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454)
- 作品数:26 被引量:303H指数:12
- 相关作者: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王小利马守才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杨陵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Ven、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春性 F_1 杂种的优势表现及与叶绿素含量和同工酶谱的关系被引量:12
- 2001年
- 利用 Ven、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与北方春性普通小麦杂交 ,研究了 Ven、K型春性 F1杂种的优势表现及其与叶绿素含量、同工酶谱的关系。结果表明 :Ven型和 K型杂种 F1存在显著的个体杂种优势 ,在主要农艺性状中尤其以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生产力的杂种优势明显 ,其中单株穗数对单株生产力的贡献最大 ;相关分析表明 :单株生产力与单株穗数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71 2 2 ;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1 1 83和 0 .4941。灌浆期旗叶、倒二叶叶绿素含量与千粒重的相关性最大 ,呈正相关。杂种 F1优势强的组合其种子和苗期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和酯酶的酶谱一般呈双亲互补型或“杂种型”酶带 。
- 魏亦勤张改生李树华李国庆刘旺清李红霞张双喜龚月娟裘敏王平
- 关键词:小麦叶绿素含量同工酶雄性不育系春性品种
- 多子房性状应用于杂种小麦的研究Ⅱ.多子房小麦的杂种优势与利用被引量:10
- 2002年
- 利用 3个多子房小麦与 8个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后获得的 2 4个杂种及其相应的亲本材料 ,对多子房小麦的杂种优势与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F1 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依次为株高 >穗粒数 >单株产量 >千粒重。单株产量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1 8个组合超双亲均值 ,平均增产 32 .71 % ;1 2个组合有超标正优势 ,幅度为 3.41~ 42 .84%。多子房小麦杂种优势的主要表现是穗粒数增多 ,其生产应用还应注意加强对多子房小麦其它农艺性状的改良。
- 马守才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
- 关键词:多子房性状杂种小麦杂种优势
- 几类异质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被引量:8
- 2001年
- 系统调查了4类异质(粘果、易变、偏凸、二角山羊草细胞质)1BL/1RS、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与其恢复系杂种 F1减数分裂中期 1出现单价体细胞频率,以及后期 1出现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细胞频率,并对中、后期染色体变异率与杂种F1自交结实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1BL/1RS型杂种在中期1、后期1染色体变异率要明显高于非1BL/1RS杂种;(2)4类异源细胞质在非1BL/1RS杂种中有着明显提高单价体细胞频率的作用;(3)在1BL/1RS杂种中,1B·1BL/1RS杂合核型染色体联会松弛,对单价体频率的影响远大于异源细胞质的影响;(4)1BL/1RS型杂种自交结实率与中期出现单价体细胞频率不直接相关,而与后期出现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细胞的频率呈高度负相关;(5)非1BL/1RS型杂种在减数分裂中、后期染色体行为相对稳定,易恢复且恢复度高,很有实际利用价值。
- 乔利仙张改生王小利刘宏伟王军卫
- 关键词: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细胞遗传学
- 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及与不同小麦品种互作效应的研究被引量:58
- 2003年
- 以 18个小麦品种和不同剂量化学杂交剂 SQ- 1为处理 ,研究了 SQ- 1的杀雄效果及不同基因型小麦对 SQ- 1反应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在适宜的 SQ- 1喷施剂量与时期下 ,供试品种均能被诱导产生大于95 %的雄性不育率。对参试品种而言 ,适宜时期为 Feekes8.0 - Feekes8.5 ,适宜剂量为 3.0~ 5 .0 kg/ hm2 ,以5 .0 kg/ hm2 效果最好。 SQ- 1与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不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
- 刘宏伟张改生王军卫王小利方振武
- 关键词: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品种基因型互作效应
- 多子房性状应用于杂种小麦的研究Ⅰ.多子房性状基因和细胞质效应被引量:18
- 2000年
- 利用单体分析和多亲本常规杂交 ,研究了小麦多子房性状基因遗传传递规律和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 :小麦多子房性状有显、隐性两种基因类别 ,均位于 6B染色体 ;粘果山羊草和偏凸山羊草细胞质对 F1杂合显性多子房性状具有抑制表达作用。多子房小麦对 K、Ven型不育系有着不同程度的育性恢复能力 ,恢复度变幅为 4.82 %~ 48.67%。
- 马守才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王小利
