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58B03)
-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4
- 相关作者:周斌星任小盈马存强杨超柴洁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淮阳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真菌与茶叶中咖啡碱代谢关系初探被引量:1
- 2015年
- 微生物对咖啡碱有降解作用,可应用于低咖啡碱茶叶生产。以普洱茶渥堆分离鉴定出的黑曲霉、青霉菌、酵母菌等真菌为接种微生物,以咖啡碱唯一营养物质培养基、晒青毛茶、茶汤和咖啡碱PDB液态培养基为试验材料探索发酵过程中嘌呤碱含量与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真菌均能部分降解咖啡碱,可可碱含量稳定,酵母菌发酵中茶叶碱含量大幅度升高,增幅可达最初的23.45倍,在黑曲霉茶叶、PDB液态培养基发酵中,茶叶碱含量有所上升,增幅与咖啡碱存在形式有关,青霉菌对咖啡碱代谢影响较小,仅在PDB液态发酵中茶叶碱含量有所上升。由此可见酵母菌对咖啡碱代谢影响较大,黑曲霉居中,青霉菌最小;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在嘌呤碱代谢中存在相关性。
- 李静马存强任小盈杨超周斌星史高杰李发志
- 关键词:真菌发酵咖啡碱代谢茶叶
- 黑曲霉发酵对咖啡碱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的实质是微生物代谢作用,而黑曲霉在代谢中为优势菌,对咖啡碱代谢产生巨大影响。以黑曲霉为单一菌种,分别接种到茶叶、茶汤和含咖啡碱的液态培养基,并测定不同发酵阶段嘌呤碱的含量。结果表明,黑曲霉对茶叶碱的影响大于可可碱,对可可碱的影响大于咖啡碱,在咖啡碱液态培养基发酵中,茶叶碱增加幅度最大,且与咖啡碱浓度存在正相关性。
- 马存强李静周斌星柴洁杨超任小盈张梦华
- 关键词:普洱茶发酵黑曲霉
- 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多酚氧化酶酶学活性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以云南临沧凤庆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进行普洱茶固态发酵,并且在发酵过程中对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最适温度、最佳反应底物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酶蛋白含量和比活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在pH5.5、55℃的条件具有最大酶活性,EGC为最佳反应底物。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多酚氧化酶酶活性与比活力均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发酵末期多酚氧化酶活性较初期增强,而酶蛋白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变化比较平稳。
- 柴洁马存强周斌星杨超郭威任小盈
- 关键词:普洱茶多酚氧化酶固态发酵酶活性
- 普洱茶后发酵中咖啡碱变化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4
- 2013年
- 普洱茶(熟茶)的后发酵加工工艺,是形成其独特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咖啡碱是一种甲基黄嘌呤,是茶叶中含量比较丰富的生化成分之一,也是茶叶主要呈味物质和生理活性成分,具有促进兴奋、强心、解毒、利尿、助消化等功效。咖啡碱在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呈增加趋势。文章对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咖啡碱变化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为普洱茶咖啡碱理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柴洁郭威杨超马存强任小盈周斌星
- 关键词:普洱茶后发酵咖啡碱
- 普洱茶茶多糖的提取工艺的响应面分析研究被引量:14
- 2012年
- 为了解决普洱茶茶多糖的提取工艺中参数设定的问题,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这3种主要因素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普洱茶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7,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78.5 min,茶多糖得率为12.72%。采用响应面法分析法对普洱茶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可行,茶多糖的提取率增加明显。
- 罗玲周斌星郭威柴洁李扬
- 关键词:普洱茶茶多糖响应面
- 茶多糖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技术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2
- 2014年
- 茶多糖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具有一定活性的水溶性复合杂多糖。根据对茶多糖的紫外、红外及气相色谱的分析,茶多糖由糖类、果胶及蛋白质等物质组成。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茶多糖的研究现状并对茶多糖进一步开发和研究,主要对近年来茶多糖的提取方法、分离纯化和分子组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 任小盈李静马存强杨超周斌星
- 关键词:茶多糖分离纯化分子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