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996)

作品数:12 被引量:66H指数:6
相关作者:徐芬马凤玲周小梅李庆功吴定诚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信任
  • 5篇儿童
  • 4篇面孔
  • 3篇大学生
  • 3篇社会
  • 3篇小学儿童
  • 2篇信任评价
  • 2篇学前儿童
  • 2篇特质理解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幼儿
  • 1篇认知信任
  • 1篇社会比较
  • 1篇社会化
  • 1篇社会适应
  • 1篇特质
  • 1篇同伴接纳
  • 1篇年龄
  • 1篇年龄段
  • 1篇年龄特点

机构

  • 12篇浙江理工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作者

  • 12篇徐芬
  • 9篇马凤玲
  • 3篇李庆功
  • 3篇周小梅
  • 2篇郑婷婷
  • 2篇蔡维香
  • 2篇李欢
  • 2篇吴定诚
  • 2篇汤玉龙
  • 1篇周晓禹
  • 1篇邹容
  • 1篇蒋文明
  • 1篇何振芬
  • 1篇王杨丽
  • 1篇王珍珍

传媒

  • 6篇心理发展与教...
  • 4篇应用心理学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心理与行为研...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5岁幼儿基于面孔的信任判断的发展被引量:5
2014年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262名3~5岁幼儿基于面孔的信任判断能力及其年龄间差异。结果发现:(1)实验1中,当陌生面孔单张呈现时,3岁幼儿还不能正确地区分被成人评价为可信和不可信的面孔,而4、5岁幼儿已经能够基于面孔特征做出与成人基本一致的信任判断;(2)实验2中,当配对呈现可信vs.不可信两张面孔时,3—5岁幼儿都能够在日常交往情境中依据陌生交往者的面孔特征做出与成人基本一致的信任判断,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信任判断准确率逐步提高。这些结果表明幼儿从3岁开始已经能够基于面孔做出信任判断,随着年龄的增长.信任判断能力逐步发展。
马凤玲汤玉龙郑婷婷徐芬
关键词:面孔
大学生信任倾向对社会适应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本研究通过对129名大学生的信任倾向和社会适应的研究,考察了大学生的信任倾向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信任倾向与社会适应的各个指标之间显著相关,即信任倾向越高,个体的人际适应、自我适应与情绪适应就越好。而且信任倾向能够直接预测自我适应,并通过自我适应的中介间接影响人际适应和情绪适应。
徐芬王杨丽马凤玲
好友可信度与9~12岁儿童信任的关系及其发展被引量:2
2013年
以361名9~12岁儿童为被试,采用同伴互评和同伴提名的方法考察了好友可信度与9~12岁儿童信任的关系,以及年龄在好友可信度与儿童信任关系上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好友可信度对儿童信任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其次,年龄在好友可信度与儿童信任的关系上具有调节效应,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友可信度对儿童信任的正向预测作用也随之增大。
李庆功周小梅徐芬
关键词:信任儿童社会化小学儿童
小学儿童信任倾向的发展特点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被引量:3
2015年
本研究使用儿童一般性信任信念量表和卡特尔十四种人格因素测验,考察8-12岁小学儿童信任倾向的年龄特点,以及人格特征对其信任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1)三个年龄组儿童之间在信任倾向的发展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即随着年龄增长,信任倾向水平越来越高,并且女生的信任倾向要显著高于男生。(2)人格特征各维度与信任倾向之间的偏相关(控制性别)在不同年龄是不同的。随着年龄增长,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相关的维度越来越多。即在8岁组中,只有聪慧性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的相关。在10岁组中,人格特征中的自律性和紧张性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的相关。而在12岁组中,除了自律性和紧张性与信任倾向的相关与10岁组相似外,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轻松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都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的相关。(3)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8岁组中只有聪慧性对儿童的信任倾向有显著预测作用,10岁组中只有自律性对信任倾向有显著预测作用,而12岁组除了自律性仍有显著作用外,还增加轻松性这一人格特征。
徐芬王珍珍李欢马凤玲
关键词:人格特征小学儿童
