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4001309)

作品数:13 被引量:131H指数:8
相关作者:詹文欢孙龙涛姚衍桃孙宗勋丘学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盆地
  • 4篇珠江口盆地
  • 4篇南海西北部
  • 3篇珊瑚礁
  • 2篇地壳
  • 2篇断层
  • 2篇断层封堵
  • 2篇新构造
  • 2篇新构造运动
  • 2篇珠江口盆地白...
  • 2篇物理模拟
  • 2篇封堵
  • 2篇封堵能力
  • 2篇凹陷
  • 2篇白云凹陷
  • 1篇地壳活动
  • 1篇地震相
  • 1篇东南
  • 1篇断裂带
  • 1篇断裂系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作者

  • 15篇詹文欢
  • 12篇孙龙涛
  • 8篇姚衍桃
  • 7篇孙宗勋
  • 4篇丘学林
  • 3篇朱俊江
  • 3篇刘再峰
  • 2篇朱照宇
  • 2篇张志强
  • 2篇唐诚
  • 1篇夏少红
  • 1篇詹美珍
  • 1篇孙珍
  • 1篇赵明辉
  • 1篇徐辉龙
  • 1篇陈长民
  • 1篇连世勇
  • 1篇申俊
  • 1篇何敏

传媒

  • 2篇海洋学报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Scienc...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分形几何法预测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有利成藏区被引量:1
2006年
利用分形几何法求得的断裂分维值是断裂数量、规模、发育程度、组合方式及动力学特征的综合体现,用其可定量描述断裂分布的复杂性和构造演化的成熟度。断裂的分维值越高,断裂连通性越好,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流体流动汇聚和油气藏的形成。依据白云凹陷断裂性质及平面分布特点,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断裂区域,并对所求得的各断裂区域T3及T5两个层面分维值与油气分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白云凹陷断裂体系的空间分布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其西南控洼断裂区域(Ⅳ区域)在T3及T5两个层面的断裂分维值均最大,断裂构造发育,推测极有可能成为白云凹陷一个新的勘探目标区。
孙龙涛陈长民詹文欢申俊何敏连世勇
关键词:分维值白云凹陷珠江口盆地
南海东部海沟的震源机制解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8
2005年
根据马尼拉海沟及邻区地震、火山活动的分析,并结合地震震源机制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发现马尼拉海沟在深度200多公里仍为俯冲的性质,深地震主要集中在12°N~14°N之间,地震密集区出现明显的分段特征,从北到南深度逐渐变深.震源机制解所反映的最大主压应力轴(P轴)以菲律宾大断层为界,北部主要为NW向;南部较为复杂,为NW,NE和近NS向.显示了北部以挤压逆冲为特征,南部以顺时针旋转为特征.菲律宾板块向西仰冲所产生的构造应力,被马尼拉海沟的斜向俯冲,菲律宾大断层的左旋走滑,以及民都洛断层的左旋走滑所调节.
朱俊江丘学林詹文欢徐辉龙孙龙涛
关键词:马尼拉海沟震源机制
试论南海新构造运动的时限及其差异性被引量:14
2006年
根据南海地形地貌、地质地球物理剖面资料、重磁场异常、地壳结构特征和岩石圈动力学环境,对南海新构造运动起始时限进行了新的解释。传统的观点是把新近纪作为新构造下限,依此观点,南海地区在古近系、新近系之间应为不整合接触,但在此阶段并没有发生重大变革的构造事件。而符合南海地区准平原化阶段的时代是在中中新世末至晚中新世(N12/N13)之间,在此时段普遍存在区域构造不整合接触和地层缺失、断裂、变形及火山活动等构造变动事件。本文把中中新世末作为南海地区新构造运动开始的时间。通过对南海地区中中新世末至晚中新世之间的构造变动事件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新构造运动在不同地点有时间和强度的差异性、构造运动的差异性、沉积相和沉积建造的差异性等特征。
詹文欢朱照宇孙龙涛孙宗勋姚衍桃丘学林
关键词:新构造运动
南沙群岛南永2井沉积层“红色事件”和“黑色事件”的成因探讨被引量:2
2006年
