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ZW027)
-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胡政郝思瑾李青枝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庾信弘农郡守任期考辨
- 2011年
- 对庾信人北后的仕历情况,《周书》、《北史》、宇文迪《庾信集序》等相关史料文献中的记载皆较为简略。清人倪墙及当今学者鲁同群、林怡、吴先宁等先生均对这一问题进行过一些探讨。其中,鲁同群《庾信人北仕历及其主要作品的写作年代》①一文最为全面深入。鲁文中以判定庾信一些作品的写作时间和写作地点为基本前提,然后结合相关史料和庾信作品中的相关信息来推定其入北后的仕历情况。
- 胡政
- 关键词:庾信考辨任期郡守《周书》写作地点
- 北朝“文笔”观念及其历史意味
- 2020年
- 北朝人对"文笔"内涵的认识与区分多沿用前人或南人的观念。其区分"文"、"笔"的行为多产生于后期,主要是基于二者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轻重判断。大致而言,北朝后期主流文士"文"、"笔"皆重,整体上则偏重于"笔";统治者普遍重"笔"而轻"文",也给"文"的发展留下了一定空间。浓厚的重"笔"氛围奠定了北朝文学质实的基本品格,也使得北人始终缺乏自觉辨析"文"、"笔"界域、内涵的意识与热情。北魏迁洛后,重"文"之风逐渐兴起,这是北人有意识地区分"文"、"笔"轻重的基本前提。北朝"文笔"观念,体现了独特政治环境和社会思潮下文士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文化观念和审美趣味。
- 胡政
- 关键词:北朝文笔文学思想
- 论十六国时期文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 2011年
- 十六国时期,文学思想的三个特征比较突出:一、对"文"的认识方面,十六国统治者和士人能普遍注意到"文"的重要性,对"丽"也有一定的认识;二、文学功能方面,十六国文学有偏于书记、讽颂等实用目的的倾向;三、风格方面,十六国文学以质实为主,当时的文人还注意追求"典雅"和"清"的风格。
- 胡政李青枝
- 关键词:文学思想
- 李谔《上书正文体》的再认识被引量:3
- 2017年
- 李谔《上书正文体》作于隋平陈之前,正处于北朝的最末期。其现实动机是:纠正原北齐境内以邺城为中心的黄河附近地区及黄河以南地区残存的以文华求誉的世风和地方以文华取士的做法,体现了山东传统经学世家的基本文化立场,也契合了隋初统治阶层的文化态度和对山东等地区进行文化打压的政治意图。李谔的文学观念主要继承了传统的诗教说,重点在于讨论文学风气与社会治乱的关系,同时也给性情文学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与颜之推相比,其文学观念偏于保守,但也与北朝后期主流的文学思想观念一致。
- 胡政
- 关键词:北朝文学思想
- 东魏北齐统治者的文化取向与文士的重“笔”观念
- 2015年
- 东魏北齐时期,随着南风的不断北传,在文学领域出现了不少关于文笔问题的争论。总体而言,尽管不断"文"化,东魏北齐文士们普遍具有重"笔"的文学观念,他们也多从事军国文翰和实用文章的写作,注重在该类文章的创作中展示才情。这种文学观念的出现,既深受当时北方传统地域文化和文学观念的影响,也与高氏统治者本身的文化文学素养、崇尚实际的政治理念和取士制度等紧密相关。
- 胡政
- 关键词:东魏北齐文笔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