育演化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并深刻认识到被动大陆边缘的洋陆转换带(ocean-continent Transf...
任建业庞雄雷超赵阳慧杨林龙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Intrusions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 Implications for the Rifting of the South China Sea被引量:8
2016年
The Qiongdongnan Basin(QDNB) is situated in the extensional zone at the vertex of the V-shaped northwest sub-basin, non-volcanic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SCS). From north to south, the thickness of the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decreases from 22 km on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shelf to 17 km at the deepest area of the central depression. A sharp change on the crustal structure is of importance to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yet the dynamic causes remain unknown. A comprehensive study including (1)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profiles,(2) P-wave velocity data modeling, and (3) magnetic anomalies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re are some high-density intrusions along the lithospheric thinning belt. Chaotic reflections can be found in the southwest of the QDNB, with a low velocity(<3.4 km/s), while in the center and the east, the intensively deformed strata passing towards the diapir flanks and their high velocities(>6 km/s) suggest the existence of igneous diapirs. Diapirism differentiation are primarily achieved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contact relationship and the thickness variations in the surrounding strata. The first phase of diapirism along the Songnan low uplift occurred in the Late Mesozoic, and the second phase of diapirism in a form of subsequent gas movement remained active until the Late Quaternary.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diapirs would have major implications for post-rift emplacement.
Yanghui ZhaoDianjun TongYing SongLinlong YangChao Huang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地震反射大陆岩石圈
被动陆缘洋陆转换带与南海深水-超深水盆地成因机制研究
<正>综合大洋钻探计划、深水油气工业勘探以及山脉中被动陆缘露头研究的推动,促使人们对被动大陆边缘岩石圈结构及其发育演化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并深刻认识到被动大陆边缘的洋陆转换带(ocean-continent Transf...
任建业庞雄雷超赵阳慧杨林龙
文献传递
南海北部深水区靖海凹陷结构和构造演化分析
2017年
靖海凹陷为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的重点盆地之一,系统深入研究盆地结构特征及演化过程有助于深化对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的认识,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新思路。本次研究以靖海凹陷2D地震资料的地质构造解释为基础,描述新发现的拆离断层的几何学特征,对比靖海凹陷东、西部结构样式差异性;通过沉降史模拟结果和典型拆离断层生长发育过程分析,恢复了靖海凹陷自新生代以来的沉降和构造演化过程;结合研究区深部资料与国外深水盆地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盆地结构和构造演化过程与南海北部陆缘地壳和岩石圈的伸展、减薄以及破裂作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靖海凹陷东部与西部的盆地结构样式存在差异性,西部发育大型拆离断层及其所控制的拆离盆地系统,东部则呈现为由多个简单的南断北超的半地堑盆地所构成的复式地堑结构。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断陷期和坳陷期,其中断陷又可细分为断陷Ⅰ幕和断陷Ⅱ幕。盆地断陷Ⅰ幕对应于南海北部陆缘伸展阶段,高角度断层普遍发育;盆地断陷Ⅱ幕对应于南海北部陆缘减薄阶段—剥露阶段,拆离断层发育;当南海北部岩石圈完全破裂之后,盆地进入到坳陷期。
韩晓影张青林庞雄任建业杨林龙张航飞
关键词: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结构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