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0213000025)
- 作品数:3 被引量:35H指数:3
- 相关作者:赵寒冬刘勇肖庆辉邓晋福谭成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小兴安岭晚石炭世花岗岩岩浆混合作用的岩相学证据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5
- 2007年
- 小兴安岭晚石炭世花岗岩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特征。岩体中暗色岩浆包体发育,主要为细粒闪长质岩浆包体,包体形态多样、大小不一,与寄主岩石呈截然、模糊或过渡关系。包体的矿物组合明显不平衡,如出现了寄主岩石中的碱性长石捕虏晶,有时可见其具暗色矿物镶边,发育针状磷灰石。这表明小兴安岭晚石炭世花岗岩的岩浆混合表现为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的混合。这为探讨这些花岗岩的成因提供了岩石学依据,同时也暗示晚古生代佳木斯—松嫩古陆可能发生过地壳的垂向生长。
- 刘志逊赵寒冬马丽玲韩振哲谭成印侯玉树
- 关键词:岩浆混合暗色包体
- 小兴安岭伊春地区环斑花岗岩组合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6
- 2009年
- 通过1:25万鹤岗市幅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在小兴安岭中南段摩天岭一带发现了具环斑结构的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环斑长石多呈自形晶宽板状或宽板柱状,少数为圆球状,大小不一,2~3.5cm,内核为肉红色碱性长石,外壳为宽1~2mm的灰白色斜长石,有时也见无环的卵圆形斑晶。其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摩天岭环斑花岗岩及其岩石组合为不同于前寒武纪典型非造山环斑花岗岩的造山带型环斑花岗岩,为形成于造山带与板块俯冲体制有关的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的I型花岗岩。
- 赵寒冬刘勇邓晋福肖庆辉马丽玲杨元江
- 关键词:环斑花岗岩岩石组合造山带I型花岗岩
- 内蒙古东部阿荣旗地区晚白垩世孤山镇组的建立被引量:7
- 2005年
- 通过1∶25万阿荣旗幅地质调查,在阿荣旗孤山镇—东亚东镇一带发现一套酸—中酸碱性火山岩石组合,时代为晚白垩世,将其新建岩石地层单位——孤山镇组。孤山镇组主要分布于大杨树盆地南部,由流纹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粗面岩和英安岩组成,上覆地层为嫩江组,下伏地层为甘河组。岩石高碱(Na2O+K2O=7.83%~10.28%),属酸碱性系列。轻稀元素土富集,δEu=0.39~1.07;Nb、Ta基本无亏损,P、Ti强烈亏损,可能形成于陆内断陷盆地活动结束时期。
- 孙广瑞赵焕利韩彦东马江水刘旭光沙环宇周世强马丽玲
- 关键词:晚白垩世火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