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7036)

作品数:8 被引量:150H指数:6
相关作者:余占清曾嵘何金良王绍安张波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学研究院湖南省电力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电气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特高压
  • 3篇电压
  • 3篇直流
  • 2篇电磁
  • 2篇融冰
  • 2篇融冰装置
  • 2篇双回线
  • 2篇双回线路
  • 2篇同塔双回
  • 2篇同塔双回线路
  • 2篇雷电
  • 2篇回线
  • 2篇高压直流
  • 2篇海拔
  • 2篇感应电
  • 2篇感应电压
  • 2篇高海拔地区
  • 2篇电线路
  • 2篇同塔双回线
  • 1篇地面合成电场

机构

  • 8篇清华大学
  • 2篇湖南省电力公...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广州供电局
  • 1篇南方电网科学...

作者

  • 8篇余占清
  • 5篇曾嵘
  • 4篇何金良
  • 2篇谭艳军
  • 2篇张波
  • 2篇陆佳政
  • 2篇胡军
  • 2篇王绍安
  • 1篇李波
  • 1篇田丰
  • 1篇张红先
  • 1篇李敏
  • 1篇陆国俊
  • 1篇张晓

传媒

  • 7篇高电压技术
  • 1篇电网技术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分段融冰装置感应电压、电流的抑制措施被引量:5
2014年
为抑制感应电压、电流对输电线路分段融冰装置的影响,以Bergeron模型为基础搭建了1 000 kV同塔双回线路直流融冰仿真模型。分析了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对设备的应力、融冰装置电源以及三相桥换相的影响,并将4种抑制感应电流措施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上下相融冰接线方式时,融冰装置端口处的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约为上中相、中下相接线的2倍;并联电容、并联工频谐振滤波器对感应电流的抑制效果有限;串联电感能有效削减回路中的工频电流,当串联电感为1 H时,回路中的工频电流为不串电感时的20%,电网侧二次谐波电流为不串电感时的14%。因此,可采用上中相、中下相的接线方式,以及在出口处串联电感来抑制融冰装置的感应电压、电流。
余占清郭志冲陆佳政谭艳军何金良胡军
关键词:融冰装置同塔双回线路感应电压感应电流
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融冰装置感应电压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使用融冰装置的同塔双回特高压输电线路对其中一回进行停运融冰时,由于线路之间的静电耦合和电磁感应效应,另一回运行线路会在融冰装置处产生感应电压、电流,影响设备的安全。基于Bergeron模型搭建1 000 kV同塔双回线路直流融冰仿真模型,分析了融冰装置端口的感应电压,并分别计算了线路电气量、几何参数以及接线方式对感应电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融冰装置感应电压随运行线路电流提高而明显增大,受线路电压变化影响较小;感应电压与线路长度呈正相关关系,回线间水平距离对感应电压影响显著;不同的接地方式感应电压不同;线路换位对融冰装置端口处感应电压的影响可以忽略。
郭志冲陆佳政余占清谭艳军何金良胡军李波张红先
关键词:融冰装置感应电压
冲击电场作用下屏蔽体屏蔽效能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电磁屏蔽体对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冲击电场防护作用明显,其屏蔽效能的实验研究对保护小室、机箱等屏蔽体设计有指导意义。为此,搭建了一套基于光电电场传感器的冲击电场作用下屏蔽体屏蔽效能实验研究系统;比较了不同材料屏蔽体的屏蔽效能,研究了网格尺寸对金属网格屏蔽体屏蔽效能的影响;对比了不同频率下金属网格屏蔽体的屏蔽效能差异,研究了接地电阻对金属网屏蔽体屏蔽效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金属材料屏蔽体的屏蔽效能较好;金属网格尺寸<10 cm的屏蔽体可获得>20 dB的屏蔽性能;操作波和雷电波作用下的屏蔽效能基本相同,前者略大于后者;减小接地电阻可有效提高金属屏蔽体的屏蔽效能。
李婵虓余占清曾嵘罗兵陈喜鹏何金良
关键词:保护小室屏蔽效能接地电阻
雷电脉冲电磁场对电站敏感设备的电磁干扰被引量:22
2014年
为研究雷电脉冲电磁场对电站敏感设备的干扰情况,研究了雷击大地时近场和远场区脉冲电磁场特性,对比分析了不同回击模型的计算结果;提取雷电脉冲电磁场中的有效干扰分量,与标准规定的电磁兼容阈值进行比较。考虑到设备外壳及墙体的屏蔽效能,结合广东地区雷电活动统计规律,分析了不同距离和通道电流下发生雷击地面时的电磁干扰情况以及发生故障的概率。结果表明,在20 dB屏蔽效能下,距离敏感设备中心300 m外区域发生雷击时,雷电流幅值>150 kA时才可能导致设备外壳端口的电磁干扰超标;考虑距离电站200 km范围内的所有雷电情况,20 dB屏蔽效能下站内敏感设备发生雷电电磁干扰的总电磁干扰超标概率为0.006次/a;40 dB屏蔽效能下的超标概率为2.2×10-5次/a。
