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6048)

作品数:9 被引量:58H指数:5
相关作者:陆培东陈可锋俞亮亮喻国华王艳红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5篇水利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数值模拟
  • 6篇值模拟
  • 3篇水动力
  • 3篇南黄海
  • 2篇数学模型
  • 2篇水道
  • 2篇海岸
  • 2篇潮汐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环境
  • 1篇动力地貌
  • 1篇动力环境
  • 1篇动力机制
  • 1篇洋口港
  • 1篇增水
  • 1篇栈桥
  • 1篇沙脊
  • 1篇沙洲
  • 1篇水动力环境
  • 1篇水域

机构

  • 12篇南京水利科学...
  • 2篇河海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江苏科兴工程...

作者

  • 8篇陆培东
  • 7篇陈可锋
  • 4篇俞亮亮
  • 3篇曾成杰
  • 2篇季小强
  • 2篇喻国华
  • 2篇王艳红
  • 1篇冯卫兵
  • 1篇张俊彪
  • 1篇张俞
  • 1篇王乃瑞
  • 1篇徐志峰
  • 1篇彭畅
  • 1篇陈可峰

传媒

  • 3篇水利水运工程...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第十六届中国...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工程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黄海南部辐射状沙脊群水动力研究与应用
分析了黄海南部辐射状沙脊群的形成过程、近期动态、演变趋势和资源特征;强调两大潮波系统辐合形成的辐射状潮流场是塑造与维持辐射状沙脊地貌形态的重要条件。通过辐射状沙脊群潮流场和波浪场等水动力特征及其对滩槽作用的分析,并结合小...
陆培东
文献传递
南黄海辐射沙脊北部水域“激流”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前有关"激流"成因的研究不少,但基本处于观测与假说阶段,仍需从更多海流实测资料中继续丰富相关研究。选取南黄海辐射沙脊北部的主要潮汐通道西洋水道为研究对象,利用1980年、2001年和2008年的实测数据分析研究了"激流"的主要特征,并通过建立的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激流"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激流"与涡旋、风应力无关,特殊地形是其发生的最基本条件之一。
彭畅陈可锋徐志峰
关键词:激流数值模拟
辐射沙脊小庙洪水道口门形态演变及其水动力机制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近40年来地形资料对比显示,小庙洪水道口门段存在北淤南冲的演变趋势,口门段北水道深槽不断萎缩直至消失,南水道则充分发展。通过对实测水文资料分析和所建立的潮流数学模型,从动力的角度阐述了小庙洪口门各水道多年来冲淤变化的机制。研究表明小庙洪水道是受潮流控制为主的潮汐水道,水道近年来之所以表现出南冲北淤的状态,与口门水道内部潮流的性质有很大的相关性。北水道呈涨潮水道性质,中、南水道表现出落潮水道性质。南、中水道断面输沙量为净泄,北水道断面为净进,水道口门段悬沙存在"北进南出"趋势,悬沙运移的趋势与近几十年来小庙水道北水道淤积、萎缩;南水道冲刷、发展的态势相符合。
陈可锋陆培东喻国华
关键词:数值模拟
径向点插值法在波浪传播数值模拟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针对波浪数值模拟中基于矩形网格的数值方法在深水到浅水的网格间距选择与复杂边界处理上的缺陷,以及基于正交曲线网格和无结构网格的数值方法前处理工作复杂的问题,引入最近在计算力学中发展起来的无网格法——径向点插值法,对经典的双曲型缓坡方程进行空间离散,并在时间上采用四阶Adams-Bashforth-Moulton格式求解建立近岸波浪传播数学模型,通过椭圆形浅滩地形和环形河道的波浪传播计算验证,表明该无网格方法可较为有效地模拟近岸波浪的传播变形,且在处理复杂边界时具有较高的精度。
季小强冯卫兵张俞
关键词:无网格法波浪数学模型
南黄海大型潮汐水道动力地貌环境对人类活动响应——以小庙洪水道为例被引量:3
2020年
