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90250)

作品数:13 被引量:100H指数:5
相关作者:温小浩李保生牛东风杨庆江孙业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剖面
  • 5篇古气候
  • 4篇腾格里沙漠
  • 3篇层段
  • 2篇主元素
  • 2篇微量元素
  • 2篇粒度特征
  • 2篇末次冰消期
  • 2篇末次间冰期
  • 2篇黄土
  • 2篇季风
  • 2篇间冰期
  • 2篇冰期
  • 2篇冰消期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划分
  • 1篇地质旅游
  • 1篇地质遗迹
  • 1篇地质遗迹保护
  • 1篇东亚季风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广州地理研究...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广西师范学院
  • 2篇惠州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明尼苏达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西藏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深圳市南山区...
  • 1篇南宁师范大学
  • 1篇岭南师范学院

作者

  • 8篇李保生
  • 8篇温小浩
  • 7篇牛东风
  • 4篇孟洁
  • 4篇孙业凤
  • 4篇杨庆江
  • 3篇司月君
  • 3篇郭亿华
  • 3篇宋友桂
  • 2篇常宏
  • 2篇胡观冠
  • 1篇刘屹岷
  • 1篇孙有斌
  • 1篇安芷生
  • 1篇石正国
  • 1篇郑春红
  • 1篇李忠云
  • 1篇毛江玉
  • 1篇李建平
  • 1篇段安民

