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K14B01)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4
- 相关作者:胡塔峰曹军骥贾文婷李华李建东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秦俑博物馆室内气溶胶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15年
- 分析了2013年秦俑博物馆(秦俑馆)1号坑遗址保护展示厅的室内空气质量,包括微气候条件、气溶胶质量浓度及化学组成的冬、夏季特征,并通过探讨其在1989至2013年间的演化,评价博物馆的旅游规划和环境改善政策对文物保存大气环境的长期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秦俑馆内一系列环境措施的实施和旅游条件的建设,对秦俑馆室内的气溶胶及其组成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夏季室内总悬浮颗粒物(TSP)的质量浓度由1994年的540.0μg·m-3降低至2004年的172.4μg·m-3,冬季TSP的质量浓度由1994年的380.0μg·m-3降低至2005年的312.5μg·m-3。夏季PM2.5的质量浓度由2004的108.4μg·m-3降低至2013的65.7μg·m-3,冬季PM2.5的质量浓度由2005的242.3μg·m-3降低至2013的98.6μg·m-3。尽管如此,秦俑馆内的文物依然面临气溶胶酸性组分的长期威胁。
- 李华胡塔峰曹军骥贾文婷马涛王春燕
- 关键词:气溶胶室内空气质量旅游规划环境政策博物馆
- 西汉张安世墓葬M1墓室内的大气环境调查被引量:4
- 2013年
- 了解待发掘封闭墓葬内的大气环境,可为考古发掘和文物保存环境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西汉张安世墓园中的M1墓葬是一座未被盗扰的墓室,本研究在墓室开启前,有针对性地监测了墓室内的微气候参数和大气污染物。结果显示,相对于外界大气,密闭的墓室内低温、高湿、缺氧,且酸性气态污染物浓度较低。因此,在考古发掘及后续保存文物时,应针对不同文物材料采取密闭容器、保湿、避光等措施,避免由于环境骤变导致文物的风化损坏。本研究建立的待发掘墓葬大气环境测试体系及基础数据,可为相关考古和文保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 曹军骥杨军昌胡塔峰Lee Shuncheng王新明Ho Kinfai董俊刚丁岩
- 关键词:微气候气态污染物
- 南方典型遗址博物馆文物病害与环境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本文通过对我国南方二处典型遗址博物馆条件下遗址文物的现场调查与监测,获得了大量有关南方潮湿地区遗址博物馆建筑结构、环境特点及遗址文物病害现状的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分析了遗址保存环境和本体病害的关联关系,查明了因环境温湿度变化导致的遗址蒸发-干化也是南方遗址博物馆条件下遗址文物风化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本研究对今后开展遗址博物馆条件下的遗址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 马涛王展纪娟王翀柏柯
- 关键词:遗址博物馆病害特征
-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遗址区的微环境及气溶胶理化特征被引量:5
- 2015年
- 为评价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内文物保存大气环境的历史演变,本研究于2013-2014年度冬夏两季,对展示厅玻璃护围内(遗址区)、外(游客通道)的大气环境进行了监测与采样分析。结果显示,玻璃护围内存在温、湿度的季节性波动;遗址区PM_(2.5)质量浓度的夏季均值为18.414.6μg·m^(-3),冬季均值为28.0±18.9μg·m^(-3),遗址区与游客通道的I/O比值为0.62±0.23。仅在室外重度灰霾污染后,遗址区浓度高于游客通道。遗址区内气溶胶偏酸性,冬季酸性强于夏季。PM2.5各化学组成中有机物所占比例最高(42%~51%),二次无机离子(SO_4^(2-)与NO_3、NH_4^+之和)夏季占PM_(2.5)的37%,冬季占23%。遗址区内的文物依然面临微环境波动、气溶胶酸性和水溶性组分的物理与化学风化威胁。
- 贾文婷胡塔峰曹军骥李库李华刘随心方其鸣李建东王昭允马涛王翀
- 关键词:汉阳陵微环境大气细粒子化学组分
- 陕西境内遗址表面CaSO_(4)·2H_(2)O产生之水盐运移规律研究
- 2023年
- 陕西境内遗址出土后短时间内表面产生白色物质CaSO_(4)·2H_(2)O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本研究利用土柱模拟遗址出土后表面产生CaSO_(4)·2H_(2)O的过程,通过监测土柱中土壤的湿度、含盐量及离子变化综合分析CaSO_(4)·2H_(2)O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遗址出土后形成了新的界面层,在蒸发的作用下,地下水沿土壤孔隙向上迁移,同时将可溶盐带入土壤中,表面的可溶盐含量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后不再增加,实验后测得表面土壤中的Ca^(2+)和SO_(4)^(2-)是原始土壤的数十倍,说明遗址表面产生CaSO_(4)·2H_(2)O是水盐运移的结果。本研究可为遗址出土后预防CaSO_(4)·2H_(2)O的产生提供依据。
- 王永进纪娟石美荣甄刚张刚相建凯董少华
- 关键词:土遗址出土
- 文物裂隙趋势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露天不可移动文物常年遭受风化侵蚀和人为破坏,保存环境十分恶劣,掌握文物健康状况并进行趋势预测,是"预防性"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物健康监测数据具有不确定性和贫信息性,传统概率统计方法和模糊数学方法不能满足预测要求。针对文物裂隙数据的特点,以陕西唐顺陵天禄石刻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来预测文物裂隙发展趋势,建立了裂隙GM((1,1)模型和Verhulst模型,分别确定了灰色模型的灰色作用量和发展系数,并且对唐顺陵石刻文物的裂隙进行了预测。实验用前12个月的裂隙月均值,对随后的7个月的裂隙进行了定量预测,发现天禄石刻的裂隙有缓慢增大的趋势。与同期真实裂隙监测值相比,GM((1,1)模型和Verhulst模型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满足裂隙预测精度要求。研究结果为文物健康趋势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
- 张小红王慧琴马涛王展史蕊
- 关键词:裂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