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Y201122523)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罗妮娜李文辰吴清盛李峰更多>>
- 相关机构: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测定水中嗅味化合物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测定水中痕量嗅味化合物的方法。[方法]水样中加入氯化钠,顶空固相微萃取出水中2-甲基异冰片、土臭素两种嗅味化合物,气质联用测定其含量。[结果]建立的2-甲基异冰片、土臭素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5923.Ox-199.5、Y=21346x+5851.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8.9%、8.7%,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加标回收率在90%~110%,表明方法准确、可靠。2012年7月初、8月初测定杭州饮用水原水中2-甲基异冰片浓度较高,达60ng/L以上,土臭素浓度都较低。[结论]固相微萃取具有简单、快速、萃取效率高、灵敏度高等特点。该方法线性良好,最大偏差10%,符合水中痕量2-甲基异冰片、土臭素的测定要求。
- 罗妮娜吴清盛李峰李文辰
- 关键词: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土臭素
- 碘代乙酸体外暴露诱导斑马鱼(Danio rerio)淋巴细胞内源性凋亡可能机理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试验生物,经淋巴细胞体外暴露试验,从细胞内源性凋亡角度,研究了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碘代乙酸诱导斑马鱼淋巴细胞损伤的致毒机理.结果表明,在碘代乙酸的环境浓度1μg·L-1下暴露24、36、48和96 h后,细胞凋亡率从对照组的3.52%分别增加到15.89%、22.47%、40.76%和52.13%,与对照组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线粒体膜电位分别较对照组下降了32.9%、50.1%、68.6%和81.5%,与对照组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细胞色素C的相对释放量分别增加了0.85、1.37、1.86和2.66倍,与对照组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暴露36、48和96 h后,Caspase-3酶活性分别增加了0.49、0.86和1.43倍,与对照组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Caspase-9酶活性分别增加了0.73、1.41和1.88倍,与对照组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抑制凋亡Bcl-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下降27.0%、35.3%和52.3%,与对照组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而促进凋亡的Bax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增加1.1、2.3和3.2倍,与对照组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碘代乙酸体外诱导斑马鱼淋巴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是,线粒体膜电位的崩溃导致细胞色素C持续从线粒体中释放,进而引起细胞凋亡下游通路的变化;Bcl-2基因和Bax基因明显参与了对凋亡的调控.此外,Caspase-9酶的活化导致Caspase-3酶活化,最终引起细胞凋亡.
- 罗妮娜
- 关键词:消毒副产物斑马鱼
- 新型消毒副产物碘代乙酸急性暴露诱导斑马鱼肝脏氧化损伤的机理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具有较好水溶性的碘代乙酸是新型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效应及机理备受关注.肝脏是鱼类发挥解毒作用的的主要组织,极易受化学污染物影响.本研究以模式水生动物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采用半静态换水法,研究了碘代乙酸急性暴露诱导鱼体解毒功能组织氧化损伤的毒效应机理.暴露96 h后,相对于对照组,不同剂量碘代乙酸(1μg·L-1、10μg·L-1和100μg·L-1)暴露导致斑马鱼肝脏组织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增强,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肝脏解毒过程标志性基因CYP1A、CYP3A和GST在mRNA水平表达量不断增加;这些指标的变化都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特征.上述研究表明,饮用水消毒过程形成的碘代乙酸对水生生物具有明显的氧化应激效应,鱼体肝脏组织解毒功能基因相对于其它指标更敏感,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此外,应当加强饮用水消毒工艺研究,减少碘代乙酸等消毒副产物的形成以降低其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
- 罗妮娜
- 关键词:消毒副产物斑马鱼
- 饮用水异臭异味来源及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近年来饮用水的嗅昧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首先阐述了饮用水异臭异味物质的主要来源;其次,从感官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对异臭异味物质的检测分析技术进行了介绍,并结合饮用水水质标准,指出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饮用水嗅味研究方面的差异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 罗妮娜
- 关键词:饮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