张晓余占清罗兵王绍安蔡汉生黄莹
关键词:雷电脉冲电磁场电磁干扰电磁兼容
配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仿真计算分析被引量:74
2013年
为研究雷电感应过电压的发展规律,提出了采用Heidler雷电流波形模型、MTLE雷电流回击模型、Co-oray-Rubinstein电磁场传播模型、Agrawal场线耦合模型的配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仿真参数,并自主开发了一套雷电感应过电压仿真计算程序。将程序计算结果和真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所得线路电场强度和线路过电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相符,计算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程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先导发展过程在雷击线路前产生静电感应,影响线路上的过电压波形,电晕效应在计算中可以忽略;基于研发的程序,计算时可考虑先导发展过程和非理想大地对感应过电压的影响,实现电磁场与暂态传播过程的同步计算。
余占清曾嵘王绍安陆国俊熊俊刘宇
关键词:雷电感应过电压配电线路仿真计算
高海拔地区特高压直流试验线段下的地面合成电场强度特性被引量:5
2013年
为获得高海拔地区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特性,为线路设计提供可靠参考,基于海拔2 100m的昆明特高压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特高压直流试验线段,开展了地面合成电场强度ES的长期统计测试。通过线下多点同步测量,获得了不同工况下ES的横向分布。基于标准工况下的长期统计测试结果,获得了ES的累积概率分布。通过改变导线最小对地高度、极间距、分裂间距等线路参数,获得了其对ES分布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电压和极性对ES幅值及横向分布的影响规律。测试结果表明:1)额定工况下,ES横向分布的极值出现在加压极导线对地投影附近,且负向极值比正向极值大。单极电压下的极值位置比双极电压下更靠近相应加压极导线。2)额定工况下,春季ES正向极值的50%统计值为19.10kV/m,负向为-25.00kV/m;秋季则分别为23.10kV/m和-21.50kV/m。3)随着导线最小对地高度、极间距及分裂半径的增大,ES减小;分裂半径在0.35~0.50m范围内变化对ES的影响不明显。4)ES幅值随着导线电压单调增大,单极电压下ES的增长率和双极电压下基本一致。
田丰余占清曾嵘李敏刘磊张波
关键词:UHVDC离子流场
高压直流换流站换流阀开关电磁瞬态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高压直流换流站中,换流阀开关电磁瞬态是稳态电磁骚扰分析和换流器均压设计的关键考虑因素。因此基于高压换流阀运行实验系统搭建了换流阀开关瞬态特性测量系统,获得了换流阀开通和关断过程中电压、电流瞬态波形,分析了电压、电流和磁场的频率特性,研究了换流阀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和结温对开通和关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开通过程中电压呈指数变化,开通时间约为数μs;随着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和结温的升高,开通时电压下降时间随之上升,变化幅度可达20%以上;关断时间受运行电压、电流、结温的影响不明显,电流增大时,关断过程电压峰值也增大。因此,换流阀瞬态特性分析时,需考虑运行参数对开通和关断过程的影响。
余占清何金良曾嵘
关键词:高压直流换流阀电磁骚扰晶闸管
高海拔地区直流输电线路的电晕损耗被引量:16
2011年
高海拔地区直流输电线路的电晕比低海拔地区更严重,测量和评估输电线路的电晕损耗,对线路设计和经济运行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研制了电晕电流测量装置,并依托特高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昆明),测量了不同线路结构参数下特高压直流试验线段的电晕损耗,分析了线路结构参数、电压等对电晕损耗的影响,提出了2100m高海拔地区直流输电线路电晕损耗预测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电晕损耗随电压的增加呈指数上升;在给定的电压下,双极加压时导线的总电晕损耗远大于单极加压时的损耗;负极导线电晕损耗略大于正极导线电晕损耗;电晕损耗随导线高度的变化不大,随线路极间距的增加而降低,随分裂间距的增加而增加;所提出的经验公式更适合预测高海拔地区(海拔约2100m)的直流输电线路的电晕损耗。
李敏曾嵘余占清李锐海张波刘磊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直流输电线路电晕损耗经验公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