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06XPYQ43)
作品数:
1
被引量:1
H指数:1
相关作者:
陈戍
赵新新
谭明秋
宓一鸣
陶向明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浙江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
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理学
主题
1篇
电子态
1篇
态密度
1篇
吸附能
1篇
密度泛函
1篇
密度泛函理论
1篇
泛函
1篇
泛函理论
1篇
分子
1篇
分子振动
机构
1篇
浙江大学
1篇
上海工程技术...
作者
1篇
陶向明
1篇
宓一鸣
1篇
谭明秋
1篇
赵新新
1篇
陈戍
传媒
1篇
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1篇
2009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Ni(110)-p2mg(2×1)-CO表面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态
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总能计算研究了Ni(110)-p2mg(2×1)-CO表面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态.计算结果表明:CO分子吸附于该表面的短桥位附近,分子吸附能为1.753eV,CO分子的键长dC—O为0.117nm,分子与表面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0.0°,碳原子和短桥位中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0.9°;吸附的CO分子内原子间的伸缩振动频率为1876和1803cm-1.态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作用主要来自CO分子π、σ轨道与衬底d轨道间的杂化作用.CO分子σ轨道和衬底表面镍原子dxz轨道杂化形成的表面电子态主要位于费米能以下-10.4至-8.8eV和-7.4至-5.1eV范围内.σ和dxz轨道间的杂化作用可能是形成p2mg表面对称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赵新新
陶向明
宓一鸣
陈戍
谭明秋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能
分子振动
态密度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