- 关键词:小麦多子房性状基因定位细胞质效应杂交
- RAPD分子标记与小麦杂种优势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 2005年
- 为了给杂种小麦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18个杂种小麦骨干亲本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并结合18个亲本所组配组合的杂种优势、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测定,研究了RAPD遗传标记与杂种小麦亲本优势群划分和杂种优势预测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选用的RAPD标记在小麦中的多态性较低,筛选了80对引物,只有15对引物在18个亲本中多态性较高;基于这15对引物的扩增结果分析,所选用的RAPD标记能进行杂种小麦亲本优势群的划分,但RAPD遗传距离与杂种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在超亲优势水平,RAPD遗传距离与穗粒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APD遗传距离与亲本特殊配合力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笔者认为利用本文所选用的RAPD标记不能进行杂种小麦的杂种优势预测。
- 刘宏伟刘秉华张改生王振华
- 关键词:杂种小麦杂种优势RAPD标记
- 粘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减数分裂特征及育性恢复研究被引量:4
- 2001年
- 调查了粘型 1 B/1 R和非 1 B/1 R小麦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及其 F2 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染色体联会情况、后期 出现落后染色体的细胞频率以及末期 含有微核的四分体的频率 ,结果表明 :( 1 )粘果山羊草细胞质对 1 B/1 R型不育系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水平具有特异性降低作用 ;( 2 )粘型 1 B/1 R不育系减数分裂中期 出现单价体细胞频率与后期 出现落后染色体细胞的频率呈正相关 ,也与含微核的四分体频率呈正相关 ,而对应保持系则没有相关性 ;( 3)粘果山羊草细胞质对非 1 B/1 R不育系减数分裂过程影响不大 ,5个 1 B/1 R不育系减数分裂过程中 ,3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变异率的差异是特定的 1 B/1 R核型与粘果山羊草细胞质互作的结果 ;( 4 )粘型 1 B/1 R不育系杂交 F2 单株减数分裂 3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变异率与其恢复度成反比 ,这类不育系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不同步是其恢复度不高且变异较大的一重要原因。
- 王小利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牛娜
- 关键词:雄性不育减数分裂育性恢复
- 小麦种子活力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研究(英文)被引量:35
- 2004年
- 本研究利用12个普通小麦品种对10个种子活力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研究,表明除正常幼苗百分率外,其余种子活力性状在品种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种子贮藏物质转换效率、电导率两个性状间及与其它性状均无显著的遗传相关,因此对他们的选择不会影响到其它性状。通径分析表明幼苗干重主要取决于种子贮藏物质转换效率、种子贮藏物质利用速率;发芽指数主要由平均发芽时间决定。电导率、发芽势、幼苗干重、种子干重、发芽指数、种子贮藏物质消耗比率6个性状表现中到高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展,指明通过遗传育种手段改良这些性状是可能的。
- 马守才张改生王军卫卢碧霞李宏茹
- 关键词:小麦种子活力
- 杂种小麦“西杂一号”高效制种技术的研究 Ⅱ.外源激素NAA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被引量:4
- 2003年
- 对杂种小麦西杂一号制种中使用外源激素NAA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喷施NAA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西杂一号制种母本的异交结实率。NAA的喷施时期为母本见穗5%,喷施量以100~150g/hm2为宜。研究还表明,NAA对异交结实率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柱头活力来实现的。
- 袁虎林刘宏伟周维张慧成张改生王军卫刘明慧刘鸿章
- 关键词:杂种小麦制种技术异交结实率
- 杂种小麦繁制种研究和实践被引量:26
- 2001年
- 用 2个偏型不育系 ms(ven) - 1 49和 ms(ven) - 690 1为供试材料 ,结合在近年来利用CMS和 CHA法进行杂种小麦研究和应用中 ,有关亲本繁殖及杂交种制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 ,对杂种小麦繁制种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试验表明 ,用作杂种小麦制种的母本柱头生活力约持续 1 5d左右 ,CMS母本较 CHA母本柱头生活力持续时间长。在进行花期调节时 ,CMS母本可比父本早 2~ 6d,CHA母本可比父本早 2~ 4d。最佳父母本行比以 1∶ 2较为适宜 ,基本播幅为 1 .6m。在花期相遇不好的情况下 ,人工辅助授粉可明显提高异交结实率。为了保证繁制种质量 ,安全隔离和彻底去杂是杂交种繁制的重要措施。
- 刘宏伟张改生王军卫王小利
- 关键词:杂种小麦杂交种制种杂交种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