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30852)

作品数:39 被引量:333H指数:13
相关作者:余克服施祺陈天然赵美霞陈特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7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1篇珊瑚
  • 9篇石珊瑚
  • 8篇气候
  • 6篇珊瑚礁
  • 4篇造礁石珊瑚
  • 4篇同位素
  • 4篇全新世
  • 4篇海平
  • 4篇海平面
  • 4篇滨珊瑚
  • 3篇氧碳同位素
  • 3篇气候学
  • 3篇全球变暖
  • 3篇中全新世
  • 3篇海平面变化
  • 3篇白化
  • 3篇变暖
  • 3篇虫黄藻
  • 3篇大气CO2
  • 2篇亚胺

机构

  • 3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南民族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国家海洋局
  • 3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武汉工业学院

作者

  • 19篇余克服
  • 14篇施祺
  • 10篇赵美霞
  • 10篇陈天然
  • 9篇陈特固
  • 6篇张会领
  • 6篇李淑
  • 5篇张乔民
  • 5篇严宏强
  • 4篇谢光勇
  • 4篇黄玲英
  • 3篇汤超莲
  • 3篇赵焕庭
  • 3篇蒲晓强
  • 2篇蒲杨婕
  • 2篇雷禄
  • 2篇廖文波
  • 2篇彭子成
  • 2篇覃嘉铭
  • 2篇王丽荣

