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4015)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李锰杨峰胡伟华刘志坚谭明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震
  • 4篇自动机
  • 4篇细胞自动机
  • 3篇地震活动
  • 3篇非均匀
  • 3篇非均匀性
  • 2篇地震活动性
  • 2篇震级
  • 2篇震级-频度关...
  • 1篇地震序列
  • 1篇地震序列类型
  • 1篇地震灾害
  • 1篇地震灾害损失
  • 1篇新疆地震
  • 1篇应力降
  • 1篇灾害
  • 1篇灾害损失
  • 1篇震灾
  • 1篇数据结构
  • 1篇强震

机构

  • 6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6篇李锰
  • 5篇杨峰
  • 1篇胡伟华
  • 1篇吴传勇
  • 1篇王琼
  • 1篇谭明
  • 1篇刘志坚

传媒

  • 3篇内陆地震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Earthq...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A Study on Heterogeneous Cellular Automaton Simulation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Seismicity被引量:1
2013年
For the purpose of investigating conditions of earthquake pregnancies,a heterogeneous 2-D single fault model with 81 × 81 cells is set up. By using cellular automata models and changing the model heterogeneity and correlation parameters, we compute and get different synthetic event catalogues for analyzing general seismic activity and intensity distribution proper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heterogeneous structures produce different seismic sequence types and G-R relationship,so the heterogeneity is an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 on seismicity. Nevertheless,both the coefficients of stress redistribution and local friction loss can also influence seismicity to some extent. This is possibly useful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y of earthquake processes.
Li MengYang Feng
未来10年新疆地震灾害损失特征及减灾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新疆未来10年尺度(2013-2022年)21个强震危险区和发震构造的判定结果以及各乡镇所遭受的最大影响烈度,通过对近年来经济社会相关统计资料的分析预测,采用易损性清单方法对各危险区未来10年地震灾害损失进行了动态预测和减灾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当各危险区未来10年遭遇预期地震时,地震造成的总经济损失及震亡人员数量随时间均呈总体下降的特点,全区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点在天山地区。地震总直接经济损失期望值在628.45亿~728.58亿元之间(2013年不变价计),地震人员震亡数量期望值在4031~10995人之间。各危险区未来10年地震经济损失减灾率在58.21%~105.69%之间,人员震亡减少率在51.4%~85.25%。由此说明,正在新疆开展的'安居富民'工程的减灾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同时对未来新疆的防震减灾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李锰谭明刘志坚王琼吴传勇
关键词:强震危险区地震灾害损失
非均匀断层结构地震活动细胞自动机模拟系统几个算法设计
2010年
为研究介质非均匀性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编制开发了模型可定制的二维细胞自动机模拟软件。针对软件设计中出现的非均匀断层结构模型的建立、系统模拟数据记录结构设计以及内存管理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改善了模拟系统所需的几种关键算法,使研究人员能根据需要灵活设定模型的介质参数。并利用内存管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型模拟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硬件瓶颈问题,从而提高了细胞自动机模拟系统的适应性。
杨峰李锰
关键词:细胞自动机数据结构内存管理
影响地震活动性因素的非均匀细胞自动机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基于细胞自动机模型,构建了由81×81个细胞单元组成非均匀二维单断层介质样本,研究了断层结构细观非均匀性以及相关模型参数变化对模拟输出结果和强度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构非均匀性是影响地震活动性的控制性参量,随着非均匀程度的增强,地震事件数量增多,震级分布变得越来越均匀,破裂演化模式由相对"脆性"向"塑性"变化;介质结构的初始条件和应力加载的随机性对地震活动演化过程基本不产生影响,此外,应力降分配系数减小使b值主体线性段向大震级延伸;随着局部摩擦损耗系数增大,模拟地震事件的数量有所增加,大震级事件数量和震级衰减增强b,值主体线性区间变窄,使断层的变形破坏方式由相对"脆性"向"塑性"变化。这些对理解孕震过程的复杂性是有帮助的。
李锰杨峰
关键词:细胞自动机非均匀性地震活动性震级-频度关系
结构非均匀性理论模型的关联维描述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二维contor三分"非空"集合生成方法构建了非均匀结构理论模型。通过不断改变分形元三段访问概率及其空间构型,得到了样本值强度及其空间分布各不相同的24种样本,并采用推广G-P法分别求解了关联维。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关联维不仅可以表征结构的匀质程度,同时也可以描述其几何分布的非均匀程度,分维值越小反映了结构强度及其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大的物理本质。作为一种简化、有效刻画几何结构非均匀性的指标,关联维是一种较为合适的选择。
李锰杨峰
断层结构非均匀性对地震活动性影响的细胞自动机模拟被引量:2
2011年
基于断层强度分布的非均匀性,构建了由81×81个细胞单元组成的4种不同匀质度及其各自6种不同随机构型共计24个非均匀二维单断层模型样本,并通过设计的细胞自动机模拟程序,在保持其它模拟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对它们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断层结构非匀质度的增加,其宏观变形破坏行为由相对脆性向塑性变化;地震序列类型依次表现出主震型、前震-主震-余震型和震群型;震级分布表现出非均匀性依次减小;地震发生在时间上表现为一种确定性的随机过程,即小震随机、中强地震丛集和大震准周期的特点.此外,结构几何分布的随机性也对地震序列的特点有较显著的影响,但这种随机差异性随着结构非匀质程度的增加逐渐减小.
李锰杨峰
关键词:细胞自动机非均匀性地震序列类型
利用非均匀细胞自动机模拟震级与应力降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为解释实际观测资料震源破裂过程与自相似(分形)模型的不一致性,本文基于观测结果,构建了由81×81个细胞单元组成二维非均匀断层模型,并通过设计的细胞自动机模拟程序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断层结构非均匀性是影响孕震过程特征的重要因素,而且地震强度分布并非简单的自相似。随着断层非匀质性增加,破裂过程出现由相对的脆性破坏向塑性破坏特征变化的趋势。利用细胞自动机不仅能较好地解释震级-频度关系中的大、小震级段低头现象,而且也可解释大震级事件具有相对恒定的应力降,得到了与实际观测研究相一致的结果。
李锰杨峰胡伟华
关键词:细胞自动机非均匀性震级-频度关系应力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