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6048)

作品数:14 被引量:148H指数:8
相关作者:肖天李洪波岳海东任世英王子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浮游
  • 4篇浮游细菌
  • 3篇生态学
  • 3篇聚磷
  • 3篇聚磷菌
  • 2篇盐单胞菌
  • 2篇研究方法
  • 2篇异养细菌
  • 2篇生态学意义
  • 2篇生物量
  • 2篇生物量分布
  • 2篇水团
  • 2篇碳循环
  • 2篇物量
  • 2篇冷水团
  • 2篇南黄海
  • 2篇菌属
  • 2篇蓝细菌
  • 2篇黄海冷水团
  • 2篇海洋蓝细菌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肖天
  • 8篇李洪波
  • 7篇岳海东
  • 3篇任世英
  • 3篇王子峰
  • 2篇吕瑞华
  • 2篇丁涛
  • 2篇李洪波
  • 2篇刘敏
  • 2篇赵三军
  • 2篇朱开玲
  • 1篇刘桂梅
  • 1篇张涛
  • 1篇高绪敏
  • 1篇邓兵
  • 1篇张武昌
  • 1篇逄少军
  • 1篇赵三军
  • 1篇张宇红
  • 1篇孙晟

传媒

  • 5篇海洋科学
  • 3篇山东微生物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高技术通讯
  • 2篇Chines...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洋聚磷菌中核苷二磷酸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以海洋聚磷茵 Halomonas YSR-3的总 DNA 为模板,用 PCR 法扩增核苷二磷酸激酶基因,将扩增片段克隆到 pGM-T 载体,转化 Escherichia coli TOP10菌株,经蓝白斑筛选、菌落 PCR 得到阳性克隆,测序后对序列进行 Blast 比对分析。得到的基因序列长度为420 bp,翻译后的序列与 Loktanella yestfoldensisSKA53,Jannaschia sp.CCS1,Roseobacter sp.CCS2的核苷二磷酸激酶蛋白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9%,86%,85%。
任世英肖天
关键词:盐单胞菌属聚磷菌
海洋聚磷菌Halomonas YSR-3的除磷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用改变培养条件的方法对海洋聚磷菌 Halomonas YSR-3的生长和除磷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磷培养时,该菌菌体不能生长;用磷酸钾盐作为磷源时,菌体生长较好,形成多聚磷酸盐的菌体比例较高;较适合 YSR-3菌体生长和多聚磷酸盐形成的磷源是 KH_2PO_4,较适磷浓度为1 mmol/L。pH 的变化影响菌株的生长、多聚磷酸盐形成和除磷效果。pH 值为5时,菌体的数量几乎不增加(ΔOD_(480)为0.013),体内多聚磷酸盐和培养基中磷含量变化不大;pH 值为6、7和8时,菌体生长良好(ΔOD_(480)分别为1.529、1.539和1.497),95%以上的菌体内形成多聚磷酸盐,培养基中磷含量明显下降。YSR-3在不同培养基中除磷量和除磷率不同。在高磷培养基中除磷量为0.7 mmoL/L(磷含量由1.84mmoL/L 降到1.14 mmoL/L),除磷率为37.5%;在低磷培养基中除磷量为0.02 mmol/L(磷含量由0.028 mmol/L 降到0.008 mmol/L),除磷率为72.2%。
任世英张宇红张武昌肖天
关键词:聚磷菌
海洋异养浮游细菌参数的测定和估算被引量:17
2005年
李洪波肖天赵三军岳海东
关键词:异养细菌浮游细菌后生动物微食物环鞭毛虫纤毛虫
南黄海潮汐锋对浮游细菌生物量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3
2004年
2 0 0 1年 5月 16~ 2 3日、6月 10~ 2 4日和 2 0 0 2年 6月 5~ 12日 ,利用“北斗号”船只对南黄海鱼产卵场进行了 3次专项调查。研究了潮汐锋断面叶绿素 a浓度、浮游细菌生物量的分布 ,目的是阐明潮汐锋的存在对浮游细菌生物量分布的影响。3个航次中的叶绿素 a浓度变化范围分别是 0 .0 6~ 2 .34mg/ m3(2 0 0 1- 0 5 )、0 .0 8~ 0 .9mg/ m3(2 0 0 1- 0 6 )、0 .14~ 3.0 4 mg/ m3(2 0 0 2 - 0 6 )。 3航次的聚球藻 (Synechococcus spp.)蓝细菌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 7.6 2~ 2 2 .0 6 mg C/ m3(2 0 0 1- 0 5 )、8.5 3~2 7.5 2 mg C/ m3(2 0 0 1- 0 6 )、0 .6 9~ 5 5 .90 m g C/ m3(2 0 0 1- 0 6 )。异养细菌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 7.5 6~ 5 1.82 mg C/ m3(2 0 0 1-0 5 )、8.5 4~ 2 4 .77mg C/ m3(2 0 0 1- 0 6 )、3.12~ 10 .0 5 mg C/ m3(2 0 0 2 - 0 6 )。而聚球藻蓝细菌对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贡献 (CB:PB)平均值分别为 :5 8% (2 0 0 1- 0 5 )、77% (2 0 0 1- 0 6 )、31% (2 0 0 2 - 0 6 )。结果表明 :南黄海鱼产卵场在春末夏初 (5~ 6月份 ) ,叶绿素 a浓度最大值及次大值主要分布在锋区及其邻近的层化区2 0 m以浅位置 ;聚球藻蓝细菌生物量最大值主要分布于锋区及层化区表层和水体中层 ;
李洪波肖天刘桂梅吕瑞华丁涛
关键词:浮游细菌生物量
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黄海冷水团海域的细菌群落组成被引量:33
2008年
