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AFX008)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艾明赵琦郭松高欧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广东警官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刑事
  • 2篇刑事诉讼
  • 2篇诉讼
  • 1篇信息化
  • 1篇刑事案件
  • 1篇刑事诉讼法
  • 1篇刑事诉讼法修...
  • 1篇刑事诉讼制度
  • 1篇刑事一审
  • 1篇修正案
  • 1篇制度逻辑
  • 1篇中国刑事诉讼
  • 1篇审理
  • 1篇审判
  • 1篇审判公开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诉讼程序
  • 1篇诉讼法
  • 1篇诉讼制度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 1篇广东警官学院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1篇郭松
  • 1篇艾明
  • 1篇赵琦
  • 1篇高欧

传媒

  • 2篇现代法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法律科学(西...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刑事审判公开实施效果实证研究——基于传统与信息化两个途径的考察被引量:4
2012年
刑事审判公开可通过传统与信息化两个途径实现。传统途径下,法院消极公告、公众很少旁听,刑事审判公开实施效果未能达到预期。信息化背景下诸多法院开始践行裁判文书上网等新举措,对审判公开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总体而言,全国仍有大量基层法院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已经开始实行信息化公开的法院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应用滞后于建设,效果依然有限。就前者而言,认为没有公告必要、担心旁听产生的工作压力是法院消极公告的主要原因;不关心、没时间等诸多主、客观因素共同导致公众较少参与旁听。就后者而言,经费有限是法院信息化建设的瓶颈,缺乏完善的制度规定是其应用滞后于建设的症结。未来的刑事审判应当同时发展旁听、信息化及其它形式的公开。
赵琦
关键词:实证研究
实践中的刑事一审期限:期间耗费与功能探寻——以S省两个基层法院为主要样板被引量:9
2012年
透过审限耗费角度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基层法院刑事审判程序具有如下特征:庭前程序的"事务化",庭前程序沦为纯粹的案件管理活动;庭审程序的"速审化",庭审时间耗费少,庭审节奏明快;庭后程序的"中心化"与"间隔化"。传统观点认为,我国刑事审限制度具有人权保障和效率提升功能。通过比较和实证的考察发现,我国"贯通式"审限的真实功能为通过监控法官的审理行为,达到塑造与行政化司法制度结构相契合的审理主体的目的。
艾明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涉少条款”释评被引量:1
2013年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大亮点是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诉讼程序区别开来,并细化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这主要体现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增设或完善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适当成年人参与制度以及强制措施的适用等方面。通过对《修正案》相关内容的解析发现,很多制度设计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在技术层面继续改革完善,以实现制度本身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高欧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变迁的多重逻辑:一个分析框架被引量:2
2011年
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迁。这种变迁来自于中央司法机构、地方司法机构与民间主体这三类群体具体行为的推动,而这些群体的行为受各自所处场域的制度逻辑支配。支配这些群体行为方式的制度逻辑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变迁的制度逻辑。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变迁的轨迹与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其中的多重制度逻辑的作用。从"多重制度逻辑"来解释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变迁,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一复杂的变迁过程,也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郭松
关键词:刑事诉讼制度制度逻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