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39812)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苏哲坦马建林李斌陈关良李新明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病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6篇冠心病
  • 6篇病患
  • 5篇血栓
  • 5篇糖尿病患者
  • 4篇动脉
  • 4篇血栓形成
  • 4篇血栓形成前状...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4篇分子
  • 4篇标志物
  • 3篇分子标志
  • 3篇分子标志物
  • 2篇动脉介入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术
  • 2篇老年

机构

  • 7篇海南省人民医...

作者

  • 7篇李新明
  • 7篇陈关良
  • 7篇李斌
  • 7篇马建林
  • 7篇苏哲坦
  • 5篇王圣
  • 4篇王天松
  • 4篇黄雪茹
  • 4篇王青
  • 3篇林劲
  • 3篇王卫
  • 3篇钟文菲
  • 3篇黄白丽
  • 2篇吴忠
  • 1篇吴明

传媒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合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观察组60例患者(稳定型心绞痛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NIDDM 23例)和对照组18例正常人体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脂质过氧化物水平进行检测,并回归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冠心病合并NIDDM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与内皮功能失调以及脂质过氧化损伤密切相关。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NIDDM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马建林李新明苏哲坦王圣王卫李斌陈关良吴忠吴明林劲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察冠心病 (CAD)合并糖尿病 (DM)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血栓形成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 32例CAD(A组 )及 2 4例CAD合并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 ,B组 )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 ,分别在术前、术后 2 0min、2 4h、7d采血测定PTS分子标志物、脂质过氧化物 (LPO)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PTS分子标志物、LPO及内皮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变化 ,且B组变化更明显 ,至术后第 7d ,A组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 ,但B组仍有明显变化。结论 CAD患者介入术后出现PTS分子标志物、脂质过氧化损伤以及内皮功能等一系列变化 ,并且这种变化在合并DM的患者更为明显。
马建林李新明苏哲坦李斌陈关良王天松黄白丽王青王圣黄雪茹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冠状动脉介入术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止凝血分子标记物的测定及意义
2006年
马建林王圣李新明苏哲坦李斌王卫陈关良吴忠林劲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老年冠心病血栓形成前状态血栓性并发症NIDDM
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前后氧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2005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氧化和抗氧化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择32例冠心病患者(A组)及24例冠心病合并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B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分别在术前及术后20min、24h、7d测定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动态随访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病变再狭窄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MDA、SOD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的变化,但B组变化更明显,至术后第7天A组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但B组仍有明显变化。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出现氧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为明显。
马建林王圣李新明苏哲坦李斌陈关良王天松王青钟文菲黄雪茹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冠状动脉介入术抗氧化指标
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04年
马建林李新明苏哲坦李斌陈关良黄白丽王天松王青钟文菲黄雪茹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
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2
2005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中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膜糖蛋白(GP)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体内的D-dimer、GP含量,并分析有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冠状动脉事件检出的敏感度。结果UA组D-dimer、GP含量与SA组、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A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冠状动脉事件发生者与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者相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GPⅡb、GPⅢa对冠状动脉事件的检出均较为敏感。结论D-dimer、GPⅡb、GPⅢa可作为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危险性。
马建林王圣李新明苏哲坦李斌陈关良林劲王卫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血小板膜糖蛋白类D-二聚体血小板膜糖蛋白冠心病患者蛋白测定冠状动脉事件
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及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观察冠心病 (CHD)并 2型糖尿病 (NIDDM)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 (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对 2 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2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2 8例UAP并NIDDM患者以及2 0例正常人体内PTS分子标志物、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脂质过氧化物水平进行系列检测。结果 :CHD患者尤其是并NIDDM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PTS分子标志物变化 ,并且以并糖尿病 (DM)微血管病变者或伴有心脏事件发生者更为明显 ,与此同时 ,这些患者的内皮功能障碍及脂质过氧化损伤明显。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脏事件发生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Ⅲ、血浆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 14 0、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尤其密切 ,并且后者变化与内皮功能失调及脂质过氧化损伤密切相关。结论 :CHD尤其是并NIDDM患者存在明显的PTS分子标志物变化 ,这种变化在DM微血管病变者尤其明显 ,并与心脏事件发生密切相关。其产生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马建林李新明苏哲坦李斌陈关良王天松黄白丽王青钟文菲黄雪茹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血栓形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