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XB2-06-01)

作品数:2 被引量:43H指数:2
相关作者:徐广平张振华汪诗平苏爱玲段吉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种群
  • 2篇主要种群
  • 1篇点格局分析
  • 1篇种间
  • 1篇种间关系
  • 1篇围封
  • 1篇金露梅
  • 1篇金露梅灌丛
  • 1篇灌丛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篇汪诗平
  • 2篇张振华
  • 2篇徐广平
  • 1篇段吉闯
  • 1篇胡宜刚
  • 1篇晁增国
  • 1篇苏爱玲

传媒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围封对退化矮嵩草草甸群落结构和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被引量:16
2008年
通过研究围栏封育1年后中度退化的矮嵩草草甸(夏季牧场)群落结构的变化,探讨主要植物种群在小尺度(50 cm×50 cm)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从生活史特征和生态适应对策等角度探讨产生和维持这些格局的机理。结果表明,围封1年显著降低了群落中主要种群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 alpinum)和雪白委陵菜(Potentilla nivea)的重要值,而增加了线叶龙胆(Gentiana farreri)的重要值;显著增加了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但对地下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围封使退化矮嵩草草甸主要种群矮嵩草、高山唐松草、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和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等空间分布格局从放牧后的随机分布向聚集分布发展,而雪白委陵菜、重齿风毛菊(S.katochaeteMaxim)、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和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pulchra)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改变;但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的空间格局从放牧后的聚集分布转向随机分布。因此,退化的矮嵩草草甸在围封的初始阶段,由于避免了家畜的选择性采食及其践踏作用,首先可能是使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从随机分布向聚集分布变化的趋势,从而使小尺度的种间隔离来降低种间的竞争强度,从而改变了不同物种对资源和空间的竞争能力,进而推动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的恢复演替。
晁增国汪诗平徐广平胡宜刚张振华
关键词:群落结构种群
祁连山金露梅灌丛草甸群落结构及主要种群的点格局分析被引量:27
2010年
金露梅灌丛草甸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采用Ripley的K(t)函数分析方法,对放牧和封育条件下主要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种间关系及金露梅灌丛群落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6年的围栏封育,金露梅灌丛草甸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从均匀或随机分布向随机或聚集分布转变的趋势,聚集强度随围封尺度增大而增加,随放牧的干扰而降低,聚集分布有利于种群发挥功能群整体效应。(2)围栏内不同功能群之间主要呈显著正关联;围栏外的禾草与杂类草、莎草与杂类草之间均呈显著负关联,出现种间资源竞争,且随着尺度的增大负关联逐渐增强,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差异明显。(3)围栏内外种群点格局分布都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植物间相互作用和外界放牧干扰是影响物种不同尺度下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点格局的变化驱动了群落结构的变化。可见,长期夏季放牧抑制了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禾草和莎草植物的分株和生长,促进了杂类草的生长,金露梅灌丛草甸呈现出退化的趋势,围栏封育有利于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演替。
苏爱玲徐广平段吉闯汪诗平张振华
关键词:金露梅灌丛群落结构种群种间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