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HB11WX024)
-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 相关作者:丛鑫孟文博更多>>
-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抗战文化生态视域下的晋察冀诗歌
- 2013年
- 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促动下,由五四白话新诗延伸而来的中国现代诗歌又一次发生转型,诗人们从艺术的象牙塔走向民族解放战争的文化广场,把五四以来的现代新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晋察冀诗歌是民族解放战争语境下的一道特殊的文艺风景,从诗歌审美形态的独特性、诗歌样式的灵活性,以及诗学理论的自觉,都能见出抗战时期独特的文化生态和文学追求。
- 丛鑫
- 关键词:诗歌审美诗学理论
- 晋察冀叙事诗的史诗意义探讨
- 2012年
- 晋察冀的叙事诗产生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和政治场域,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丛奇葩"。它们忠实记录了晋察冀特殊的人情风貌以及众多诗人在战争中由知识分子向革命战士转变的心路历程,以多样的艺术风格记述"民族事业"、弘扬"民族精神",体现了很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有着特殊意义上的"史诗性"。
- 孟文博丛鑫
- 关键词:晋察冀叙事诗
- 文学史的面孔——以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为例
- 2012年
- 曾经的作家、作品、思潮流派及相关文学现象的存在进入后来者的研究视野,对其加以梳理改造以进入某种话语体系、纳入既定的体例框架中便是文学史书写的资源和动力。在"重写文学史"的语境下重新解读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感觉到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某种似曾相识而又似是而非。无论是从中国现代文学史概念的生成还是具体的写作实践,都能看出其依附性特点。而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体例以及对具体作家、作品的选择和评价上看,其中纠缠不休的史实与史识、启蒙话语和革命话语的对话与妥协既是这部文学史写作的困境,也在众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序列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
- 丛鑫
-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依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