利用PCR-DGGE技术对2个季节(2006-04和2006-10)的黄海冷水团海域的细菌群落组成和优势菌群进行了分析.通过软件Glyko Bandscan分析DGGE图谱,4月份所有站位的条带数相近(约17条),多样性丰富;10月份,在冷水团范围以内站位的条带约16条,其多样性也较丰富;而在冷水团范围以外站位的条带少(约12条),其多样性较低.细菌16S rDNA V3区特征片段经DGGE分离、条带切割,共得到24条条带,克隆、测序后,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24条带分别归属于2个细菌类群: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s).在24条序列中有16条分别与变形细菌亚群的γ-和δ-Proteobacteria相似,有5条与拟杆菌门相似.时空分析发现,4月份所有站位水体(海水温度为7-12℃)的细菌群落组成和10月份(冷水团存在期)冷水团内部水体(海水温度低于10℃)的细菌群落组成相同(都包括γ-Proteobacteria、δ-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s),与10月份冷水团外部水体(海水温度大于19℃)的(包括γ-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s)不同.优势菌群也存在同样的分布特点,4月份所有站位水体的优势菌群与10月份冷水团内部水体的优势菌群也相同(都是γ-Proteobacteria),而10月份冷水团外部水体不同的站位优势菌群不同.该海域细菌群落组成和优势菌群的分布特点,可能与冷水团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
刘敏朱开玲李洪波张涛肖天
关键词:PCR-DGGE黄海冷水团
南黄海潮汐锋对浮游细菌生物量分布的影响
2001年5月16-23日、6月10-24日和2002年6月5-12日,利用“北斗号”船只对南黄海鳀鱼产卵场进行了三次专项调查。研究了潮汐锋断面叶绿素a浓度、浮游细菌生物量的分布,目的是阐明潮汐锋的存在对浮游细菌生物量分...
李洪波肖天刘桂梅吕瑞华丁涛
关键词:浮游细菌生物量
文献传递
几种海藻表面附着细菌的分离及其gyrB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利用TCBS培养基从三种海藻:孔石莼(Ulva pertusa)、海带苗(Laminaria japonica)和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表面共分离得到10株细菌。生理生化试验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0株细菌都属于弧菌(Vibrio)。基于gyr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菌株L5、L6、P7、P8、P10、P11、P12与Vibrio splendidus属于同一分支,序列间相似性为97.5-100%。菌株L4、P9与Vibrio cyclitrophicus属于同一分支,序列间完全一致。菌株U3在系统发生树上独立构成一个分支。本文结果表明不同海藻表面的附着细菌组成也不相同,具有一定的海藻特异性。
王子峰李洪波逄少军岳海东肖天
关键词:海藻系统发生树
一株海洋几丁质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从胶州湾的海泥中分离到一株几丁质酶高产菌株。经16SrDNA序列分析,认为该菌属于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monas),并将其命名为SS01。对该菌产几丁质酶的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它几丁质酶产生菌相比,SS01菌株的最适产酶温度较低,酶活较高。在Zobell2216E培养基中,SS01菌株培养9h进入稳定期。胶体几丁质可诱导该菌几丁质酶的产生。在几丁质培养基中,SS01菌株产酶的适宜条件是:培养温度24℃,培养基起始pH7.0左右,蛋白胨为N源(5g/L),胶体几丁质为C源(5g/L),170r/min振荡培养130h,酶活可达116.2U/mL。
孙菽蔚王子峰岳海东肖天
关键词:海洋细菌几丁质酶
海洋蓝细菌(聚球菌属,Synechococcus)的生态学意义及研究方法被引量:4
2005年
综述了海洋蓝细菌(聚球菌属,Synechococcus)的生态学意义和国际上研究海洋蓝细菌的方法和技术, 以及我国研究海洋蓝细菌的现状和我们的一些研究工作。
孙晟岳海东肖天
关键词:海洋蓝细菌生态学
浮游细菌在黄海冷水团中的分布被引量:24
2006年
采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和分级培养的方法对黄海冷水团水域的浮游细菌分布及其摄食压力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水域聚球(Synechococcusspp.)蓝细菌生物量的变化是0.78~33.49mgCm3(平均为6.26mgCm3,n=197),最高值是最低值的40多倍;异养细菌生物量的变化是1.58~21.25mgCm3(平均为5.79mgCm3,n=197),最高值是最低值的13倍。在垂直方向上聚球蓝细菌生物量表现为中层>表层>底层,异样细菌生物量表现为表层>中层>底层。聚球蓝细菌对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贡献(CBPB)为2%~99%(平均为42.5%),而异养细菌生物量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比值为0.05~6.37(平均为0.85)。在浮游细菌的昼夜变化中,聚球蓝细菌的最高值是最低值的8.8倍,异养细菌最高值是最低值的2.8倍,但二者的昼夜变化规律不明显。浮游细菌的分布与水温和盐度变化基本一致,且浮游细菌生物量最低值出现在冷水团水域。另外在冷水团区域聚球蓝细菌的主要摄食者是小型浮游动物(Microzooplankton,20~200μm),摄食率约为0.20~0.42d。
李洪波肖天丁涛吕瑞华
关键词:黄海冷水团异养细菌小型浮游动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