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0281)
-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 相关作者:夏璐方一季明昉陈璐龚彪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其意义被引量:15
- 2015年
-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IBD患者体内巨噬细胞功能常有不同程度受损,导致肠道黏膜免疫紊乱。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IBD及其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4年5月上海瑞金医院住院IBD患者105例,其中克罗恩病(CD)65例,溃疡性结肠炎(UC)40例,同期24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受检者血清标本,以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IL-13、干扰素-γ(IFN-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水平。结果:CD组血清IL-1β、IL-6、IL-10、IL-13、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C组血清IL-10、IL-13、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13(OR=1.009,P=0.005)和i NOS(OR=0.982,P=0.013)水平与CD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血清IL-10水平与CD活动度相关(rs=-0.432,P=0.014);各细胞因子的血清水平与UC及其活动度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IBD患者血清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与IBD及其活动度之间并无明显关联,这些因子可能仅作为辅助因子参与疾病进程,而非触发疾病的关键因子。
- 孟晓弘季明昉方一吴嘉釧陈璐夏璐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巨噬细胞极化细胞因子类
- 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2家族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家族细胞因子包括IL-12、IL-23、IL-27及IL-35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集105例确诊为IBD患者的外周血(其中克罗恩病组65例,溃疡性结肠炎组40例),另采集24例肠息肉患者的外周血作为对照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中IL-12、IL-23、IL-27及IL-35的含量,比较3组表达水平差异并分析其与IBD间的关系。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患者血清中IL-12、IL-27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克罗恩病组患者血清中IL-12、IL-23、IL-27以及IL-35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L-12家族细胞因子血清表达水平均与IBD发病相关,IL-12、IL-27及IL-35血清表达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密切相关;IL-12血清表达水平与克罗恩病发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42,r=0.145),而其他细胞因子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疾病严重程度间均无关联。结论:IL-12、IL-23、IL-27及IL-35在IBD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且其发病与IL-12家族细胞因子的表达上调密切相关,但表达水平与IBD疾病严重程度间则无统计学关联。
- 季明昉孟晓弘方一吴嘉釧夏璐龚彪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27
- 巨噬细胞极化对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发展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肠直肠非特异性或特发性炎症,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病程迁延不愈,轻重不等。该病在西方国家较常见,欧美和北美的UC发病率为(10~20)/100 000,而患病率达(100~200)/100 000。
- 方一刘倩钟捷龚彪夏璐
- 关键词:巨噬细胞极化溃疡性结肠炎
- 生物制剂治疗克罗恩病进展被引量:5
- 2013年
- 克罗恩病是一种以累及消化道为主的复发性炎性疾病。生物制剂的使用为克罗恩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生物治疗主要是抗TNFα单抗对诱导及维持克罗恩病临床缓解、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目前临床指南多建议对克罗恩病采取递增方案治疗,对重度患者可及早采取更为有效的包括生物治疗在内的治疗方式,但递减治疗方案在临床中的应用尤其是针对初次诊断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早期及长期应用生物治疗的安全性及其是否能改变克罗恩病的自然病程证据尚不充分。应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根据风险/效益研究来确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 夏璐
- 关键词:克罗恩病生物制剂生物治疗
- 淋巴毒素α1/β2及其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肠道黏膜免疫中的作用及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淋巴毒素α1/β2(lymphotoxinα1/β2,LTα1/β2)、淋巴毒素β受体(lymphotoxinβreceptor,LTβR)及相关信号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肠道黏膜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纳入20名正常对照者及4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所有入组者均于内镜下取活检标本进行研究。采用实时PCR法、蛋白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研究对象肠道黏膜的生物功能学指标及LTα1/β2、LTβR和NF-κB途径相关蛋白激酶磷酸化的表达水平。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结肠黏膜中LTα1/β2、LTβR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增多(LTα1/β2为39.84±5.24比5.34±1.36;LTβR为40.95±11.37比4.31±3.25;P<0.01);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LTα1/β2为1.58±0.98比0.39±0.32;LTβR为3.12±2.22比1.34±0.58;P<0.01);溃疡性结肠炎组结肠黏膜中LTα1/β2、LTβR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LTα1/β2:3.67±1.22比1.02±0.78;LTβR为3.45±1.74比1.89±0.69;P<0.0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LTα1/β2、LTβR的m RNA表达水平与其疾病严重程度Geboes评分呈正相关;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组织中膜受体LTβR表达于树突细胞表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中Iκκβ、IκBα和NF-κBp65蛋白磷酸化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增加(P<0.01)。结论:淋巴细胞表达的LTα1/β2,可能通过结合于树突细胞表面的LTβR并激活NF-κB炎症通路,从而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黏膜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方一刘倩陈璐卞兆连苗琦马雄夏璐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