传媒

  • 3篇中国沙漠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Scienc...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第一湾附近构造作用下的河流地貌演化被引量:5
2017年
长江第一湾的成因及时间是长江水系和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作用及水系发育演化史上的重要科学问题,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关于第一湾的形成有袭夺说和非袭夺说2种观点,且分歧一直持续至今。长江的东西贯通经历了漫长的地质过程,这段历史的重建,需要时间和空间上可靠地质证据和年代数据的印证与约束。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方法用于研究长江发育演化过程,使得时空上和不同方法间的对比研究成为了可能。
陶亚玲常宏
关键词:金沙江沉积物
Clay mineral records of the Erlangjian drill core sediments from the Lake Qinghai Basin, China被引量:5
2014年
Located at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QTP) in the Asian interior, the Lake Qinghai is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thus an outstanding site for studying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Thick deposits in the Lake Qinghai provide important geological archives for obtaining high-resolution records of continental environmental history. The longest drilling core obtained from the Lake Qinghai, named Erlangjian(ELJ), reached about 1109 m and was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its clay mineral assemblage and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Clay mineralogical proxies, including type, composition, and their ratios, as well as the illite crystallinity(KI) and chemical index(CI), in combination with grain size data, were used for reconstructing the history of 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since the late Miocene in the Lake Qinghai Basin. The clay mineral records indicate that the clay mainly comprise detritus originating from peripheral material and has experienced little or no diagenesis. The proportion of authigenic origin was minor. Illite was the most abundant clay mineral, followed by chlorite, kaolinite, and smectite. Variations of clay mineral indexes reflect the cooling and drying trends in the Lake Qinghai region, and the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is coincided with the clay minerals indexes. The paleoclimatic evolution of the Lake Qinghai Basin since the late Miocene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intervals. The climate was relatively warm and wet in the early of late Miocene, then long-term trends in climate change character display cooling and drying; later in the late Miocene until early Pliocene the climate was in a short relatively warm and humid period; since then the climate was relatively colder and drier. These results also suggest multiple tectonic uplift events in the northeastern QTP.
ZENG MengXiuSONG YouGuiAN ZhiShengCHANG HongLI Yue
关键词:PALEOCLIMATE
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旅游
在全球兴起保护环境与自然文化遗产的热潮中,国际地学界对地质遗迹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建立地质公园则是保护地质遗迹的最好方式。它不仅有效地保护那些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而且承担着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以及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
董红梅宋友桂羽林鹏陈涛
文献传递
我国上更新统至全新统千年尺度气候地层划分研究进展
2013年
基于对最近20年来国际上更新统至全新统千年尺度气候地层划分认识的基础,粗略解析了2012年编制的过去270 ka以来区域年代地层对比表,并评述了我国上更新统至全新统千年尺度气候地层划分与研究进展.对于气候变化不稳定性的原因,列举了一些学者对其驱动机制的看法,并倾向地认为千年尺度变化是在地球外部太阳活动强迫因子影响下与地球气候系统内部耦合发生的气候的震荡.
李保生温小浩王丰年郭元军李忠云郭亿华司月君牛东风胡观冠郑春红
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末次冰消期层段粒度特征及其反映的古气候被引量:5
2016年
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41LD-52L层段由3层黄土状亚砂土、5层砂黄土、2层湖湘和2层古土壤组成,其年代为14 930~11 640aBP,相当于末次冰消期。分析结果表明,整个末次冰消期层段以粉砂含量占绝对优势,分布范围/平均值21.69%~79.47%/50.33%;砂含量次之,为3.97%~75.37%/38.17%;黏土含量最少,为2.34%~34.02%/11.50%。各不同粒级沉积物、Mz、σ等在垂直方向上呈相反的镜像对称变化。该层段粒度(Mz)指示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消期经历了4个以东亚夏季风为主的暖湿气候(W1-W4)与4个冬季风为主的冷干气候(C1-C4),其中W2、W3和W4暖事件与格陵兰GRIP冰心记录的晚阿勒罗德(late Allerd)、早阿勒罗德和波令(Blling)等暖事件对应;C1、C2和C3冷事件与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YD)和阿勒罗德(Inter Allerd Cold Period,IACP)冷事件对应。同时,该指标指示的新仙女木冷期(12650~11640aBP)与波令-阿勒鲁德暖期(14930~12650aBP),可分别与格陵兰GRIP冰心氧同位素记录的新仙女木冷期、波令-阿勒鲁德暖期(B/A转换)在气候性质和相位上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它们之间的良好的对比关系表明,腾格里沙漠南缘气候波动的驱动机制可能与格陵兰冰心代表的北半球高纬度热盐环流驱动机制密切相关。
