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03NG002-008)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罗培高任正隆张怀渝周玉琳刘坤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小麦
  • 2篇基因
  • 1篇性状
  • 1篇锈病
  • 1篇遗传力
  • 1篇英文
  • 1篇数量性状
  • 1篇四川小麦
  • 1篇条锈病
  • 1篇同源
  • 1篇同源序列
  • 1篇小麦抗条锈病
  • 1篇小麦抗条锈病...
  • 1篇小麦条锈病
  • 1篇聚类分析
  • 1篇抗病
  • 1篇抗病基因
  • 1篇抗病基因同源...
  • 1篇抗条锈
  • 1篇抗条锈病

机构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罗培高
  • 2篇张怀渝
  • 2篇任正隆
  • 1篇胡学运
  • 1篇刘汉梅
  • 1篇张彬
  • 1篇张怀琼
  • 1篇罗怀勇
  • 1篇刘坤
  • 1篇周玉琳

传媒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分子细胞生物...

年份

  • 3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小麦几个重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6
2006年
以小麦品种MY11、R57为亲本材料,对其P1、P2、F1、F2、B1、B2六个世代的抽穗期、旗叶长、旗叶宽、颈叶夹角、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7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田间考察记录,并在世代方差分析显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遗传力分析和相关分析,旨在为今后的小麦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旗叶长、颈叶夹角属于高遗传力性状,抽穗期、旗叶宽、单株粒数属于中遗传力性状,单株穗数、单株粒重属于低遗传力性状;除颈叶夹角外,其他性状间都极显著正相关。
罗怀勇周玉琳胡学运刘坤罗培高
关键词:小麦数量性状遗传力
四川小麦遗传材料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为了加快小麦抗性亲本的选配,培育具有持久抗性的小麦新品种,根据大多数已克隆的植物抗病基因所编码蛋白产物的NBS-LRR(核苷酸结合位点和富含亮氨酸区域,N ucleotide b ind ing s ite-leuc ine richrepeat)和ST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T hr K inase)保守结构域,合成24条简并引物,对四川省主要利用的82份小麦育种抗性亲本材料进行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筛选出多态性高的三对引物组合:P tok in1N/P tok in1N、C er3 l/XLRR INV 2、A S3/S2,进一步扩增,共获得123条带,其中54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43.9%。U PGM A分析把82份材料分为两大类,其中LB 0485、C 866-1、R 116、R 185为I类,其余78份材料为Ⅱ类;Ⅱ类材料在遗传距离0.397处又分为Ⅱ-1和Ⅱ-2两个亚类。分析结果表明:(1)82份小麦供试材料间存在丰富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与相应的抗性鉴定结果基本吻合;(2)国外引进的抗性材料与四川省广泛使用的小麦育种亲本材料的抗性背景不同,两者之间能够很好地区分开来;(3)R系材料具有广泛的抗性遗传基础,在大多数类群中均有分布。
张彬张怀渝刘汉梅罗培高任正隆
关键词:小麦抗病基因同源序列聚类分析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CN19的诊断检测和遗传分析(英文)被引量:5
2006年
用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YrCN19的诊断标记Xgwm410对19个小麦品种或品系进行PCR筛选,其中川农19、新抗5号、爱民5号和爱民6号扩增出与条锈病抗性基因YrCN19共分离的特征片断,其大小为391个碱基,而在其他的小麦品种或品系中未能检测到该片断。系谱分析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川农19、新抗5号、爱民5号和爱民6号含有小麦条锈病基因YrCN19。抗性遗传分析发现小麦条锈病抗性在川农19,新抗5号和爱民5号中的遗传符合单个显性基因的遗传规律(3抗:1感);杂交组合烟辐188/爱民6号的抗性遗传也符合单个显性基因的遗传规律,而另外一些杂交组合(如R25/爱民6号,鲁955159/爱民6号和苏3110/爱民6号)中的抗性分离则符合两对基因互补的遗传规律(9抗:7感)。本研究揭示了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YrCN19在不同遗传背景和杂交组合的抗性表达和分离有差异,从而加速YrCN19在小麦抗条锈育种中的开发与利用。
罗培高张怀渝张怀琼任正隆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