辐射沙脊群内潮汐水道由于没有固定的边界,其稳定性对人类活动影响更加敏感。通过收集近20年来辐射沙脊群南翼小庙洪海域实测高分辨率水下地形资料,结合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人类活动对小庙洪海域水动力和地形冲淤累积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小庙洪水域边滩匡围面积达126.09 km^2,边滩匡围导致小庙洪尾部、中部及口门段断面流量分别减小14.2%、15.79%和9.13%;尾部、中部及口门段深槽区平均流速分别减小20~30 cm/s、10~20 cm/s和5~10 cm/s。小庙洪水道南侧-5 m等深线变化幅度较小,基本保持稳定状态;-10 m等深线继续向西延伸,向南拓展。近20年来小庙洪边滩匡围虽导致水道内纳潮量和水动力有所减弱,但由于目前匡围区均处于高滩区域,各匡围工程所引起的泥沙冲淤仅限于工程区附近,对小庙洪水道整体稳定性、深槽主轴南逼、口门水道整体北淤南冲的演变趋势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陈可锋曾成杰王乃瑞徐俊晖
关键词:辐射沙脊群动力地貌数学模型
洋口港LNG码头栈桥沿程桩基局部冲刷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洋口港LNG码头栈桥工程位于西太阳沙人工岛东北侧海域,水流条件复杂,海床泥沙活动性强,LNG栈桥建成后沿程桩基周围即产生不同规模的冲刷坑.通过对比栈桥建设前后海床地形变化,分析了桩基冲刷坑形成、发展过程.结合工程海域水沙动力环境,阐明了桩基冲刷坑分布规律、原因,总结出强潮流粉沙质海岸工程建设所引起的局部冲刷一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LNG栈桥沿程桩基冲刷形态分布与涨、落潮优势密切相关,而冲刷范围与强度则受流速大小和桩基规模的影响.冲刷坑早期发展迅速,在平面形态基本稳定后仍有进一步冲深的可能,应采取适当的工程护底防护措施.
曾成杰陆培东王艳红陈可峰
关键词:洋口港
苏北废黄河三角洲侵蚀后退过程及其对潮流动力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以苏北废黄河三角洲及其毗邻海域的南黄海旋转潮波为研究对象,在恢复黄河北归以来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海岸不同发育阶段岸线位置和水下地形的基础之上,通过所建立的潮波数学模型,研究了在苏北废黄河三角洲不同演变阶段南黄海潮波运动的特征及其变化。研究表明:在1855年黄河北归前,由于废黄河口岸线向外突出20余千米且有宏大的水下三角洲,由北向南传播的潮波受到阻挡,处在其南侧的辐射沙脊区水动力相对较弱;随着江苏海岸线后退,废黄河口水下三角洲夷平,由北向南传播的潮波变得更加顺畅,南黄海旋转潮波得到不断加强,辐射沙脊北部的西洋水道及中南部的烂沙洋水道、小庙洪水道深槽区水动力随着废黄河三角洲的侵蚀后退,平均流速和最大流速均表现为增大的趋势。
陈可锋王艳红陆培东俞亮亮
关键词:南黄海岸线变迁数值模拟
海平面上升背景下辐射沙脊风暴潮增水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海平面上升将对沿海环境构成严重威胁,风暴潮灾害频发和加剧是其中的重要表现。相关研究揭示水深和潮波变化是引起风暴潮增水与海平面上升之间非线性关系的两大主要因素。在地形和潮波系统较为复杂的苏北辐射沙脊海域这种非线性关系尤为明显。总结了该海域潮波、风暴潮特征和海平面变化趋势,利用WRF模式和Delft 3D风暴潮模式相结合,建立了东中国海和南黄海二维天文潮-风暴潮耦合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海平面上升以后,相同路径和强度的两种典型台风作用下,辐射沙脊海域风暴增水极值和高潮位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海平面上升后,辐射沙脊海域增水作用普遍减弱,近岸较外海明显;而在辐射沙脊中、南部,海平面上升对天文潮高潮位的增强作用要强于对风暴增水的减弱作用。
俞亮亮陈可锋陆培东张俊彪
关键词:海平面上升风暴增水数值模拟
江苏辐射沙脊主要潮汐水道演变特征研究
辐射沙洲主要潮汐水道的演变趋势,将进一步深化对辐射沙洲动力地貌过程的认识;可为江苏海涂资源利用与保护以及海港开发的决策活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比分析近几十年来的海图及实测地形资料,研究分析了辐射沙脊主要的主要的水道:北部...
陈可锋俞亮亮
关键词:海岸地貌动力机制
辐射沙脊中南部潮汐水道交汇水域海床稳定性分析
黄沙洋南水道和烂沙洋北水道是辐射沙脊中南部的两条大型潮汐水道,两条水道相互串通,交汇水域相对开敞、潮流动力复杂、水沙交换频繁。为论证交汇水域海床的稳定性,通过对实测地形和水文泥沙资料的分析,探讨了交汇海域近年来的发展动态...
曾成杰陆培东
关键词:潮汐通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