孟洁温小浩李保生牛东风赵占仑孙业凤杨庆江
关键词:末次冰消期腾格里沙漠
毛乌素沙地现代沙丘沙的粒度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30
2016年
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类型41个现代沙丘的沙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沙丘沙主要由细沙和中沙组成,平均粒径为2.17Φ;固定-半固定沙丘沙的主要粒级是细沙和极细沙,平均粒径为3.09Φ。流动沙丘沙平均粒径整体自西北到东南减小,而分选性总体表现为中等-较好,无明显空间变化规律。概率累计曲线和粒度特征参数散点图表明,毛乌素沙地沙丘沙以跃移搬运方式为主,存在着就地起沙和就地堆积的可能。平均粒径和分选性空间变化规律的差异,是在频繁强烈的风沙活动环境下物源和大气环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舒培仙牛东风李保生温小浩司月君郭亿华胡观冠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粒度特征
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末次间冰期5e的主量元素特征及其记录的古气候被引量:3
2015年
腾格里沙漠南缘地处中国西北沙漠与黄土交错带,也是东亚冬季风与夏季风交替控制的过渡地带,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是研究古气候与古生态的理想地点。选择该区域一典型剖面即"土门剖面"(TMS)为代表,通过野外考察、采样和室内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主量元素测试,探讨了以该剖面主元素氧化物为气候代用指标指示的腾格里沙漠沙漠南缘末次间冰期5e(MIS5e)的古气候变化。年代相当于MIS5e的土门剖面末次间冰期5e层段(TMS5e)由16层风成砂、11层湖积黄土和5层湖相构成,记录了14.5个风成砂与湖相或和湖积黄土构成的沉积旋回与元素旋回。分析结果显示,该层段8种主量元素的含量高低依次为:SiO2〉Al2O3〉CaO〉TOFE(Fe O+Fe2O3)〉K2O〉MgO〉Na2O〉TiO2,平均值依次为64.11%、11.31%、5.15%、4.08%、2.37%、2.26%、2.01%、0.41%。这些主量元素在TMS5e层段的垂直方向上呈两组镜像对称变化:一组为SiO2,其含量在风成砂层位显峰态,而在湖相和湖积黄土层位显谷态;另一组为Al2O3、TOFE、CaO、Mg O、Na2O、K2O、TiO2,它们在风成砂层位呈谷态,在湖相和湖积黄土层位显谷态。土门剖面TMS5e层段的主元素氧化物指示的MIS5e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气候是不稳定的,经历了14.5次暖湿与冷干交替的气候波动,且可划分为TMS5e5(139~129.30 ka BP)、TMS5e4(129.30~124 ka BP)、TMS5e3(124~119.50 ka BP)、TMS5e2(119.5~116.5 ka BP)和TMS5e1(116.5~113.70 ka BP)等5个亚段,其在时代上与末次间冰期5e GRIP冰芯δ18O记录的5个阶段具有遥相关关系。该研究深化了对我国西北季风边缘区MIS5e古气候状况的了解,也为国际上仍有争议的"MIS5e气候是不稳定"的理论观点提供了有力的地质证据。
孙业凤温小浩李保生牛东风赵占仑孟洁杨庆江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主量元素
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末次冰消期层段主元素特征及其记录的古气候环境
2016年
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末次冰消期层段由3层沙丘砂、2层湖相沉积、2层古土壤和5层黄土构成。主元素氧化物中,Si02含量在沙丘砂层呈现峰态,而在黄土、湖相沉积及古土壤呈现谷态;A1203、TFe(Fe203+FeO)、CaO、MgO、Na20、K20和TiO2则在沙丘砂层呈现为谷,在黄土、湖相沉积及古土壤中呈现为峰,Si02分别与A1203等氧化物在垂直方向上呈镜像对称。结合研究区地形,对元素氧化物特征分析后,认为可用硅铝比高低变化指示本区东亚冬夏季风变化。划分出了9个冷暖波动事件,按时间先后依次为:C5(14930-14847 a BP)、W4(14847-13810 a BP)、C4(13810-13620 a BP)、W3(13620-13340 a BP)、C3(13340-13010 a BP)、W2(13010-12650 a BP)、C2(12650-12050 a BP)、W1(12050-11860 a BP)和C1(11860-11600 a BP)。本研究层段与格陵兰GRIP冰芯及南京葫芦洞石笋记录的末次冰消期冷暖变化有较高的相似性,可能本区末次冰消期季风气候变化受北半球高纬驱动。
赵占仑温小浩李保生牛东风孟洁孙业凤杨庆江
关键词:末次冰消期主元素古气候
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间冰期5e亚段的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反映的古气候被引量:3
2015年
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TMS5e层段由16层风成砂、11层湖积黄土和5层湖相沉积构成,其年代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5e。分析结果表明,TMS5e的1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依次为P>Mn>Sr>Rb>V>Cr>Zn>Ni>Cu>Nb。就平均值来看,古流动沙丘砂的各微量元素含量最低,其次为古半固定-固定沙丘砂,但两者的各微量元素含量都明显低于整个TMS5e层段相应平均值;黄土状亚砂土微量元素含量稍低于整个TMS5e层段相应平均值;湖相沉积和湖积黄土的各微量元素含量相差较小,且明显都高于整个TMS5e层段、古流动沙丘砂和黄土状亚砂土的平均值。土门剖面TMS5e层段的微量元素指示的MIS5e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气候是不稳定的,经历了14.5次暖湿与冷干交替的气候波动,且可划分为TMS5e5(139~129.30ka BP)、TMS5e4(129.30~124ka BP)、TMS5e3(124~119.50ka BP)、TMS5e2(119.5~116.5ka BP)和TMS5e1(116.5~113.70ka BP)等5个亚段,分别可与格陵兰GRIP冰芯氧同位素所反映的MIS5e5、MIS5e4、MIS5e3、MIS5e2、MIS5e1等气候波动在性质和相位上相对应。
孟洁温小浩李保生牛东风赵占仑孙业凤杨庆江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微量元素
新疆伊犁昭苏黄土剖面中的矿物组成及其风化意义被引量:12
2013年
应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技术,对处于西风区的新疆伊犁昭苏黄土剖面中的138个全岩样品和9组分粒级样品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该剖面的矿物组分、含量及其粒径分布信息。昭苏黄土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绿泥石、斜长石、普通角闪石、钾长石、白云石和白云母组成;方解石在各个粒级组分中分布相对均匀;石英、白云石、斜长石、普通角闪石和钾长石主要赋存于粗颗粒中;绿泥石在细颗粒中的含量明显较高;白云母在16~32’m粒级组分中含量较低,在其它粒级组分中的含量则相对更高。各矿物学指标揭示了昭苏黄土剖面的化学风化程度整体较低且变化幅度不大,但古土壤层的化学风化程度稍强于黄土层;物理风化则经历了由强到弱的两个波动过程。
曾蒙秀宋友桂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序列矿物化学风化伊犁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