传媒

  • 12篇热带海洋学报
  • 7篇热带地理
  • 4篇Scienc...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广东气象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化学试剂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中国岩溶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Journa...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16篇2011
  • 7篇2010
  • 11篇2009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细胞水平上对高温珊瑚白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异常高温能够导致珊瑚及其虫黄藻组成的共生体系崩溃,虫黄藻大量损失,出现珊瑚白化,并可能进一步导致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文章通过对6种造礁石珊瑚的急性高温胁迫实验,分析不同种属的石珊瑚虫黄藻共生体系对高温的耐受性差异,为全球变暖背景下珊瑚群落演替趋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在急性高温胁迫下,石珊瑚耐受的差异性与其形态有关,枝状珊瑚耐受性最低,在高温胁迫下最先白化、死亡,而叶片状和块状珊瑚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强,这与野外珊瑚礁白化的现场观测结果一致。2)在高温胁迫下,不同种属珊瑚共生虫黄藻损失的方式不同:珊瑚持续排出虫黄藻,如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珊瑚先排出一定的共生藻,之后珊瑚组织携带大量虫黄藻与珊瑚骨骼分离,如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和松枝鹿角珊瑚Acropora brueggemanni;先排出部分虫黄藻后,虫黄藻以有丝分裂增殖的方式迅速补充其数量,如十字牡丹珊瑚Pavona decussata;虫黄藻细胞直接坏死而损失虫黄藻,如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研究强调,预测珊瑚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问题时,应当同时考虑珊瑚宿主和共生藻的作用。
李淑余克服陈天然施祺
关键词:石珊瑚白化虫黄藻高温胁迫宿主
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珊瑚白化的关系--以大亚湾石珊瑚为例被引量:14
2011年
定量分析了2006年6月、2007年8月和2008年2月采自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的共8科、13属、23种170个石珊瑚样品的共生虫黄藻密度,探讨了石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珊瑚白化的关系。结果显示,所有珊瑚种属的共生虫黄藻密度都显示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总体上夏季低、冬季高(约为夏季的2倍),是海表水温和太阳辐射协同作用的结果。夏季大规模的珊瑚白化(热白化)可能是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逐渐降低(排出)到一定阈值的外观表征,而非突发的生态现象;冬季珊瑚白化(冷白化)则可能是极端低温直接致珊瑚死亡,进而快速排出虫黄藻的突发现象;高共生虫黄藻密度对冬季低温乃至极端低温条件下的珊瑚生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李淑余克服陈天然施祺陈特固
关键词:石珊瑚
三亚造礁石珊瑚虫黄藻光合作用效率的日变化规律被引量:8
2011年
对海南三亚鹿回头珊瑚礁礁坪上块状类型的粗糙菊花珊瑚Goniastrea aspera、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和枝状类型的指状蔷薇珊瑚Montipora digitata的虫黄藻光合作用的有效光量子产量Fv/Fm′(Fv为可变荧光值,Fm′为光适应后的最大荧光值)开展了连续4d的现场监测,旨在了解珊瑚共生虫黄藻光合作用效率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种造礁珊瑚虫黄藻的Fv/Fm′与太阳辐射、温度呈现良好的负相关性,即太阳辐射越强、温度越高珊瑚虫黄藻的Fv/Fm′就越低,其中Fv/Fm′与太阳辐射的相关性高于与温度的相关性。2)珊瑚虫黄藻能够利用日照光进行光合作用,但存在一定的阈值,当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250μmol.(m2.s)?1时,珊瑚虫黄藻的有效光量子产量Fv/Fm′随着光强增强而增强,超过这一辐射强度时,珊瑚虫黄藻的Fv/Fm′迅速降低。3)从珊瑚虫黄藻的有效光量子产量Fv/Fm′的日变化看,粗糙菊花珊瑚虫黄藻的日变化幅度最小,澄黄滨珊瑚和指状蔷薇珊瑚的变化幅度接近。
黄玲英余克服施祺赵美霞陈天然严宏强
关键词:造礁石珊瑚光合有效辐射
重金属铜污染对石珊瑚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分布于热带海洋的珊瑚礁是重要的生态学资源。受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珊瑚礁正处于退化之中,其中重金属污染是人类活动影响珊瑚礁的重要方面。国际上不少研究初步探索了珊瑚对一定浓度重金属的响应,我国类似的研究尚不多。本文通过72h的急性毒性测试,研究重金属Cu2+污染对6科7属石珊瑚的影响,以了解重金属污染对石珊瑚所造成的伤害和石珊瑚对Cu2+污染的生态反应。实验结果显示,随着Cu2+浓度的增加,与珊瑚共生的虫黄藻密度呈现先短暂上升而后持续下降的趋势,直致珊瑚白化;Cu2+污染对块状滨珊瑚毒性影响最大,在浓度超过40.7μg.L?1时即致其死亡。Cu2+污染胁迫下所有试验珊瑚的触手伸展活动都出现异常,显示Cu2+污染对珊瑚生存有明显的影响。
周洁余克服李淑陈天然赵美霞施祺
关键词:石珊瑚铜污染急性毒性
中全新世云南寻甸地区气候演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对云南寻甸仙人洞XR1石笋进行TIMS-U系测年、氧碳同位素、有机碳含量分析,重建了寻甸地区中全新世季风气候演化模式:(1)8.0-6.0ka B.P.为温暖湿润期;(2)6.0-5.1ka B.P.为气候突变期,气候由温湿变为冷干;(3)5.1-2.1ka B.P.为凉干期。通过石笋有机碳含量与石笋δ18O记录对比,认为石笋有机碳可以反映气候变化,但是存在滞后效应。最后,利用XR1石笋δ18O记录与北半球33°N太阳辐射量,本文初步分析了云南寻甸地区中全新世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寻甸地区中全新世气候的整体变化趋势受33°N太阳辐射量控制,同时受中全新世火山活动的影响。
