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5422)

作品数:14 被引量:62H指数:5
相关作者:艾超孔祥东宋豫李昊刘胜凯更多>>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教育部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机械工程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发电
  • 6篇电机
  • 6篇液压
  • 6篇发电机
  • 6篇发电机组
  • 6篇风力
  • 6篇风力发电
  • 6篇风力发电机
  • 6篇风力发电机组
  • 4篇液压传动
  • 4篇传动
  • 3篇转速
  • 3篇泵控
  • 2篇低电压穿越
  • 2篇定量泵
  • 2篇压机
  • 2篇主传动
  • 2篇主传动系统
  • 2篇稳速控制
  • 2篇功率

机构

  • 14篇燕山大学
  • 8篇教育部
  • 1篇秦皇岛职业技...
  • 1篇沈阳新松机器...
  • 1篇河北美术学院
  • 1篇江苏徐州工程...

作者

  • 11篇孔祥东
  • 11篇艾超
  • 4篇李昊
  • 4篇宋豫
  • 3篇刘胜凯
  • 2篇张寅
  • 2篇王光平
  • 2篇廖利辉
  • 2篇陈立娟
  • 1篇田德志
  • 1篇华玉兰
  • 1篇娄霄翔
  • 1篇陈文婷
  • 1篇陈刚
  • 1篇王娟
  • 1篇刘建霞
  • 1篇杨玉强
  • 1篇任晓慧

