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7JA720011)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陈建洪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会饮》
  • 2篇施米特
  • 2篇施特劳斯
  • 2篇苏格拉底
  • 2篇柏拉图
  • 1篇哲学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理论
  • 1篇政治神学
  • 1篇政治哲学
  • 1篇神学
  • 1篇自然法
  • 1篇自然状态
  • 1篇霍布斯
  • 1篇疯狂
  • 1篇阿波罗
  • 1篇阿里斯托芬

机构

  • 7篇南开大学
  • 1篇比利时鲁汶大...

作者

  • 7篇陈建洪

传媒

  • 2篇世界哲学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现代哲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论阿波罗多洛斯的疯狂——兼注柏拉图《会饮》173d
2011年
阿波罗多洛斯是柏拉图的对话作品《会饮》的叙述者,也是苏格拉底的忠实崇拜者。阿波罗多洛斯性格狂狷,身上透着一股愤世嫉俗之气,唯哲学独尊。本文通过对《会饮》的文本解读,探讨了阿波罗多洛斯其人其情,分析了不同中译本对相关段落的不同处理及其缘由,比较和辨析了阿尔基比亚德和阿波罗多洛斯的气质区别,反思了阿波罗多洛斯的性情和苏格拉底的哲学精神之间的关系,最后论证了苏格拉底哲学精神的危险性和神圣性。
陈建洪
关键词:柏拉图苏格拉底疯狂
论施米特的政治神学被引量:4
2009年
近年来,在施米特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种神学化转向,认为施米特政治理论的根本基础在于其基督教信仰。针对这种神学化解读方案,需要全面梳理和分析施米特政治神学概念的意义,从概念上为深入理解和讨论施米特的政治理论奠定基础。所以考察施米特对政治神学概念的使用、政治神学与世俗化问题、政治神学与主权决断、政治神学与政治概念以及后人对施米特政治神学概念的借鉴和批评,澄清对神学化的误读。施米特的政治概念依然是其政治理论的核心。
陈建洪
关键词:施米特政治神学政治理论
论《会饮》中的爱若斯和阿佛洛狄忒被引量:1
2012年
爱若斯及其本性的问题贯穿柏拉图《会饮》的整个文本,历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这部作品对爱若斯的赞颂。爱若斯和阿佛洛狄忒的关系是理解《会饮》的关键问题。在《会饮》中,柏拉图以爱若斯与阿佛洛狄忒代表爱的不同品质,确立了爱若斯作为神人共主的地位,并取代阿佛洛狄忒,成为爱尤其是精神之爱的代名词。
陈建洪
关键词:柏拉图《会饮》
施特劳斯论耶路撒冷和雅典之争被引量:3
2009年
施特劳斯是二十世纪的著名政治哲学家,也是在诸多方面皆有建树的犹太裔学者。他关于耶路撒冷和雅典之争的论述观点独特而且影响重大。耶路撒冷和雅典之争这个命题对于理解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带着这个问题,文章相继探讨了施特劳斯关于这个争论的一般解释,批评了德国学者迈尔应用这个命题分析施特劳斯和施米特思想对话的方案,突出了犹太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分别对于理解这个命题的重要性,最后从言行二元论和追求完美正义的角度重新阐释了耶路撒冷和雅典之争的根本意义。
陈建洪
关键词:施特劳斯政治哲学
论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学说及其当代复活形式被引量:17
2008年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学说刻画了一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和恐怖状态。这种状态主要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原初生活状态,同时也形容国与国之间的敌对政治状态。这一学说不仅奠立了现代政治哲学的思想基础,而且在当代政治学说尤其在施米特的政治概念中强劲复活。与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概念相对应,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概念部分地继承同时也部分地背离了传统的自然法学说,为他的国家理论和政治哲学体系奠定了基础。自然状态是霍布斯政治思想中一个需要克服的消极标准。施米特的政治概念秉承并进一步发挥了霍布斯自然状态学说的精神,将政治定义为正确区分敌友,并视之为人类政治生活的命运。通过直接肯定霍布斯思想中的消极标准,施米特也明确抛弃了霍布斯对自然法传统的有限坚持,从而将霍布斯的消极概念完全转化为积极概念。总而言之,正确理解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学说,对于充分把握现当代政治哲学及其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陈建洪
关键词:霍布斯自然状态自然法施米特
远离苏格拉底
2010年
在西方哲学的谱系中,苏格拉底可谓哲学精神的典范和化身,备受后人景仰。本文以阿里斯托芬对苏格拉底的喜剧刻划作为切入点,指出了远离苏格拉底的警告实际上从苏格拉底生前就一直伴随着对苏格拉底及其哲学精神的崇拜。通过对柏拉图《会饮》文本细节的分析,文章表明了《会饮》这篇对话生动体现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紧张和互动,同时强调了哲学的危险始终与其崇高相伴随。
陈建洪
关键词:《会饮》苏格拉底阿里斯托芬
施特劳斯论古今政治哲学及其文明理想被引量:8
2008年
施特劳斯经常被认为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精神鼻祖,其政治哲学据说奠定了新保守主义的思想基础。针对这一流行观点,本文考察了施特劳斯对古今政治哲学之争及其不同文明理想的讨论,认为施特劳斯回归古典政治哲学的精神既有别于现代自由主义的文明理想,又有别于直面残酷政治现实的德国虚无主义思想;文章还论证了施特劳斯对古典完美城邦理念的坚持,认为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和美国新保守主义在思想原则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共同之处。
陈建洪
关键词:施特劳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