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项目(110201202014)
- 作品数:20 被引量:242H指数:9
- 相关作者:高林申国明张继光王瑞张继旭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湖北省烟草公司恩施州公司湖北省烟草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烟草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恩施烟区烟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为深入了解烟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采用静态箱-红外CO2分析法研究了烟草团棵期、旺长期、平顶期、采收期及采收结束后共5个时期的垄体-烟株系统、垄间土壤及烟田生态系统CO2通量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垄体-烟株系统CO2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采收结束后除外),通量变化呈"U"型分布,日间以吸收CO2为主,吸收高峰出现在12:00左右,夜间以排放为主,其呼吸通量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采收结束后系统全天表现为CO2的净排放。垄间土壤CO2通量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4:00左右,通量变化与土壤温湿度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整个烟田生态系统的CO2通量日变化规律与垄体-烟株系统趋于一致,通量日变化幅度及CO2日净吸收量随生育期表现不同,平顶期CO2通量日变化幅度最大,吸收峰值最高,为-2419.48 mg·m-2·h-1,CO2日净吸收量大小为平顶期>采收期>旺长期>团棵期,表现为碳汇,而采收结束后则表现为碳源。
- 戴衍晨王瑞张继光高林申国明张继旭查婷于海容李志刚向必坤孟贵星
- 关键词:CO2通量静态箱法日变化
- 高海拔地区移栽期对烤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为了充分发挥井窖式栽培技术在利川烟区的作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高山(海拔1 200 m以上)和二高山(海拔800~1 200 m)不同井窖式移栽时期(烟苗不同真叶数)对烤烟生长和烟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利川高山烟区,随着移栽时期的延长,烟株的农艺性状和烤烟烟叶产量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5月15日移栽效果较好,较其他移栽时期增产23.65%~32.33%。而在利川二高山烟区,随着移栽时期的延长,烟株的农艺性状和烤烟烟叶产量略有增加,4月25日至5月10期间移栽效果相当,但是5月5日后移栽能够增加上等烟率。
- 彭家宇任晓红上官力覃永生田建伟丁敬芝廖振宇张小溪
- 关键词:烤烟海拔高度
- “清江源”利川特色优质烟区土壤酸化治理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通过植烟土壤酸化治理研究,将植烟土壤p H控制在适宜烟叶生长的最适范围,提高烟叶产量,提升烟叶品质。[方法]针对利川市部分烟区植烟土壤酸化日趋严重的现状,采取大区对比试验的方式,实施多种植烟土壤酸化治理措施来进行土壤改善的研究。[结果]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施用生石灰调节植烟土壤酸碱度技术、硝酸钾替代硫酸钾技术、使用生物有机肥等植烟土壤酸化治理措施,均能达到很好的植烟土壤改良和酸化治理效果,且能有效解决植烟土壤酸化给烟叶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病害发生程度,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结论]该研究对利川烟区植烟土壤改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师超上官力刘光彪任晓红陈贞生陈国权李贤慧彭家宇
- 关键词:植烟土壤土壤改良
- 湖北恩施烤烟平顶期烟田碳通量日变化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为了深入了解烟田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利用静态箱-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法对湖北恩施不同有机肥烟田碳通量的日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烟草平顶期,烟田生态系统碳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最高值出现在17:30—19:30,最低值出现在11:30—13:30,其变化趋势与土壤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菜枯、烟秆生物肥替代处理均显著促进了烟田生态系统碳排放。而烟田土壤碳通量的日变化整体波动较小,最大值出现在9:30,最小值在7:30,且其变化趋势与气温、地表温度、5 cm地温、10 cm地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发现,烟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主要贡献者是烟草的净光合作用,而不是土壤呼吸,且烟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日变化幅度大于土壤。
- 王树键王瑞申国明高林孟贵星张继光霍光时鹏孙弋媛薄国栋张保全
- 关键词:烟田静态箱法碳通量日变化
- 烟秆生物质炭对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6年
- 为优化烟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烟秆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机碳、有机氮矿化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生物质炭添加质量分数为0.0%)相比,添加烟秆生物质炭后能一定程度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矿化,且1.0%添加量处理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最高,其次为0.5%及2.0%的添加量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2.0%添加量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总有机碳的累积矿化率,促进土壤中有机碳的积累;添加烟秆生物质炭对土壤无机氮含量、有机氮的矿化及硝化速率均无显著影响。说明较高量的烟秆生物质炭(2.0%)添加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对于烟田土壤的增碳固氮效应及废弃烟秆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李志刚张继光申国明高林王瑞孟贵星张继旭戴衍晨
- 关键词:土壤碳矿化氮矿化
- 采收期烟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17年