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一般信任倾向及同伴关系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考察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一般信任倾向及其与同伴关系的关系,以理解信任在同伴关系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岁、10岁、12岁小学生共436名,采用儿童一般信任倾向问卷(CGTB)、同伴接纳测试及友谊质量问卷(FQQ)进行测查。并按受试在CGTB上的得分,将其分成高中低三组信任倾向水平。结果:3个年龄组学生的CGTB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8岁组得分最低,12岁组得分最高[(3.1±0.6)vs.(3.5±0.4)vs.(3.8±0.5),均P<0.001]。3个年龄组中,CGTB得分均与同伴接纳水平呈正相关(r=0.19~0.30,均P<0.05);在10岁和12岁组,CGTB得分与FQQ得分呈正相关(r=0.25~0.37,均P<0.01)。方差分析表明,3个年龄组中,高信任倾向学生的同伴接纳得分高于中、低信任倾向学生[如,10岁组:(3.6±0.8)vs.(3.1±0.8),(2.7±0.8);均P<0.05];在10岁、12岁年龄组中,高信任倾向学生的积极友谊质量得分高于中、低信任倾向学生[10岁组:(4.0±0.7)vs.(3.6±0.7),(3.2±0.9);12岁组:(4.3±0.5)vs.(3.8±0.7),(3.6±0.7);均P<0.05]。结论:小学生的一般信任倾向存在年龄上的差异,年龄越大,一般信任倾向越高。在各年龄组内,一般信任倾向高的学生其同伴接纳水平也高,但只在中高年龄段才表现出一般信任倾向与积极友谊质量正相关的特点。
徐芬汤玉龙蒋文明马凤玲
关键词:同伴接纳
面孔信任评价及其与信任倾向的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68名大学生对随机生成的300张面孔进行是否值得信任的评价,结果显示评价者对陌生面孔的初始信任程度不同,表明由结构特征所决定的面孔可信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评价者对其信任程度的高低。随后研究进一步考察了信任倾向与面孔信任评价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信任倾向与面孔信任评价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在"不值得信任面孔"评价中表现尤为显著。这些结果表明,面孔可信度和信任倾向两因素对于初始信任判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徐芬蔡维香马凤玲吴定诚
关键词:信任评价
信任倾向和面孔可信度对小学儿童信任判断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该研究考察了7、9、11岁小学儿童对陌生人信任判断的发展特点,以及信任方的信任倾向和被信任方的面孔可信度在儿童信任判断中的作用特点及其发展特征。结果发现:(1)7、9、11岁小学儿童基于面孔对陌生他人进行的信任判断中,9、11岁儿童的信任水平要高于7岁儿童;(2)在信任判断中,陌生交往者的面孔可信度对7、9和11岁儿童的信任判断都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即相对于具有不可信面孔的陌生人,儿童更愿意相信具有可信面孔的陌生人;此外,信任倾向对于信任判断的影响作用则存在一定的年龄间差异,7岁儿童的信任倾向对信任判断无影响,9和11岁儿童的信任倾向正向预测儿童对陌生人的信任水平,即相对于信任倾向低的儿童,信任倾向高的儿童对陌生人的信任水平也越高;(3)被信任方的面孔可信度在小学儿童信任判断中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儿童自身的信任倾向的影响作用。这些结果表明儿童对他人的信任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对于陌生人,小学儿童主要依据被信任方相关的可信特征线索做出相应的信任判断。
马凤玲郑婷婷蔡维香徐芬
关键词:小学儿童
3~4岁儿童基于可信度特质的信任判断:特质间差异和年龄特点被引量:10
2012年
研究采用对偶选择的范式,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96名3~4岁儿童基于可信度特质的信任判断。研究同时测量儿童基于可信度特质(能干、友好和诚实)的信任判断能力和针对这些特质的好坏评价能力。结果发现:(1)信任判断的正确率在3种可信度特质间不存在差异。(2)在信任判断之后再进行好坏评价的情况下(实验一),4岁儿童信任判断的正确率高于3岁,在控制好坏评价能力之后,年龄差异依然存在。(3)在信任判断之前先进行好坏评价的情况下(实验二),则信任判断的正确率不存在年龄差异。这些结果表明不是因为好坏评价能力的缺陷,而可能是任务本身较重的认知负荷使得3岁儿童不能像4岁儿童那样自发地依据特质的效价信息进行信任判断。
李庆功徐芬周小梅
关键词:信任特质理解学前儿童
3~5岁儿童基于能力特质进行信任判断的策略及其发展被引量:9
2012年
研究采用对偶选择的范式考察了3~5岁儿童基于能力特质进行信任判断的策略。让144名3~5岁儿童在面对能力强和不挑食这两类人时做出信任判断。结果发现3~4岁儿童的信任判断受老师评价偏向的影响,他们的信任选择与老师评价偏向一致。5岁儿童的信任判断则不受老师评价偏向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3~4岁儿童信任判断的策略是依据特质效价,5岁儿童的策略是依据特质意义。
李庆功徐芬周小梅
关键词:信任特质理解学前儿童
初中生的社会比较对认知与情感信任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友谊状态下,初中生的社会比较对认知与情感信任的影响,及两种信任在社会比较与亲密度变化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有效被试为522名(M=12.87岁,SD=0.67),开学初让被试提名一位最亲密朋友,期中考试后让其比较与该好友的成绩排名并评价对好友的认知与情感信任水平,随后重新评价该好友的亲密度。结果表明:在亲密朋友(第二次依旧为最亲密的朋友)中,向下比较的情感信任高于向上比较,社会比较不影响认知信任;在普通朋友(第二次亲密度降低的朋友)中,向上比较的认知和情感信任均高于向下比较;社会比较只通过认知信任影响亲密度变化(完全中介),即相比于向下比较,向上比较时的认知信任水平较高,从而更有利于维持友谊的亲密性。
徐芬周晓禹马凤玲
关键词:初中生社会比较认知信任情感信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