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112504)

作品数:16 被引量:162H指数:8
相关作者:刘朝晖李盛郑健龙周婷张景怡更多>>
相关机构:长沙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道路工程
  • 7篇路工
  • 7篇路面
  • 5篇沥青
  • 5篇复合式路面
  • 5篇刚柔复合
  • 5篇刚柔复合式路...
  • 3篇土压力
  • 3篇离心模型
  • 3篇离心模型试验
  • 3篇路基
  • 3篇路用
  • 3篇路用性能
  • 3篇模型试验
  • 3篇沉降
  • 2篇桥台
  • 2篇桥台桩
  • 2篇桥台桩基
  • 2篇桩基
  • 2篇箱涵

机构

  • 15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作者

  • 8篇刘朝晖
  • 7篇李盛
  • 5篇郑健龙
  • 4篇周婷
  • 3篇张景怡
  • 2篇李宇峙
  • 2篇柳力
  • 2篇李雪峰
  • 2篇张军辉
  • 1篇查旭东
  • 1篇秦仁杰
  • 1篇杨博
  • 1篇张锐
  • 1篇单楠
  • 1篇李友云
  • 1篇黄优
  • 1篇张涛
  • 1篇史进
  • 1篇周宇
  • 1篇展宏图

传媒

  • 5篇公路交通科技
  • 2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公路与汽运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路基工程
  • 1篇公路工程
  • 1篇Journa...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桩侧土压力的桥台桩基桩土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分别将桩的受荷模式作为被动桩和主动桩考虑,建立了路堤荷载下软基桥台桩基桩土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式。以Ito法计算被动桩侧极限土压力,并将其作为桩所承受的被动荷载;将桩视为一维结构单元,利用p-y曲线法来考虑桩后土体的非线性及成层性,从而建立了桩身位移的计算方法。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并与现场测试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
张军辉周宇郑健龙李雪峰
关键词:桥台桩基被动桩有限差分法
路面结构抗裂层沥青新材料研发及性能评价被引量:7
2013年
针对路面结构抗裂层沥青材料的特点和现有研究的不足,采用热塑性丁苯橡胶(SBS)、废胎胶粉(CRM)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改性剂,研制了一种适用于路面结构抗裂层的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延度、针入度、软化点、弹性恢复等试验,确定了各改性剂的合理掺量。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粘度及力学性能温度扫描、疲劳试验、低温弯曲梁流变试验等,对研发的复合改性沥青路用性能进行了评价,并确定了CRM的最佳掺量。研究表明:当SBS掺量为5%、DBP的掺量为4%、CRM掺量为4%时,研发的复合改性沥青各项性能均达到抗裂层要求并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
刘朝晖柳力史进李盛
关键词:道路工程复合改性沥青路用性能
刚柔复合式路面层间沥青材料路用性能试验评价被引量:8
2013年
针对刚柔复合式路面层间沥青材料的特点和现有研究不够系统的问题,运用旋转流变仪对4种层间沥青材料进行了高温剪切性能和粘度测试,并进行了动态力学温度扫描和剪切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作为层间粘结材料,橡胶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性能明显要优于基质沥青,其高温性能、力学性能、粘度和疲劳性能均优于A-50和A-70;改性沥青用作层间材料时,SBS改性剂需确定适宜的基质沥青以提高SBS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以便获得良好的疲劳性能;层间为洒布式结构时,推荐SBS改性沥青为层间材料,为铺装式结构时,建议层间采用橡胶沥青。
李盛刘朝晖张景怡周婷
关键词:道路工程刚柔复合式路面路用性能
河池机场填石高填方土基工后沉降离心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不等应力模型设计方案,以梯形分布相似法配制填料,开展河池机场高填方土基工后沉降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变化规律还是单位土基填高的沉降量,与现场监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不同填料土基道肩沉降均大于场道中心,土基顶面呈"马鞍形"分布;试验结束后土基顶面、坡面未出现裂缝,表明河池机场填石高填方土基面临的主要工程问题不是失稳破坏,而是过大的沉降变形控制。最后,选择指数回归参数模型对工后沉降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无论是工后沉降、残余沉降、沉降坡差还是沉降速率,煤矸石土基因针片状颗粒含量高、基材强度较低将导致更大的沉降变形和更长的工期。
张军辉黄湘宁郑健龙韦建明徐先进
关键词:离心模型试验工后沉降
