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6066)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谢平周琼柯志新过龙根徐军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围栏
  • 2篇太湖
  • 1篇养殖
  • 1篇生物操纵
  • 1篇水华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鲢鳙
  • 1篇围栏养殖
  • 1篇控藻
  • 1篇蓝藻
  • 1篇蓝藻水华
  • 1篇甲壳动物
  • 1篇浮游甲壳动物

机构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徐军
  • 3篇过龙根
  • 3篇柯志新
  • 3篇周琼
  • 3篇谢平

传媒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太湖梅梁湾大型控藻围栏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2005年对太湖梅梁湾大型鲢、鳙控藻围栏内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围栏内外的环境因子、浮游植物生物量、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无显著差异.但鲢、鳙放养对浮游甲壳动物的生物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围栏内浮游甲壳动物的总生物量和枝角类的生物量显著低于围栏外.总体上,枝角类各种类的生物量受鲢、鳙放养的影响程度大于桡足类的种类.太湖梅梁湾浮游甲壳动物的季节演替明显,大部分种类只是季节性出现.冬季和春季以溞(Daphnia sp.)和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nus)等大型种类为主,夏季和秋季以象鼻溞(Bosmina sp.)、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和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等小型种类为主.典范对应分析表明,透明度、温度和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是影响浮游甲壳动物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
柯志新谢平过龙根徐军周琼
关键词: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蓝藻水华
太湖梅梁湾大型生态控藻围栏内鲢鳙的生长特征被引量:8
2011年
富营养化湖泊围栏养殖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控制蓝藻水华在生物操纵示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2004和2005年,研究了太湖梅梁湾生态修复区内大型生物控藻围栏中鲢鳙的季节生长特征,分析了影响其生长的因素。结果表明,鲢鳙生长受养殖密度的影响很大,鲢在养殖密度低的2004年和养殖密度高的2005年的日均增重分别为6.07 g和4.30 g,鳙则分别为11.29 g和5.09 g。鳙的生长速度比鲢快,但受密度影响的程度比鲢大。从季节变化来看,鲢属于单峰型生长,生长速度和水温显著正相关;而鳙一年中呈现出2个生长高峰期,分别在5~6月和9~10月,夏季爆发的蓝藻水华对鳙的生长速度有所抑制。为使当年投放的鱼苗在年底能达到出售的商品规格,太湖梅梁湾水域围栏养殖鲢鳙的初始鱼苗投放密度应低于12 g/m3。
柯志新谢平过龙根徐军周琼
关键词:生物操纵围栏养殖太湖
太湖梅梁湾生物控藻围栏内鲢、鳙比肠长和比肝重的动态变化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解滤食性鱼类的消化生理指标及其生态适应性,2005年1-10月,调查了太湖梅梁湾生物控藻围栏中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比肠长和比肝重指数的动态变化,分析了比肠长和比肝重与温度、体长、体重以及饵料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鲢、鳙比肠长和比肝重的季节变化都非常明显,比肠长均值分别为9.66和5.73,夏季的比肠长均明显增大。总的来看,鲢的比肠长和季节变化幅度均大于鳙,表明在滤食和消化浮游植物上,鲢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鲢、鳙的比肠长与水温显著正相关(鲢P<0.01;鳙P<0.05),而与体长、体重以及饵料组成的相关性不显著;温度导致的摄食强度变化应是鲢、鳙比肠长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鲢、鳙的比肝重均值分别为1.57%和1.91%,鳙的比肝重明显大于鲢,这可能与鳙摄食更多的浮游动物有关;鲢、鳙的比肝重与温度、体长、体重以及饵料组成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表明生物个体的形态特征与其所利用的资源环境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柯志新谢平过龙根徐军周琼
关键词:太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