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卫生厅资助项目(2003307)

作品数:2 被引量:26H指数:2
相关作者:龚艺苏海徐劲松王卫邓泽元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胆固醇
  • 2篇血症
  • 2篇他汀
  • 2篇固醇
  • 2篇高胆固醇
  • 2篇高胆固醇血症
  • 2篇高胆固醇血症...
  • 1篇蛋白
  • 1篇炎症
  • 1篇药物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去饱和...
  • 1篇瑞舒伐他汀
  • 1篇他汀类
  • 1篇他汀类药
  • 1篇他汀类药物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膜
  • 1篇类药
  • 1篇类药物

机构

  • 2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2篇王卫
  • 2篇徐劲松
  • 2篇苏海
  • 2篇龚艺
  • 1篇范亚苇
  • 1篇邓泽元

传媒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瑞舒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红细胞膜反式脂肪酸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血症(HC)患者红细胞膜上反式脂肪酸(TFA)的变化及瑞舒伐他汀治疗的影响。方法:30例HC患者(HC组)在接受4周瑞舒伐他汀(10mg/d)治疗前、后空腹采血测定血脂,计测红细胞膜22种脂肪酸和2种TFA(t16∶1和t18∶1)的百分含量;另选30例血脂正常的成人为对照组。结果:①HC组饱和脂肪酸和油酸(c18∶1)比例高于对照组,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明显降低。②HC组t16∶1和t18∶1含量均更高,但t18∶1/c18∶1增高,而t16∶1/c16∶1降低。治疗后t18∶1和t16∶1量均降低,而且t18∶1/c18∶1和t16∶1/c16∶1也接近恢复。③HC组C20∶4/C18∶2、C20∶5/C18∶3和C22∶6/C20∶5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后上述比值明显回升。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有效改善HC患者异常的红细胞膜TFA构成及其相应的顺/反式比;瑞舒伐他汀治疗明显提高△5、△6去饱和酶活性。
龚艺范亚苇苏海徐劲松王卫邓泽元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反式脂肪酸瑞舒伐他汀
他汀类药物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炎症因子和红细胞膜脂肪酸的影响被引量:21
2007年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的调脂疗效及其对血液中炎症因子、红细胞膜上脂肪酸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12月南昌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诊断的30例高胆固醇血症(HC)患者(LDL-C>3.64mmol/L)接受8周的双盲对照治疗,分别服用瑞舒伐他汀或辛伐他汀,开盲后按随机号每种药物选择15名患者。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4周末及8周末采空腹静脉血测血脂4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同时随机选择瑞舒伐他汀组中7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另选7名血脂正常成人为对照,观察红细胞膜脂肪酸(FA)的构成比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4周末采血测定红细胞膜FA。结果(1)治疗4周末2组血清LDL-C、总胆固醇(TC)、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8周末LDL-C、TC未见进一步下降,但hs-CRP仍有进一步降低。(2)与对照组相比,高胆固醇血症组(HC)红细胞膜上饱和脂肪酸(SFA)所占比例明显更高,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ω-3脂肪酸比例明显较低。治疗4周后SFA明显降低,而PUFA、ω-3脂肪酸的比例明显增高。结论(1)2组药物降低炎症因子的作用是独立于调脂作用的。(2)瑞舒伐他汀10mg/d治疗能有效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LDL-C与TC水平。其调脂效果与20mg/d辛伐他汀相似。(3)血脂异常影响红细胞膜上各类脂肪酸的含量及比例,2组药物均可有效改善HC患者红细胞膜上不同脂肪酸的构成比例。
龚艺徐劲松苏海王卫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