基于抗裂层材料的马歇尔试验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针对现有马歇尔试验方法在抗裂层材料应用中研究的不足,根据旋转压实试验结果进行不同次数的马歇尔击实试验,以孔隙率作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抗裂层材料马歇尔试验最佳击实次数为双面击实75次。通过将旋转压实和马歇尔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并结合抗裂层材料特点和相关技术规范,确定了适用于抗裂层材料马歇尔试验的技术要求,得到了最佳油石比为7.5%,与旋转压实试验结果7.6%接近。试验结果表明:研究的抗裂层材料马歇尔试验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合理地确定抗裂层材料最佳油石比和抗裂层材料在我国道路提质改造中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柳力刘朝晖李盛
关键词:道路工程马歇尔试验最佳油石比
现行规范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设计的若干问题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结合潭耒高速公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提质改造工程,针对目前国内常用的CRC+AC复合式结构加铺、直接加铺沥青面层以及碎石化加铺沥青层3种加铺方案,探讨现行规范的旧路加铺层设计方法,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CRC+AC加铺结构综合应力与普通混凝土板有很大不同,应针对这种结构确定更为明确的设计方法;直接加铺沥青层路面温度应力计算中可通过matlab软件回归延伸曲线,拓宽系数ζ'a图,加铺层设计引入满足防止荷载型及温度型反射裂缝要求的设计标准具有重要意义;碎石化沥青加铺层结构按半无限地基上的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方法设计得到的加铺层厚度初期实测弯沉代表值不能满足要求。
刘朝晖周婷李盛展宏图张景怡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设计
全风化花岗岩路基改扩建差异沉降处治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为研究不良地质下的路基改扩建工程差异沉降处治问题,以莲株高速改扩建工程为背景,考虑路基内部湿度场变化,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建立不同处治方法下的全风化花岗岩区软土地段的拓宽路基有限元模型,结合位移云图及沉降变形曲线,分析在不同路基拼接技术处治下新老路基、新老地基、路面表面的沉降与侧向变形状况,探讨路基拓宽差异沉降分布。研究表明:拓宽路基沉降集中在施工期及工后1 a内;开挖台阶、铺设土工格栅以及对软土地基进行打桩加固处理能有效减小改扩建路基沉降且控制侧向变形和差异沉降。
张军黄淼李友云任贵政谢继登
关键词:全风化花岗岩处治技术差异沉降
刚柔复合式路面层间界面剪切疲劳试验研究被引量:34
2013年
针对刚柔复合式路面结构的特点和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研发一种适用于刚柔复合式路面层间剪切疲劳测试的装置,并介绍该试验装置的科学性和优势。利用该装置确定刚柔复合式路面层间喷洒式结构沥青的最佳用量为1.4kg/m2,进行层间界面剪切疲劳试验,提出刚柔复合式路面的层间抗剪强度结构系数。运用有限元法,计算和分析刚柔复合式路面层间剪应力与沥青层厚度的关系,提出基于层间剪切疲劳的沥青层厚度设计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合理设计刚柔复合式路面的结构层厚度提供参考。
李盛刘朝晖李宇峙周婷
关键词:刚柔复合式路面抗剪强度
刚柔复合式路面沥青层温度疲劳损伤及开裂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运用损伤力学、传热学、断裂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法,分析了沥青层的温度疲劳损伤特性、疲劳寿命、裂缝扩展等。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疲劳损伤主要集中在沥青层表面,随着温变次数的增加,沥青层表面的损伤度线性增加;随着沥青层模量与温变幅值的增加,沥青层表面的损伤度不断增加;随着温变次数的增加,沥青层表面的水平拉应力线性减小;随温变幅值的增大,沥青层的疲劳寿命不断减小;基于高温效应的沥青层最小临界厚度为4cm;增加沥青层厚度和减小沥青层模量可以起到延缓沥青层温度裂缝扩展的作用。研究结果对刚柔复合式路面的合理设计和推广应用有重大意义。
李盛李宇峙刘朝晖
关键词:道路工程温度效应复合式路面
刚柔复合式路面动测评价方法与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研究一种刚柔复合式路面动测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在掌握便携式地震波地质分析仪工作原理和测试特点的基础上,假定刚柔复合式路面为双层均匀弹性介质结构,运用瞬态面波频谱分析法研究了Rayleigh面波在此结构中的频散特性,推导了便携式地震波地质分析仪测试刚柔复合式路面动模量与结构厚度的反演方法。通过在典型刚柔复合式路面路表点对点依次采用便携式地震波地质分析仪和落锤弯沉仪法(FWD)测试动模量,承载板测试回弹模量和钻芯测试沥青混凝土(AC)层厚度,建立了各测试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便携式地震波地质分析仪反演的动模量比静回弹模量高出48.0%~73.4%,且与FWD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结构厚度反演结果均在实际厚度80%的置信区间内,所有判定系数均大于0.8,表明应用便携式地震波地质分析仪快速评价刚柔复合式路面动参数是合理、可行的。
杨博郑健龙查旭东
关键词:刚柔复合式路面动模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