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CJA08240)

作品数:15 被引量:248H指数:6
相关作者:匡瑛邵元君刘虎陈宝华滕谦谦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华威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教育
  • 6篇德育
  • 4篇职业教育
  • 4篇高职
  • 3篇道德
  • 3篇院校
  • 3篇职业院校
  • 3篇职业院校德育
  • 2篇道德教育
  • 2篇德教
  • 2篇学徒
  • 2篇学徒制
  • 1篇单轨制
  • 1篇道德发展
  • 1篇道德理想
  • 1篇道德意识
  • 1篇德育思想
  • 1篇德育途径
  • 1篇德育有效性
  • 1篇底线

机构

  • 14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深圳职业技术...
  • 1篇华威大学

作者

  • 12篇匡瑛
  • 2篇刘虎
  • 2篇邵元君
  • 1篇范俊华
  • 1篇滕谦谦
  • 1篇陈宝华
  • 1篇刘婕

传媒

  • 3篇职教论坛
  • 3篇职教通讯
  • 2篇江苏高教
  • 2篇职教通讯(江...
  • 1篇高等工程教育...
  • 1篇全球教育展望
  • 1篇无锡商业职业...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江苏教育(职...

年份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英国提升德育有效性之新举措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2
2011年
近年来,英国学者认为英国中学在发展个体道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学生行为准则具有模糊性,混淆了道德规范和传统习俗的区别;价值观教育流于形式;公民教育过于注重道德认知的发展,而忽视了道德实践的发展,造成知行不一的尴尬状况。针对这些弊端,英国中学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新举措,增强了德育的有效性,进一步实现了知行合一,促进了学生的道德成长。这些新举措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范俊华匡瑛
关键词:道德教育有效性道德发展
史上层次最高的学徒制——意大利高等学徒制之述评被引量:13
2013年
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最初始的形态和表现形式,它经历了兴衰沉浮,在20世纪90年代再度掀起热潮。在众多学徒制的最新发展中,意大利出现了史上层次最高的"高等学徒制",是目前全球唯一一种延续到研究生层次的学徒制。该学徒制有四个方面的创新,包括非正规的培训与正规的高等教育联手、为个人度身定制培训计划、项目化工作引领学习以及双导师制。这些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匡瑛
关键词:学徒制
近距离看英国的学徒制被引量:4
2012年
英国是传统学徒制发源地之一,经历了周折起伏的发展历程,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再次崛起,成为工作本位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导路径。新世纪以来,英国政府持续关注并支持学徒制的发展,出台了多项改革措施.直接促成了学徒制在规模和质量上前所未有的发展。
匡瑛
关键词:英国政府学徒制职业教育与培训发源地
去行业性:职业院校德育与教育教学难以融合的症结被引量:12
2009年
德育本应该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底色,是与教学不可分离、相互融合的。但是,职业院校德育的"普通化"、"去行业性"同职业教育教学的"职业化"、"行业性"之间格格不入,导致两者之间产生鸿沟,进而使得德育退至"边缘化"和"累赘化"的地位。职业院校的德育应当以职业道德和技术伦理为主体,与行业职业规范相衔接,在学会做事中学会做人,这样才能打破这一鸿沟,真正实现两者的融合,并践履职教育人的本职。
匡瑛
关键词:职业院校德育行业性
德育途径创新分析框架述评——兼论职业院校德育的实践策略
2009年
现有的德育途径二元分类方法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Matthew Sanger和Richard Osguthorpe提出了德育途径的创新分析框架,指出了德育途径的心理假设、道德假设、教育假设和附随因素,给德育途径提供了系统的、综合的分析方法。职业学校中职业道德教育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在附随因素中还应该加入工作场所这一因素,从而有效地分析职业学校德育。通过框架的分析,职业学校德育应该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正确看待学生的问题行为,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治;正确区分德育的层次和要求。
刘婕
关键词:德育途径职业院校
从生态学视角看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共生机制的构建被引量:5
2010年
职业教育集团和生态系统十分相似,生态系统内部的共生机制对职业教育集团的持续发展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共生机制主要包括需求的满足——动力机制,合作的开展——协调机制,对象的选择——辅助机制,信任的建立——保障机制,以及效益的产生——监控机制,这些要素彼此融合、相辅相成,共同整合构成职业教育集团的共生机制,从而保证集团办学目标的实现。
刘虎匡瑛
关键词:生态学
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被引量:135
2010年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中的核心概念。对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在历史上和不同国家却并不一致。文章从心理学的不同学说出发,梳理了基于不同心理学派的职业能力内涵,包括"职业能力即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即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即职业潜能"以及"职业能力即情境性的综合能力"。从不同国家的职业教育来分析其职业能力内涵,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如美国的以人格为本位的职业能力观、英国的以资格为本位的职业能力观、德国的从岗位能力本位的职业能力观走向复杂关系中的职业能力观、日本的从素质本位的职业能力观走向注重适岗的职业能力观、法国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职业能力观以及澳大利亚的以整合能力为本位的职业能力观。基于此,论文提出了中国职业教育应当持有的职业能力观的取向以及相应的建议。
匡瑛
关键词:职业教育
比较视角:单轨制还是双轨制有利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被引量:5
2010年
"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应采用分层的单轨制还是分类的双轨制?学术界争论激烈。文章通过借鉴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经验,认为两者均不利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而应积极探索平等的单轨制。
陈宝华
关键词:单轨制双轨制高职教育
英、澳国家资格框架的嬗变与多层次高职的发展被引量:14
2013年
建立多层次高职教育是当前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英国和澳大利亚是借助国家资格框架的改革来实现多层次高职发展的成功典范。本文重点梳理英国和澳大利亚国家资格框架的嬗变历程,剖析其对高等职业教育向多层次发展的影响和内在关联,归纳和总结其共性规律和发展趋势。
匡瑛
关键词:国家资格框架
国家职业标准:中高职衔接中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依据——基于美英的经验被引量:48
2012年
准确定位我国中高职衔接中的培养目标是解决当前中高职衔接的重要问题之一。按照人才类型结构定位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会陷入难以精确区分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的泥潭,而国家职业标准才是制定中高职衔接目标的指南针。当前,我国职业标准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总结美英两国制定国家职业标准的经验,以期对我国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从而为我国中高职衔接中的培养目标定位提供重要依据。
邵元君匡瑛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国家职业标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