张会领覃嘉铭蒲晓强
关键词:中全新世氧碳同位素有机碳含量古气候重建
近百年气候变暖与珠江口最高潮位变化的关系被引量:7
2011年
在收集珠江口广东省境内查测台风暴潮位(高)潮位历史资料、4个验潮站年最高潮位资料和香港特区北角/鰂魚涌重现期≥2年台风最高潮位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其与同期全球温度距平的关系,得出1910~2009年间珠江口每年最高潮位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陈特固汤超莲聂宇华余克服
关键词:气候学全球变暖台风活动珠江口
Coral reef ecosyste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s a source of atmospheric CO_2 in summer被引量:6
2011年
由空至海的 CO2 的领域大小在华南海的三个珊瑚礁石区域交换(即 Nansha 岛的 Yongshu 礁石环礁,南部的华南海(SCS ) ;Xisha 岛的 Yongxing 岛,北方中央的 SCS;并且在海南岛的 Sanya 的 Luhuitou Fringing 礁石,北 SCS ) 在 2008 和 2009 的夏天期间揭示了那 CO2 (pCO2 ) 的部分压力显示出的空气和表面海水常规日报周期。最小的价值在早上发生在晚上和最大的价值。在每三个学习区域的空气 pCO2 出现了小日报变化,当时大日报变化在海水 pCO2 被观察。日报海水 pCO2 的变化振幅是 70 摩尔摩尔? 1 在 Yongshu 礁石泻湖, 420619 摩尔摩尔? 1 在 Yongxing 岛礁石公寓,和 264579 摩尔摩尔上? 1 在 Luhuitou Fringing 礁石的礁石公寓上,并且 324492 摩尔摩尔? 1 在就在这 fringing 礁石外面的一个邻近的区域。关于空间关系,在越过华南海的由空至海的 CO2 流动有大差别(例如 0.4 mmol CO2 m ? 2 d ? 1 在 Yongshu 礁石, 4.7 mmol CO2 m ? 2 d ? 1 在 Yongxing 岛,并且 9.8 mmol CO2 m ? 2 d ? 1 在 Luhuitou Fringing 礁石)。然而,这些积极的值建议 SCS 的珊瑚礁石生态系统可以是到空气的 CO2 的网络来源。另外的分析显示了那日报在浅水礁石公寓的表面海水 pCO2 的变化主要被生物新陈代谢的过程控制,当那些被两个生物新陈代谢和水动力学因素更深的水泻湖和外部礁石区域调整时。不同于开的海洋,无机的新陈代谢在在珊瑚礁石生态系统影响海水 pCO2 变化起一个重要作用。
YAN HongQiangYU KeFuSHI QiTAN YeHuiZHANG HuiLingZHAO MeiXiaLI ShuCHEN TianRanHUANG LingYingWANG PinXian
关键词:珊瑚礁生态系统大气CO2二氧化碳分压PCO2
大亚湾石珊瑚群落近25年的变化及其对2008年极端低温事件的响应被引量:25
2009年
在气候变暖、ENSO加剧等导致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背景下,相对高纬度海域的石珊瑚群落被认为是石珊瑚物种延续的最后保留地,但相对高纬度海域周期性的冬季低温是妨碍其发育的最重要因子之一.南海北部相对高纬度的大亚湾海区(22°31′~22°50′N)近40年来持续变暖,珊瑚群落发育但未成礁.2008年初经历了近50年来罕见的极端低温事件,持续32d,大亚湾海区2008年2月平均SST低于14℃,连续多天最低SST为12.3℃左右,低于传统认为的使珊瑚“致命”的温度(13℃),日最低气温则低达6.6℃.该海域的石珊瑚群落生态调查显示:(1)近25年来大亚湾石珊瑚覆盖度从76.6%下降到15.3%,退化达80%;(2)石珊瑚群落优势种由霜鹿角珊瑚变成秘密角蜂巢珊瑚;(3)2008年低温事件对本区石珊瑚群落没有造成明显影响,活珊瑚覆盖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总体结果显示,相对高纬度的大亚湾海区的珊瑚种类已经总体上适应了极端低温的环境,具有进一步发育的潜力,可望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成为石珊瑚物种的避难所.
陈天然余克服施祺李淑Gilbert J.Price王嵘赵美霞陈特固赵建新
关键词:石珊瑚全球变暖
锌胁迫下两种鹿角珊瑚虫黄藻荧光值的变化被引量:12
2010年
以海南三亚鹿回头珊瑚礁区生长的花鹿角珊瑚(Acroporaflorida)和浪花鹿角珊瑚(Acroporacytherea)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模拟金属锌的胁迫环境,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试两种珊瑚虫黄藻在不同浓度硫酸锌胁迫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实验结果显示:(1)当珊瑚暴露在相对低浓度锌(105.6ug/L)条件下,枝条较细的浪花鹿角珊瑚的最大光化学产量(Fv/Fm)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快速下降;较粗的花鹿角珊瑚前6天无明显反应,但到第8天时其几,砌和rETRmax亦开始显著下降;(2)当珊瑚暴露在相对高浓度锌(599.4ug/L)条件下时,两种鹿角珊瑚颜色均快速变浅,第2天即大面积露出白色骨骼,Fv/Fm下降到0-3以下,不再对光强产生响应,指示珊瑚已死亡。实验结果揭示了珊瑚虫黄藻光合作用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过程,表明锌污染对造礁珊瑚虫黄藻光合能力有严重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到珊瑚生长,高浓度的锌使虫黄藻光合作用快速衰减直至停止,导致珊瑚短时间内死亡。
黄玲英余克服施祺赵美霞陈天然严宏强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生理响应
造礁石珊瑚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及响应模式被引量:28
2009年
通过实验室生态模拟,研究了低温胁迫下三亚湾5种造礁石珊瑚(十字牡丹珊瑚、佳丽鹿角珊瑚、花鹿角珊瑚、强壮鹿角珊瑚、澄黄滨珊瑚)的耐受性,分析了造礁石珊瑚对低温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造礁石珊瑚耐受低温能力与其骨骼类型有关,枝状珊瑚最先死亡,块状珊瑚的耐受能力明显高于枝状珊瑚;14℃持续3d是三亚湾枝状造礁石珊瑚的致死低温;14℃持续3d为块状澄黄滨珊瑚的致白化低温;12℃持续10d为叶片状十字牡丹珊瑚的致死温度;块状澄黄滨珊瑚受到低温胁迫时表面形成粘膜,阻止了珊瑚进一步排出共生虫黄藻.耐高温的珊瑚对低温也表现出较强的耐受能力,珊瑚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模式与对高温的响应模式基本一致,即珊瑚首先不伸展触手,紧接着不断释放粘液并排出共生藻,最后白化、死亡.
李淑余克服施祺陈天然赵美霞
关键词:造礁石珊瑚白化共生藻致死温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