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22B0103)

作品数:10 被引量:146H指数:7
相关作者:臧润国丁易刘万德苏建荣李帅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云南红豆杉
  • 3篇热带
  • 3篇红豆杉
  • 3篇次生
  • 2篇演替
  • 2篇药用原料林
  • 2篇原料林
  • 2篇植物
  • 2篇群落
  • 2篇种群
  • 2篇抚育
  • 2篇抚育措施
  • 2篇次生林
  • 1篇刀耕火种
  • 1篇地径
  • 1篇点格局分析
  • 1篇演替阶段
  • 1篇养分
  • 1篇养分状况
  • 1篇药材

机构

  • 5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海南大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海南省霸王岭...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海南霸王岭国...

作者

  • 4篇丁易
  • 4篇臧润国
  • 3篇苏磊
  • 3篇李帅锋
  • 3篇苏建荣
  • 3篇刘万德
  • 2篇成克武
  • 2篇路兴慧
  • 2篇张俊艳
  • 2篇黄继红
  • 2篇周亚东
  • 1篇刘娜
  • 1篇郎学东
  • 1篇缪迎春
  • 1篇吕瑜良
  • 1篇阮云泽
  • 1篇周晓芳
  • 1篇卜文圣
  • 1篇卞方圆
  • 1篇程辉