- 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变化规律及源汇关系是国际碳循环的研究热点,为阐明烟田生态系统在烟叶采收期的碳通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在湖北恩施烟区利用静态箱-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法对纯化肥(NPK)和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M)两种处理的烟田碳通量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烟草采收期,烟田碳通量由碳吸收向碳排放转变,整体表现为碳吸收,NPKOM的碳通量显著高于NPK处理,特别在采收中段表现更明显。最大碳排放量出现在全部采收后,NPK和NPKOM处理的碳通量分别为79.2 mg/m^2·h和81.8 mg/m^2·h。从整个采收期来看,各温度因子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5 cm地温与10 cm地温相关性最高,土壤湿度与地表温度、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烟田生态系统碳通量与地表温度、5 cm地温和10 cm地温、土壤湿度和气温均有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5 cm及10 cm地温是影响该时期碳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采收期烟田生态系统碳通量呈现"W"型波动,同时碳通量与烟株的有效叶片数呈极显著的抛物线型关系。
- 王树键申国明高林王瑞王英旗周传哲张东东李方明姜芳陈国权张继光
- 关键词:烟田采收期生态系统碳通量静态箱法
- 镉污染对烤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根际土壤微生物是根际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明确镉污染条件下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采用全生育期盆栽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PCR-DGGE技术,对不同浓度镉污染下烤烟根际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镉污染浓度为4 mg kg-1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条带数,明显少于其他处理;随镉污染浓度的增加,一些土壤细菌类群逐渐消失,但特定细菌对高浓度镉污染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根际细菌可归入8个类群,Bacterium ellin、Acidobacteria酸杆菌和Mycobacterium分枝杆菌属对不同浓度镉污染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其中leptolyngbya瘦鞘丝藻属能适应中等浓度的镉污染,在该浓度下,该微生物可大量繁殖为优势种群。(2)随着镉污染浓度增加,部分特有真菌类群出现,但是在中等镉浓度(4 mg kg-1)处理下,部分真菌类群消失;真菌群落结构可归入4个类群,其中优势和共有类群为Fusarium镰刀菌属和未知菌属,对不同浓度镉污染耐受性较强;Acremonium sclerotigenum硬化支顶孢霉对镉污染反应敏感,Rhizopus根霉菌属嗜好高浓度镉的真菌。
- 高林张继光吴元华申国明
- 关键词:镉污染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真菌
- “清江源”利川特色优质烟区烤烟适宜移栽期研究
- 2014年
- [目的]明确湖北恩施“清江源”利川特色优质烟区烤烟的适宜移栽时期,为完善其栽培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2009~2011年连续3年对其不同移栽期处理的烤烟生长发育、经济性状、化学成分、烟叶评吸质量等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烟苗大田移栽35、50d后,相对以处理T3(5月21日)的烟株株高、叶数、叶长等性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011年移栽35、50 d后,相对以处理T3(6月4日)、T2(5月25日)的株高、叶数及叶长等性状表现较好.2009年各移栽处理中的烟叶产量、产值、上等烟和中上等烟比例、均价均以CK处理(5月13日)最高;2010和2011年各移栽处理的烟叶产量、产值、上等烟和中上等烟比例、烟叶均价表现分别为T4(CK,5月14日)>T3>T2>T1和T2(5月25日)>T4(CK,5月15日)>T3>T1.云烟87在5月13~25日移栽烤后烟叶(C3F)总体化学成分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相对较好.[结论]“清江源”利川特色优质烟区烤烟云烟87移栽期以5月中下旬(5月13~25日)较为适宜.
- 上官力彭家宇吴卫国任晓红陈贞生丁敬芝覃永生陈国权李正平朱宝玉彭一奎高林
- 关键词:烤烟云烟87移栽期
- 烟蚜在烤烟田分布动态的地统计学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烟蚜属半翅目蚜科,是烟田的重要迁飞性害虫,成蚜和若蚜聚集于烟叶幼嫩部位,吸食植物汁液,滋生霉污病并传播烟草病毒病害,造成产量和质量损失.本文在湖北恩施地区选择烤烟田对烟叶从移栽至中部烟叶开始采收阶段的田间有翅烟蚜和无翅烟蚜的空间分布和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并通过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半变异函数特性,模拟其田间迁移模式.结果表明:恩施烟区有翅烟蚜种群动态为双峰曲线,烟叶移栽后第3周和烟叶打顶后第2周为发生高峰,呈现随机、聚集、随机、聚集、随机5步过程;无翅烟蚜种群动态为单峰曲线,烟叶打顶前为发生高峰,呈现随机、聚集、随机3步过程;人为因素和寄主特性对其种群密度影响较大;空间分布模拟插值图可以清晰反映出田间烟蚜的发生动态,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有翅蚜迁入高峰期,烟蚜种群数量小并高度集中,构成了田间烟蚜的虫口基数,是烟蚜防治的关键时期.
- 夏鹏亮刘映红樊俊谭军
- 关键词:KRIGING插值
- 不同施肥条件下烤烟生长期土壤呼吸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1
- 2016年
- 为揭示烤烟生长期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施化肥(NPK)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有机氮替代30%化学氮)3种处理,采用静态箱-红外CO2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并分析了土壤温度、含水率及根系生物量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烤烟大田生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均呈“M”形变化,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移栽后第81天和第107天,与CK相比,NPK和NPKOM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烤烟还苗期后的土壤呼吸速率,且两种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②烤烟生长期土壤呼吸的变化受土壤温度和根系生物量的影响,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5和10cm地温可以分别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60.4%~67.6%和67.9%~76.1%。施肥和土壤深度增加均能增加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③在整个大田生长期,土壤呼吸速率随烤烟根系生物量的增大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烤烟生育后期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更大。
- 戴衍晨王瑞申国明高林张继旭李志刚张继光
- 关键词:烤烟施肥烟田土壤呼吸土壤温度根系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