传媒

  • 4篇中国机械工程
  • 3篇锻压技术
  • 2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液压与气动
  • 1篇机电工程
  • 1篇高技术通讯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泵控液压机蓄能器快锻回路控制特性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针对泵控液压机蓄能器快锻回路控制特性影响因素展开研究,采用功率键合图的方法,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研究,以0.6 MN泵控液压机为平台进行实验研究。搭建了液压缸、管道、蓄能器、比例变量径向柱塞泵、活动横梁的模型,得出回路的功率键合图模型,推导出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并在0.6 MN泵控液压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仿真和实验分别研究了锻造频率、锻造行程、初始压力变化对泵控液压机蓄能器快锻回路控制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小锻造行程,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锻造频率,锻造精度提高;提高蓄能器初始压力,回路响应变快。
艾超孔祥东刘胜凯宋豫陈刚
关键词:控制特性
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最佳功率追踪控制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针对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能量转化效率问题,以最佳机组输出功率为控制目标,提出了两种最佳功率追踪方法。以30 k VA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实验平台为基础,研究所提出控制方法的可行性与控制特点。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直接压力控制的最佳功率追踪控制方法简单易行,但其准确性易受系统效率影响;考虑系统效率时,系统压力和风力机转速联合控制的最佳功率追踪控制方法具有更精确的追踪效果。
艾超闫桂山孔祥东廖利辉
关键词:风力发电液压传动压力控制
基于噪声声强最弱的泵控压机卸压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针对泵控压机液压系统卸压冲击问题,以0.6MN泵控压机为载体,结合功率键合图进行研究,推导出基于噪声声强最弱的理论卸压曲线。搭建了比例变量径向柱塞泵(RKP)模型,并推导出工作缸模型、包含动态摩擦项的修正型分段集中参数管道模型及其它单元模型;以卸压过程中最大声强值最小为目标,运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推导出理论卸压曲线;通过仿真对比卸压过程中理论、指数、线性和正弦卸压曲线下的主缸和卸压管压力曲线,并在0.6MN泵控压机上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键合图理论模型的仿真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较好,并且理论卸压曲线具有较好的卸压效果,为减小卸压冲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
艾超孔祥东刘胜凯王光平
关键词:功率键合图
车载液压发电机行车工况发电稳速控制被引量:5
2017年
车载液压发电机在驻车工况下发出电能的质量较高,但在行车发电工况下,行驶负载的扰动使得发电机转速不稳定,发出的电能质量较差。针对行车发电稳速控制展开研究,构建了行车发电工况下变量泵-定量马达闭式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输出转速波动的机理,采用前馈补偿加直接闭环反馈的方法对马达输出转速波动进行抑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补偿控制能够使系统在行车工况下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鲁棒性,输出电力品质满足军用Ⅱ类自发电电站标准。
李昊杨玉强
关键词:液压发电机稳速控制泵控马达
液力缓速器叶片倾角敏感度分析及优化被引量:1
2016年
以某企业生产的液力缓速器产品为参考样机,建立了流场计算三维几何模型,基于CFD平台对缓速器内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由数值计算结果可知,循环圆流道内出现壁面脱离现象,弦面内产生不利于产生恒定制动转矩的涡旋。为提高缓速器的制动性能,对叶片倾角进行敏感度分析并提出不同优化方案,通过束流理论计算和流场数值模拟确定了最佳倾角值。通过对优化前后不同转速下制动力矩的对比,表明优化后液力缓速器制动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李昊任晓慧
关键词:液力缓速器流场特性制动力矩
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以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机组低电压穿越控制过程对液压系统功率快速调整的要求,以发电机稳定于工频转速和液压系统瞬态调整时间最短为控制目标,提出一种基于直接控制变量马达摆角的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以30kV·A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模拟实验台为仿真和实验平台,针对提出的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展开研究,仿真和实验分析表明,直接控制变量马达摆角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低电压穿越控制效果。
孔祥东艾超闫桂山娄霄翔
关键词:风力发电同步发电机液压传动低电压穿越
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功率追踪及功率平滑多目标控制研究
2016年
以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针对低风速条件下液压型机组的最佳功率追踪和功率平滑多目标寻优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建立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逆系统模型,分析模型非线性形式,确定逆系统的解耦方法,利用逆系统的方法设计液压系统转矩控制器,实现最佳功率追踪控制。通过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设计功率追踪与功率平滑的多目标优化控制器。依托30 k VA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实验台进行仿真和实验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在保证最佳功率追踪的同时实现了功率平滑控制。研究结果对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张寅孔祥东陈立娟艾超CHEN Li-jian
关键词:风力发电功率追踪液压传动逆系统
径向柱塞泵瞬时理论流量仿真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以RX系列径向柱塞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在定转子偏心量恒定和变量过程中瞬时理论流量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研究了柱塞数、定子半径等结构参数对瞬时流量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该泵在典型变量形式下的瞬时流量特性,进而指出变量过程中流量死区的存在。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径向柱塞泵作主控元件的泵控系统,可以实现系统的高精度速度和位置控制。
艾超孔祥东刘胜凯王光平
关键词:径向柱塞泵
基于车辆负荷系数的矿用车AT动力换挡策略被引量:2
2016年
针对重型矿用车自动换挡车速需要时刻适应不同环境路况的需求,提出了基于车辆负荷系数的换挡控制策略,对目前常用的以车速和油门开度为参数的动力性自动换挡控制策略进行了修正。以某32t矿用自卸车为研究对象,建立该车动力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图解法求解出不同油门开度和车辆负荷系数下的最佳换挡车速点。采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整车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换挡控制策略能自动适应车辆运行的多种工况,并可减少车辆自动挡位模式的设置。
李昊刘建霞
关键词:自动变速器
先导式大流量电液比例方向阀优化匹配研究
2014年
针对先导式大流量电液比例方向阀因控制算法和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其匹配性能较差,从而导致其位置控制性能较差的问题,进行了控制算法和结构设计研究,提出了死区非线性环节补偿和结构参数优化的匹配方法。建立了对称非匹配先导阀控主阀的数学模型,利用描述函数法得到了该阀的稳定性判断条件,并设计了定值补偿电路补偿死区,实现了比例控制放大器与比例阀的匹配;以位置控制性能优良为寻优目标,利用遗传算法对先导阀节流槽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先导级与主级的匹配。建立了基于AMESim和Simulink的比例阀机电液联合仿真模型,仿真证明,死区补偿及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阀的位置控制性能,验证了优化匹配方法的可行性,对比例阀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艾超孔祥东宋豫王娟田德志
关键词:比例方向阀死区非线性联合仿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