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ITBBZD1032)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1
相关作者:王静毅武耀廷冯慧敏陈友童和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琼州学院海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三亚市院地科技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芭蕉属
  • 1篇内转录间隔区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 1篇转录间隔区
  • 1篇资源分类
  • 1篇线粒体
  • 1篇香蕉
  • 1篇香蕉种质
  • 1篇核糖体DNA
  • 1篇MTDNA
  • 1篇ITS序列
  • 1篇ITS序列分...
  • 1篇RDNA

机构

  • 3篇琼州学院
  • 3篇中国热带农业...
  • 2篇海南大学

作者

  • 3篇武耀廷
  • 3篇王静毅
  • 2篇陈友
  • 2篇冯慧敏
  • 1篇徐小雄
  • 1篇李博
  • 1篇邓长娟
  • 1篇陈雪婷
  • 1篇马子龙
  • 1篇童和林

传媒

  • 1篇果树学报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芭蕉属rDNA的ITS序列分析
2013年
为了研究芭蕉属ITS序列的变异情况和组群关联,以不同地理来源的33份芭蕉属野生种作为试材,对其ITS区进行扩增、测序和序列比对,构建NJ系统树。结果表明:芭蕉属中不同类型材料的ITS序列信息位点为108个,占总碱基数的24.43%,具有较强的系统发育信号;组群间序列比对结果分析发现澳蕉组ITS序列与其他组别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特异性片段共21处;从序列上推断澳蕉组可能由M.schizocarpa与M.balbisiana(ITC0271)杂交产生;真蕉组和观赏蕉组没有确切的分类特性;ITS序列的分化上可能受到地理分布的影响;陈友鉴定的新种M.tongbiguanensi在ITS序列上与其他种可明显区分开,从分子水平上验证了新种的可能性。利用核糖体ITS序列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芭蕉属植物遗传演化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静毅陈雪婷马子龙武耀廷
关键词:芭蕉属核糖体DNA
芭蕉属植物基于线粒体ccb256序列的分类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PCR和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技术,获得了芭蕉属42份材料ccb256线粒体DNA片段的序列。采用MEGA4软件构建了芭蕉属植物的MP树。结果表明,Australimusa组和Callimusa组聚到一起,真蕉组的AA、其它种和观赏蕉组聚到一起,无法明显区分。真蕉组的BB单独聚到一起,且位于MP的基部,揭示了其在芭蕉属植物进化中占据着最原始的地位。另外,栽培蕉Ice cream(ABB)与M.balbisiana聚到一起,可能是由M.balbisiana为父本提供B型供体杂交而来,而除Improved lady finger(AAB)外,其它的栽培蕉均与M.acuminata的亚(变)种聚到一起,推测由M.acuminata为父本提供A型供体杂交而来。被认为是所有栽培蕉最原始亲本的M.acuminata.ssp.banksii与大量的栽培蕉聚到了一组,证明其与栽培蕉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果还表明ccb256序列进化速率适中,能用于研究芭蕉属内种间及亚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
邓长娟王静毅陈友冯慧敏徐小雄武耀廷
关键词:芭蕉属MTDNA
基于cpSSR分子标记的香蕉种质资源分类被引量:7
2011年
应用cpSSR分子标记来研究香蕉种质资源分类,用筛选到的16对多态性引物对42份香蕉材料进行扩增.共检测出86个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产生的多态性条带为2~8,平均为5.5,多态信息含量为0.1889~0.7805。在相似系数为0.76时,供试的42份香蕉材料分成3大类群:类群Ⅰ为M.acuminata的全部亚种和供试的所有栽培蕉品种;类群Ⅱ为供试的全部M.balbisiana材料;类群Ⅲ为除了M.acuminata和M.balbisiana外其他全部供试的野生蕉材料。结果表明基于cpSSR分子标记的香蕉种质资源的分类在种间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但是cpSSR分类表现出较大的地理分布的相关性,而与形态特征关系不密切。
李博冯慧敏王静毅童和林陈友武耀廷
关键词:香蕉种质资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