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90827B11)
- 作品数:2 被引量:39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梅学陈晓磊万国宁王学佳张小磊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基于GAME-Tibet IOP的青藏高原蒸散研究被引量:13
- 2010年
- 由于缺少足够的观测资料,人们对青藏高原上蒸散问题的认识还不充足。以1998年5~9月"全球能量与水循环亚洲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加强观测试验期(GAME-Tibet IOP)资料为基础,结合1967~2006年40a的气象站数据,计算了6个样点的参照蒸散量和潜在蒸散量,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实际蒸散量的大小。结果显示,高原参照蒸散有下降趋势,但在试验期内却比40a平均值明显偏高,且和潜在蒸散之间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试验期内气温、太阳辐射强度、风速以及饱和水气压差等环境因子的值均高于40a的平均状况;太阳辐射强度、风速、饱和水气压差的增强是导致参照蒸散量升高的主要原因,其中以后两者对参照蒸散量的影响尤为显著;试验期内旬实际蒸散量在9~23mm之间波动,6~8月份实际蒸散的总量可达123.3~136.9mm,占同期降水量的38.2%~73.4%;蒸散在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 张小磊杨梅学
- 关键词:青藏高原IOP
- 青藏高原中部BJ站土壤湿度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被引量:26
- 2012年
- 青藏高原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在高原能水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GAME-Tibet期间观测的青藏高原中部BJ站2001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00:00~230:0逐时高分辨率土壤湿度资料,分析了4~210 cm深度土壤湿度的日、季节和年际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4 cm深度土壤湿度日变化显著2,0~210 cm深度土壤湿度日变化微弱;土壤湿度日振幅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衰减,但在210 cm深度又出现增加的趋势;4 cm、20 cm、60 cm、100 cm1、60 cm和210cm深度土壤湿度的平均日振幅分别为0.97%、0.22%、0.03%、0.01%、0.01%和0.03%。(2)根据土壤湿度在时间尺度和垂直剖面上的变化特征,将土壤湿度年内的变化过程划分为积累期(3~8月)、衰减期(8~12月)和相对稳定期(12~3月)3个阶段。(3)2001~2005年,BJ站4 cm、20 cm、60 cm、100 cm和160 cm深度土壤湿度8月的平均值表现为线性增加的趋势,210 cm深度土壤湿度8月的平均值则呈现出线性减小的趋势;湿季,土壤湿度显著地受到降水的影响,干季,土壤湿度主要受土壤温度的影响。
- 万国宁杨梅学王学佳陈晓磊
- 关键词:青藏高原土壤湿度冻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