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0905009)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2
相关作者:司林波郑宏宇孟卫东尹增宝更多>>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青年
  • 4篇高校
  • 3篇青年人
  • 3篇青年人才
  • 1篇意愿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校园
  • 1篇校园经济
  • 1篇流动意愿
  • 1篇经济圈
  • 1篇归因
  • 1篇高校经济
  • 1篇高校经济圈
  • 1篇高校青年
  • 1篇冲突及对策

机构

  • 5篇燕山大学

作者

  • 4篇司林波
  • 1篇郑宏宇
  • 1篇孟卫东
  • 1篇尹增宝

传媒

  • 1篇科技与管理
  • 1篇煤炭高等教育
  • 1篇理工高教研究
  • 1篇国家教育行政...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校青年人才生存现状与隐性流动状态调查研究——基于秦皇岛13所高校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课题组向秦皇岛地区13所高校各类岗位青年人才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收入水平、住房条件、工作满意度和胜任度、人际关系和成就感、学历进修、社会流动等方面,调研结果表明,高校青年人才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隐性流动已成为青年人才流动的重要形式,生存状态不理想和职业理想失落分别是青年人才隐性流动的根本原因和心理驱动。在对调研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从岗位流动、人事管理、分配制度、激励机制、组织文化和人才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司林波
关键词:高校青年人才
高校青年人才隐性流动的群体冲突及对策分析
2009年
高校内部青年人才的隐性流动而产生的群体冲突已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本文首先从概念上对隐性流动和群体冲突进行了界定,并对青年人才隐性流动带来的群体冲突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着重从经济、思想、制度等几个方面对群体冲突的成因进行了阐释。本着"疏而不堵,因势利导"的原则从制度建设、工资待遇、隐性文化构建、产学研相结合和校内合理流动等几个方面提出解决之道。
郑宏宇司林波
关键词:青年人才
高校各类青年人才隐性流动的驱动及其归因被引量:2
2009年
目前高校或多或少都存在各类青年人才隐性流动的问题,隐性流动表现出多样性的表征。基于需求层次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等多个理论视角,从经济因素、自我实现、工作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对高校各类青年人才(包括青年教师、教辅科研人员、行政人员等)隐性流动的内生动因和外生驱动做具体详细探讨分析,高校各类青年人才隐性流动的驱动归因既有"共性"又具有"个性",共性存在价值观、工资待遇、期望值和绩效激励四个方面原因,个性原因分为岗位性质、人事制度和自由流动机制三方面。
尹增宝
关键词:青年人才
高校经济圈调查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针对高校经济圈发展中存在的消费圈和产业圈两大圈层脱节以及经营、环境和管理等问题,在对某高校经济圈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高校经济圈的结构和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了应该采取政府、高校、企业和社区等多元联合治理方式来解决经济圈发展中的问题的对策建议。
司林波孟卫东
关键词:高校经济圈校园经济
高校青年人才流动趋向调研报告被引量:10
2009年
对某地区13所高校青年人才流动趋向的调研结果显示:有超过40%的青年人才有流动的意愿;约有22%的青年人才存在隐性流动行为。当流动所带来的货币性收益因素或非货币收益因素大于货币性支出因素和机会成本因素时,才会激发流动意愿,进而产生流动行为。个体因素、资格资历、经济收益、工作兴趣和人际关系、发展空间和职业理想等因素影响高校青年人才的流动意愿及其行为趋向。建议从心理辅助、文化环境、绩效考评、政策扶持、岗位管理、自我化解等多个角度疏导青年人才的流动意愿和流动行为。
司林波
关键词:流动意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