南沙群岛南永2井的红色沉积层和黑色沉积层标志着两次异常事件,简称为“红色事件”和“黑色事件”。这两个特殊沉积层的主要特征是磁化率为正值、锰铝(黑色沉积)和铁铝(红色沉积)含量高。关于它们的成因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火山喷发或地震活动,另一种是气候突变。将红色沉积层和黑色沉积层与南海其它珊瑚礁钻井资料、南海及其周缘火山活动和深海沉积中的微玻陨石进行详细对比,并综合分析几种成因的可能性大小。“红色事件”和“黑色事件”在南海其它珊瑚礁钻井中的反映不明显或无反映,表明两事件的影响范围很有限。尽管南海周缘的一些火山活动期次、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些代用指标和深海沉积中的微玻陨石层在时间上与“红”、“黑”两事件有较好的对比,成岩作用也能使某些沉积层位形成铁富集或锰富集,但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可以排除周缘火山喷发、气候突变、撞击事件及成岩作用等4种成因。火山或地震活动引起的铁或锰热泉上涌可以对“红”、“黑”两事件作出较好的解释,是可能性较大的成因。
姚衍桃詹文欢
关键词:南沙群岛
台湾-吕宋岛双火山弧的构造意义被引量:14
2007年
扼要评介了国内外关于台湾-吕宋岛双火山弧在南海沿马尼拉海沟俯冲的动力学过程和俯冲板块深部形态等方面研究的成果;认为目前的动力学模式还不够完善,没有能够对台湾-吕宋岛双火山弧中存在的第四纪火山间断做出合理的解释,为此引入“板片窗”概念,对已经提出的动力学模式进行了修改;并统计1964~2006年发生于菲律宾地区的地震震中位置,认为存在于菲律宾群岛17°~19°N之间的深源地震稀疏带和存在于14°~15°N之间的喇叭状地震稀疏带是地震作用对于南海板片窗构造存在的反映;结合研究区域已有应力场研究资料,认为俯冲的南海亚板块中板片窗两侧俯冲倾角的差异,应该是造成俯冲带内应力分布出现分带现象的原因之一。
刘再峰詹文欢张志强
关键词:俯冲带火山弧
南海西北部珊瑚礁发育过程中的地壳活动信息被引量:2
2006年
南海西北部珊瑚礁在其发育过程中不但记录了环境变化的信息,而且同时也记录了该区地壳活动的信息,与珊瑚礁发育相关的地壳活动主要有断裂活动、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等.断裂活动在南海西北部珊瑚礁区的高分辨率电火花浅层地震剖面有清晰记录,并表现为新生的断裂切割珊瑚礁体;珊瑚礁区内地震活动较强,尤其是1994年12月31日和1995年1月10日在雷州半岛西南部海域发生了6.1级和6.2级地震,这两次地震对该区珊瑚礁的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南海西北部尤其是雷州半岛西南部第四纪火山活跃,对珊瑚礁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部分火山构成珊瑚礁的基座,个别出露海面为珊瑚岛.
詹文欢姚衍桃孙宗勋詹美珍孙龙涛刘再峰张志强
关键词:珊瑚礁地壳活动南海西北部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构造演化机制模拟与生烃
通过物理模拟方法研究白云凹陷的初始构造演化机制,认识到白云凹陷处于珠江口盆地南部深水区的构造传递带上,受火山和刚性块体的辅助作用明显。主要经历了裂前、裂陷和裂后三个阶段,五期构造运动,是受断裂控制的深水凹陷。白云凹陷埋深...
孙龙涛陈长民孙珍詹文欢
关键词:白云凹陷物理模拟生烃
海洋与海岸工程地壳稳定性分析——以南海及沿岸为例
<正>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海洋与海岸工程建设日益增多,地壳稳定性评价也越来越重要。地壳稳定性是指在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下,现代岩石圈块体表层的活动程度或稳定程度。它是区域地壳现代活动程度的综合反映。工程地质区域稳定性的...
詹文欢姚衍桃刘再峰詹美珍
文献传递
晚更新世珠江口埋藏古河道沉积过程研究
不断增长的经济发展需求使得在珠江口区域积累的物探、工程资料越来越多,这为研究珠江口埋藏古河道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收集到的近2000 km的高分辨率浅地震资料,结合钻孔资料及测年数据,分析了珠江口区域晚更新世以来埋藏古河道...
唐诚周蒂詹文欢孙宗勋林进清
关键词:珠江口晚更新世
文献传递
南海西北部不同层面偏应力值变化及其与活动构造关系
南海西北部处于欧亚板块的东南角区,受太平洋和印度洋板块以及欧亚板块本体围限,其独特的构造条件使区内形变和各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构造现象十分复杂,属全球现今构造运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地壳应力方向的观测结果表明,南海西北部活...
詹文欢丘学林孙宗勋唐诚朱俊江孙龙涛
关键词:南海西北部欧亚板块偏应力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