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资助项目(205000-811342)

作品数:18 被引量:164H指数:7
相关作者:吴彩强庞继贤王小潞张薇陈辉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语言文字
  • 4篇哲学宗教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自我
  • 3篇汉字
  • 2篇意向性
  • 2篇语义
  • 2篇汉语
  • 1篇代词
  • 1篇电视访谈
  • 1篇醒悟
  • 1篇虚化
  • 1篇学语
  • 1篇耶稣
  • 1篇耶稣会
  • 1篇耶稣会士
  • 1篇意音文字
  • 1篇译介
  • 1篇因果关系
  • 1篇音素文字
  • 1篇隐喻
  • 1篇英译
  • 1篇语境

机构

  • 17篇浙江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浙江教育学院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4篇吴彩强
  • 2篇庞继贤
  • 2篇徐为民
  • 2篇王小潞
  • 2篇周昌乐
  • 2篇陈辉
  • 2篇张薇
  • 1篇盛晓明
  • 1篇彭有明
  • 1篇徐颂列
  • 1篇王丽香
  • 1篇李秉震
  • 1篇宋潇潇
  • 1篇李恒威
  • 1篇唐孝威
  • 1篇肖家燕
  • 1篇陈明瑶

传媒

  • 1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方言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浙江教育学院...
  • 1篇平顶山学院学...
  • 1篇心智与计算
  • 1篇南开语言学刊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学语境与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基于《红楼梦》英译文的个案研究被引量:31
2007年
人名隐喻是《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之一。小说的人名同时投射到人物形象、性格及作品的主题等较抽象的概念上,使人名在一定语境中兼而实现了称谓功能以及表现人物与主题的文学功能,成为颇具特色的文学隐喻。一部作品的主题、人物等文学因素是人名隐喻赖以生成的环境因素,也是其存在的依据,和文化语境一样,制约着人名的文学解读与翻译。文化和文学语境交织存在,有时会发生冲突。文学语境与人名隐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上述观点为霍译本的人名意译策略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并赋予文学作品的人名翻译评价以新标准。
肖家燕庞继贤
关键词:文学语境英译《红楼梦》
“怪不得”之“醒悟义”的产生被引量:9
2011年
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中"怪不得"可作两解:"怪不得1"表责备义,"怪不得2"表醒悟义。从历时平面来看,两者之间存在演化关系,"怪不得2"是"怪不得1"从动词短语经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结果。"怪不得"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也是语义演变的过程,语用推理和主观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薇李秉震
关键词:词汇化语义演变主观化
生物自然主义:塞尔对自由意志的解释被引量:1
2007年
在对自由意志问题的解答中,传统的相容论和心理决定论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未能令人满意地回答这一问题。塞尔试图把自由意志的心理状态说明与神经生物学解释结合起来,认为在自由意志行为中存在间隔。在解释我们的自由意志行为时我们有必要先设一个不可约减的非休谟式的自我。这种阐释虽然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和科学说明,但却引发了一个新难题:我们的神经元系统的决定性是如何与意志自由行动中的间隔相一致的?
吴彩强
关键词:自由意志自我
总括范围副词“都”与“一概”的行知言三域及相关问题被引量:4
2011年
从行、知、言三域角度对"都"与"一概"进行分析,认为"都"句倾向于出现在行域,主要用来陈述客观事物。"一概"句不出现在行域,而出现在言域和知域,它的主要语旨用意是用来指令、规定、宣告、许诺、评价等。因此"一概"的主观性高于"都"。据此理论基础对"都"字句和"一概"句的句法结构不同、互换有何规律等相关问题进行合理解释。
王丽香
