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sqj-2005002)
- 作品数:6 被引量:118H指数:6
- 相关作者:沈永平蓝永超王国亚毛炜峄林舒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新疆水文水资源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1860—2005年伊塞克湖水位波动与区域气候水文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1
- 2006年
- 应用吉尔吉斯坦天山伊塞克湖1860—2005年的湖水位资料及土尤克苏冰川雪线和卡拉库里气象站1879-1998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伊塞克湖145 a来水位波动的主要原因及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并与中国新疆天山地区的博斯腾湖及1号冰川雪线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天山伊塞克湖地区近百年来气候一直处于暖干化过程,1986年以后气候有转向暖湿的迹象.这种现象是与我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相对应的,是转型在空间上的向西扩展.分析认为,气候变化的暖湿转型原因主要是全球变暖导致全球水循环速度加快,西风环流和印度洋环流带来的水汽含量增加,导致了该区降水量增加;也与气候变暖使局地蒸发量加大,降水机会增多而引起降水量增加等因素有关.
- 王国亚沈永平秦大河
- 关键词:气候变暖气候转型
- 艾比湖面积变化及对生态环境影响被引量:20
- 2006年
- 艾比湖在中更新世为鼎盛期,湖面积曾达3000km^2,贮水量700× 10^8m^3,为良好的淡水湖,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的暖干变化,湖面萎缩,到20世纪50年代初湖面积降至1070km^2,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的水土开发,灌区人口、灌溉面积和引水量大幅度增加,入湖水量急剧减少.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末,灌区人口增加了59.3×10^4人,灌区面积增加了16.43×10^4km^2之多,净耗水量增加了8.13× 10^8m^3左右.湖面积一度降至499km^2(1987年),湖水矿化度达100g·L^-1左右.湖泊的萎缩,导致生态环境的劣变,表现为沙漠化程度加速,浮尘和沙暴天气增加,人畜受害,也导致野生动物的数量减少,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气候暖湿转型效应,降水和河川径流量有所增加.尤其是大力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和退耕还林以及培育生态林等措施,使得入湖水量大幅度增加,特别是2001-2005年的5a间,年均入湖水量达7.7× 10^8m^3,比1989年增加了76%,湖水面积维持在800-950km。左右.目前生态环境已有所恢复和改观,荒漠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沙尘天气明显减少,已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 苏宏超巴音查汗庞春花吉锦环
- 关键词:艾比湖湖面变化气候变化生态环境
- 乌鲁木齐河源区44a来气候变暖特征及其对冰川的影响被引量:30
- 2005年
- 应用乌鲁木齐河源区大西沟气象站1961—2004年44 a逐日气象观测资料,从最高、最低气温、日较差及积温变化角度分析了河源区的气候变暖特征.结果表明:最低、最高、年平均气温、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均呈升高趋势,并且最低气温的上升幅度大于最高气温的上升幅度,呈非对称性变化;气温日较差有显著变小的趋势;日照时数有变少的趋势,可能与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增加、云量增多有关,显示了大气水汽温室效应在气候变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河源区云量出现主要在下午到晚上,其增多显示的水汽温室效应使最低温上升明显,进而对冰川的消融和冰川冰的增温产生影响.计算了稳定通过T≥0℃的气候积温,其与冰川物质平衡相关性最大.最后讨论了积温变化趋势与1号冰川物质平衡的关系以及冰川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 王国亚沈永平毛炜峄
- 关键词:气候变暖敏感性
- 新疆内陆干旱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被引量:14
- 2006年
-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有关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水资源的开发潜力,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基础.从整体上分析了目前新疆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及其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开发利用潜力,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 罗岩王新辉沈永平王顺德
-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黄河上游丰、枯水年汛期及前期的环流特征分析被引量:14
- 2007年
- 运用有关台站的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80余年来黄河上游径流的丰枯变化特征,并对典型丰、枯水年对应的500 hPa高度距平场、OLR场、亚洲阻高和南风输送等环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丰水年,从后冬开始到汛期,极涡始终保持偏强的态势;同样,在位势高度的垂直分布上也早形成了有利于降水的上高下低的形势;强对流中心有一个东移、北抬、加强、扩大的发展趋势。夏季,我国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东部的对流活动较强,容易造成降水。乌拉尔山、贝加尔湖阻高的建立,加强了亚洲经向环流,丰水年中多数年份有乌拉尔山阻高,而枯水年中多数年份却没有。水汽输送的明显差异直接导致黄河上游来水的丰、枯。丰水年,我国中西部80°~110°E范围内整层为南风控制,而枯水年基本为北风控制。
- 蓝永超林纾文军畅俊杰
- 关键词:黄河上游环流异常
- 近50a来黄河上游水循环要素变化分析被引量:29
- 2006年
- 根据水文、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分析了黄河上游有器测资料几十年来降水、温度、径流等水循环素的变化过程与特征。结果显示,温度近几十年来流域各个地方有着不同程度的上升,与全球变暖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而随着气温的上升,蒸发和下渗呈增加的趋势。降水变化的区域性特征十分明显,降水量的增减随地理位置不同而差异较大。受主要产流区域降水减少,气温上升的影响,黄河上游产水量呈持续递减的态势。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利用全球气候模式(GCMs)与统计模式对未来流域降水和径流的可能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未来30 a里,随着温度将进一步上升,降水量将比目前有明显增加,黄河上游的径流量将随降水量的增加而进入一个相对丰水的时期。
- 蓝永超林舒李州英刘进琪马建华
- 关键词:黄河上游全球变暖全球气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