传媒

  • 3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文摘...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参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人参为草本植物,能延缓衰老和抗癌,是一种名贵药材,人参茶、人参口服液等主要产品已畅销全世界。太空参原产美国原始森林,是利用人参种子在太空失重条件下,转基因分子克隆技术杂交繁育的,生长周期只有120天的人参新品种。为探索人参的生长习性,本试验在衡阳市林科所山地种植人参,研究人参的高效栽培配套技术,以指导种植户生产,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申时利
关键词:人参名贵药材栽培技术
野生极小种群植物坡垒幼苗分布与母树的关系被引量:10
2015年
本研究通过对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天然分布的野生极小种群植物坡垒(Hopea hainanensis Merr.et Chun)幼苗与母树分布的调查,研究了幼苗分布规律与母树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海拔的增加,幼苗数量、高度和啃食比例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三者均在海拔800m左右时达最小值。(2)随坡度的增加,幼苗数量、高度和啃食比例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三者均在坡度50°左右时达最小值。(3)在0.01水平上,幼苗与母树距离的变化比幼苗相对于母树的方位的变化对幼苗数量、高度和啃食比例的影响更显著。距母树0~5m时各边幼苗数量和啃食比例较其他距离均最多,分别达105.13株和65.41%,东、南距母树0~5m和西、北距母树5~10m幼苗均高较其他距离最高;南边幼苗总数和均高居各边首位,分别达36.53株和60.49cm,东边啃食比例均值最高,达24.58%。(4)适宜坡垒母树生长的土壤水分为3.60%~36.70%,幼苗数量、高度和啃食比例分布密度较大时土壤含水率约13%~22%,其他范围分布密度均较小。
裴学军周晓芳刘娜洪小江周照骊成克武
关键词:母树
海南岛霸王岭4种热带森林类型林地土壤养分状况的比较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对海南岛霸王岭林区沿海拔梯度自然分布的热带落叶季雨林、热带低地雨林、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山地常绿林4种热带森林类型林地土壤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霸王岭林区此4种热带森林类型林地土壤的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差异显著;其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较差,土壤养分的总含量位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中上等级,高于海南全岛土壤养分的平均水平,说明海南岛的原始热带林能较好地保持林地土壤肥力。
黄永涛吕瑜良丁易余兆波程辉
关键词:林地土壤养分状况
抚育措施对热带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通过对海南霸王岭林区的热带天然次生林抚育技术试验,了解抚育对次生林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对30个热带天然次生中龄林(60年)固定样地(50 m×50 m)进行抚育前后的森林调查数据,利用配对t检验、非维度多尺度标定(NMS)和指示种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群落物种组成、指示种、优势种和群落径级结构在抚育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经过抚育后群落上层物种(胸径≥5 cm)和下层(1 cm≤胸径<5 cm)个体密度显著减少了24.9%和59.9%,胸高断面积显著减少了13.1%和54.9%。抚育前后上层和下层树木径级分布结构均没发生显著变化,但呈随径级增加抚育比例减小的趋势。与抚育前的群落物种相比,抚育后的次生林上层和下层的物种组成无显著变化,上层树木物种密度减少了15.1%,但物种丰富度(排除密度效应后的物种密度)和香农指数无显著变化。抚育对下层树木的影响更加显著,其中,物种密度、物种丰富度、香农指数显著减少了40.3%、15.1%和11.1%。经过抚育后,上层指示种多度平均减少了85.6%,优势种多度平均减少了6.4%;下层指示种多度平均减少了85.9%,而优势种多度平均减少了35.1%。[结论]通过中幼林综合抚育措施,热带低地雨林次生林中短寿命先锋种数量显著减少,降低了抚育后先锋种对保留目的种的竞争强度,从而为加快热带次生林的生态功能恢复和实施森林经营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
丁易路兴慧臧润国黄继红杨秀森周亚东黄勇冯业洲
关键词:群落结构优势种演替
云南红豆杉人工药用原料林春芽数量及其动态被引量:4
2013年
芽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是植物体的重要构件之一,也是植物树冠形成的基础(魏媛等,2010).芽的萌发预示着冬眠结束和生长开始(Yakovlev et al.,2008),并影响着许多过程,以及各种动物行为(Wesolowski et al.,2006).因此,乔木芽萌发、芽的时空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机制,对于理解乔木的许多季节现象非常重要,对于制定物种管理方法(Akamine et al.,2007)及探讨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具有重要价值(Wesolowski et al.,2006;Rohde et al.,2011).植株树冠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芽在植物上的着生位置、排列和活动状况.
刘万德李帅锋郎学东缪迎春苏磊苏建荣
关键词:云南红豆杉
采收方式对云南红豆杉药用原料林枝构件种群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以云南省马关县6年生云南红豆杉药用原料林为研究对象,比较采收主干及其上部枝条、保留主干采收其上部枝条、保留主干采收其下部枝条3种采收方式3个采收强度(1/4、2/4、3/4树冠长度)下枝条收获量,分析不同的枝条采收方式与强度对云南红豆杉枝构件种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强度的增大促进了枝构件种群的生长,3/4树冠长度的枝条采收强度使老枝萌新枝比例、新枝数量、新枝长度与体积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从当年生的新枝长度和新枝体积大小来看,采收树冠上部枝条对枝构件种群的促进作用远大于采收下部枝条;采收主干更有利于去除顶端优势,且在植株剩余的树冠上生长出更多的萌枝。为获取尽可能多的枝条,同时保证药用原料林的长期可持续利用,建议将采收主干及上部3/4树冠长度的枝条采收处理作为最佳枝条采收方案。
卞方圆苏磊苏建荣刘万德李帅锋
关键词:云南红豆杉药用原料林采收
云南红豆杉人工林萌枝特性被引量:10
2013年
萌枝是许多木本植物维持种群稳定和延续的重要机制之一。通过对云南红豆杉人工林萌枝情况的调查,分析了云南红豆杉萌枝特征及其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云南红豆杉萌枝现象明显,萌枝率达到88.1%,萌枝类型有树基萌枝和树干萌枝两种,其中树基萌枝是最主要的类型,有树基萌枝的个体达到了总株数的80.0%,树干萌枝率仅为39.6%,约为树基萌枝率的一半,两种萌枝都有的比率为31.5%;(2)云南红豆杉的树基萌枝数量与树高呈正相关关系,与地径呈负相关关系,而树干萌枝数量与树高和地径都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总萌枝数量与树高及地径的相关关系与树基萌枝的一样,但相关性略低。(3)树基萌枝和树干萌枝都会影响云南红豆杉枝叶的空间分布格局,但从植株总体上说,它们对云南红豆杉的枝叶生长量没有显著的影响。
苏磊苏建荣刘万德李帅锋
关键词:云南红豆杉人工林树高地径
海南岛热带天然针叶林主要树种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被引量:28
2014年
天然针叶林在热带地区虽较为少见,但其对维持热带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境异质性具有特殊意义。在我国热带天然针叶林集中分布面积最大的海南霸王岭林区,作者选择伴生阔叶树种优势度不同的两种典型南亚松(Pinus latteri)天然林(简称纯林和混交林),采用点格局法分析了其林冠层、亚林层和林下层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1)纯林中林冠层的南亚松主要为聚集分布,混交林中在较小尺度上为聚集分布,在较大尺度上为随机分布。(2)纯林中亚林层树种在较小尺度上为聚集分布,在较大尺度上为随机分布,在混交林中主要为聚集分布。(3)纯林中林下层树种主要呈现为随机分布,而在混交林中主要为聚集分布。(4)随着尺度的增加,林冠层与其他两个层次的树种,在纯林中表现出从空间无关联到正关联的变化趋势,而在混交林中则表现出从空间无关联到负关联的变化趋势。(5)亚林层与林下层树种在各个尺度上都表现为空间正关联。由此可见,热带天然针叶林中优势种南亚松对伴生阔叶树种的分布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张俊艳成克武臧润国
关键词:点格局分析针阔混交林PINUS
抚育措施对热带次生林群落植物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9
2015年
热带次生林普遍存在林分生产量不高、生态功能低、顶极物种缺乏或比例过小以及恢复速度过慢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人工抚育提高其恢复速度和生态系统功能。本文以海南岛霸王岭林区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抚育法对中龄林进行抚育实验,分析了抚育措施对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抚育后群落水平的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片氮含量和叶片钾含量显著降低,木材密度和最大潜在高度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磷含量变化不显著。抚育后群落的功能丰富度显著降低,而功能均匀度和功能分离度显著增加,功能离散度变化不显著。研究表明,通过综合抚育技术的实施,能够加快次生林群落向老龄林方向恢复,抚育后的物种能够更充分地利用资源,生态系统功能逐渐增强。
路兴慧臧润国丁易黄继红杨秀森周亚东
关键词:生态系统功能
海南岛热带低地雨林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随演替阶段的变化被引量:48
2013年
以功能性状为基础的方法可以用来探讨植物群落中功能性状如何响应环境并揭示植物生态策略的潜在驱动力,但有关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随植物群落演替变化的研究仍然匮乏。作者以海南岛热带低地雨林刀耕火种弃耕后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林(包括弃耕后恢复15年、30年及60年的次生林)和老龄林为对象,通过群落学调查和对木本植物的功能性状及样地环境因子的测定,分析了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关系随演替阶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林冠开阔度、土壤养分、比叶面积、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和叶片总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叶片干物质含量、木材密度、潜在最大高度逐渐升高,而土壤水分和叶片钾含量变化不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的主要环境因子随演替阶段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在15年、30年和60年的次生林及老龄林中,对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土壤有机质和pH值、林冠开阔度和土壤总磷含量、土壤总钾和有效磷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磷含量。同一功能性状在不同演替阶段受到不同环境因子的控制,同时各功能性状又能够对不同演替阶段所处的特殊环境产生一定的适应性。
卜文圣臧润国丁易张俊艳阮云泽
关键词:次生演替刀耕火种环境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