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被引量:31
2006年
人类究竟是用什么方式思维?一定要用语言进行思维,还是可以脱离语言进行思维?对于这些问题,科学界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观点:“等同说”和“分离说”。“等同说”将语言和思维视为一体,而“分离说”又将这两种东西截然分开。其实这两种观点都过于极端,因此有必要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入手来阐述人类思维的两种形式: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
王小潞李恒威唐孝威
关键词:语言思维思维方式
“非之中”与“在之中”——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主体思想比较被引量:4
2006年
维特根斯坦主体思想的重要特点就是使主体界限化,由此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主体形式——界限主体。界限主体具有“非之中”的逻辑机制,“非之中”是“非世界之中”的逻辑结构,“非之中”不是“在之外”,“非世界之中”也不是“在世界之外”,它仅仅意味着“不在世界之中”,它是世界的界限。界限主体具有否定性和“零位”特征,是一种外在的超越机制,它是逻辑哲学主体思想发展到极致而出现的一种形态,进一步发展就走向了它的反面——“在之中”主体,即主体“在世界之中”。这种主体是一种内在的超越机制,海德格尔的此在就是一种“在之中”的主体形式。从“非之中”到“在之中”的过程反映了当代哲学从逻辑世界到生活世界的转变。
徐为民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汉字文化圈缘何相当于儒教文化圈——基于19世纪30年代西士对中朝日《千字文》之译介被引量:8
2006年
19世纪30年代集中出现过多个世上最早的《千字文》欧译刊本。这些译本的西方译者对中朝日《千字文》的翻译与阐释虽各有千秋,但都渗透着这样一个观点:汉字被传播到东亚的中国近邻,它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也为这些国家和民族所吸纳,并成为其民族精神的部分乃至主体。基于这些译者的认知,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求解为何人们将“汉字文化”视为“儒教文化”的近义语,从而找到语言学家和哲学家所指的“汉字文化圈”和“儒教文化圈”概念相似的缘由。
陈辉
关键词:汉字文化圈《千字文》翻译
电视访谈中介入标记语的人际功能被引量:29
2006年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对说话人表达和协商特定的主体间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话语资源进行了归纳,旨在评价语言使用者如何运用话语资源表达赋值语义,解释语言如何用来评估、表示、构建语篇角色及调节人际关系。以评价理论中的介入次系统为出发点,结合巴赫金多声性观点以及语境,可以从主体间定位的角度审视在介入系统视角下,电视访谈这一语类中介入标记作为一种元话语的运作情况和人际功能。主持人面对不同的受访者和观众群,在访谈中通常采取不同的话语策略,利用介入标记进行意义协商。评价是话语人际意义的实现方式。介入标记语所体现的人际意义在交互中生成并受语境的制约,有助于协调主持人、受访人和电视观众之间的互动,促使访谈的成功。
庞继贤陈明瑶
关键词:电视访谈介入系统人际功能
符号“三分说”与汉字“六书”被引量:6
2010年
皮尔斯的符号"三分说"理论基础是其哲学的"三个基本范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存在和第三性存在。与此相对应,皮尔斯提出了三个符号"三分法"。根据符号与其所指对象的关系,他将符号分为拟象符号、指示符号和表征符号。它们相互依存,但其中某一项起支配作用,从而显示出符号主体特征。汉字"六书"可以在皮氏符号理论框架内得到合理解释:象形字具有最强的拟象性,属于第一性存在的拟象符号;指事字和会意字通过符号与符号或标记的组合来指示某种关系,表达意义,属于第二性存在的指示符号;形声字、转注字和假借字具有最强的抽象性和社会规约性,为第三性存在的表征符号。后三者构成汉字的绝对主体,从而决定了汉字表征符号的本质。
宋潇潇周昌乐
关键词:三分法
联想的语义连接功能被引量:8
2007年
由于词的多义性,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往往不能单凭字面意思来理解其真正的内涵或外延,语境的研究使人们把视野拓展到词的上下文和情境上下文,但有时单凭语境而没有认知主体的联想参与,也不能达到正确理解词语深层语义的目的,因为语义的产生来自语境与认知主体之间的互动,而联想是互动的主要路径。从认知主体来看,联想有其生物基础和心理基础。
王小潞
关键词:联想语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