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29901)
- 作品数:13 被引量:321H指数:11
- 相关作者:李术才李树忱朱维申陈卫忠王刚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上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水利工程更多>>
- 泰安抽水蓄能电站围堰稳定性的流-固耦合分析被引量:23
- 2004年
- 应用FLAC3D对泰安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围堰防渗结构进行了三维流-固耦合分析。同时,研究了基础开挖对围堰和基础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高压喷射灌浆防渗心墙对围堰和基础边坡具有良好的防渗作用,增强了围堰和基础边坡的稳定性。开挖过程对围堰和基础边坡的影响是局部的,对围堰和基础的整体稳定没有产生更大的影响及引起坡脚的破坏,表明开挖侧面预留平台宽度是合理的。
- 李术才李树忱朱维申陈卫忠王有志王刚
- 关键词:泰安抽水蓄能电站围堰稳定性渗流岩石力学
- 裂纹与边界交叉点的奇异性理论研究(英文)
- 2005年
- 回顾和探讨了位于三维裂纹前沿和固体自由表面交叉点附近的被称作复杂尖端奇异性的问题 .结果表明 ,自由面上的裂纹边界点并不具有传统裂纹尖端应力场r- 0 .5阶的奇异性 (其中r为从裂纹尖端量起的距离 ) ,而是应该采取rλ 阶的形式 .其中指数λ是关于破裂模式 (即模式I、II或III) ,裂纹前沿在自由面的倾角 β ,破裂面与固体表面的夹角γ以及材料泊松比的函数 .这一问题只对极个别情况存在解析解 ,而绝大多数已知结果都是通过高精度有限元、有限差分方法和强奇异积分方程得到的 .尽管尖端奇异性问题对工程应用极其重要 。
- 周锦添
- 关键词:奇异性理论强奇异积分函数
- 三维地应力回归分析方法与工程应用被引量:84
- 2003年
- 初始地应力是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实测地应力资料,采取三维有限元回归分析方法,充分考虑岩体自重与构造应力的影响,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原理,可得到计算区域的初始地应力场。对某高速公路隧道的地应力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可作为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依据。
- 邱祥波李术才李树忱
- 关键词:岩土工程初始地应力有限元法隧道
-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在坝基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5年
- 为有效反映深层软弱结构面对坝基稳定的影响,针对坝基内部倾向上游的缓倾角结构面,建立了坝基深层抗滑稳定的单滑动面和双滑动面计算模型及相应的抗滑稳定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将建立的模型和推导的理论公式应用于石板水电站重力坝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复核计算,结果表明大坝坝基深层抗滑稳定是安全的,这与对大坝多年运行监测资料的分析得到的重力坝是安全稳定的结论相一致。
- 张强勇李术才张云鹏
- 关键词:概率极限状态深层抗滑稳定混凝土重力坝
- 海底隧道衬砌结构选型及参数优化研究被引量:52
- 2005年
- 海底隧道不同于陆上隧道,海水位变化相对隧道埋深较小,隧道两端出口比海底部分要高,不能采用自然排水。深埋海底隧道二次衬砌承受较大的外水压力。调查了国内外海底隧道衬砌结构型状及支护参数,针对海底隧道的特殊性,归纳了海底隧道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针对某公路海底隧道特定地质条件和工程设计要求,分别采用马蹄形、椭圆形、圆形3种衬砌结构型式,并用有限元软件对这3种衬砌结构二次衬砌在不同荷载作用下进行强度验算。对计算结果优化比选,选出一种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衬砌结构,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 李术才徐帮树李树忱
- 关键词:隧道工程海底隧道荷载结构法
- 能量耗散弹性损伤本构方程及其在围岩稳定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26
- 2005年
- 在内变量不可逆热力学的理论框架下,应用能量耗散的基本原理,求解弹性损伤的等效应变和损伤演化方程,建立损伤屈服准则。应用考虑能量耗散的本构方程,求解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问题,从分析结果能够给出洞室围岩损伤演化区的范围和损伤值的大小,进而判断洞室围岩何处发生损伤和断裂。认为损伤值等于1.0时,材料发生完全断裂,此时材料的破坏分析应借助宏观断裂力学的手段来进行。因此,该法为工程分析提供了细观上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宏观分析提供了手段。
- 李树忱李术才朱维申隋斌
- 关键词:岩土力学能量耗散岩石断裂本构方程围岩稳定
- 厦门海底隧道最小顶板厚度三维弹塑性断裂损伤研究被引量:17
- 2004年
- 为了验证厦门海底隧道最小顶板厚度比设计厚度减小时隧道的稳定性,根据设计方案,在厦门海底隧道轴线的地质剖面图上,选取了4个典型剖面处的对应段,将隧道轴线高程比原设计升高2m和4m,应用多裂隙岩体三维弹塑性本构关系和损伤演化方程进行有限元分析,对隧道轴线在原设计高程以及升高2m和4m的高程开挖后的应力分布、洞周位移、塑性区、损伤区等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将设计方案的轴线位置升高4m后,隧道仍是稳定的结论。同时,该结论对后续施工和其他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李术才李廷春陈卫忠邱祥波
- 关键词:海底隧道三维弹塑性
-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过程中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12
- 2006年
- 基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分别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相似比尺的选择、相似材料的选择、模型的制作、模型的开挖与支护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5个部分阐述了试验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山东大学岩土中心的大型三维模型试验,重点分析了相似材料的选择、模型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模型试验台的设计、测点的布置、应变片的选择与粘贴、温度补偿与连接导线、模型的堆砌和应变块的埋设。这些关键技术影响着模型试验的成败,因此模型试验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王汉鹏李术才张强勇李勇
- 关键词: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 急倾斜层状岩体中巨型地下洞室群开挖施工理论与优化研究被引量:43
- 2004年
- 洞室群的开挖顺序和支护是影响洞室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应用三维断裂损伤有限元法和施工过程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龙滩电站急倾斜岩层中开挖大型地下洞室群的稳定性及最优的施工方案,根据围岩的破损区及位移场的变化规律,提出了较优的开挖施工方案。其计算方法和一些结论可为国内的相关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借鉴。
- 陈卫忠李术才朱维申杨典森杨为民林晖
- 关键词:急倾斜层状岩体
- 厦门海底隧道顶板厚度选择及其开挖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1
- 2005年
- 在厦门海底隧道轴线的地质剖面图上,选取了4个典型的剖面,应用多裂隙岩体三维弹塑性本构关系和损伤演化方程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得到了应力分布、洞周位移、塑性区、损伤区等结果。通过对应力扰动区的分析,以及隧道轴线位置、轴线升高或降低后各剖面应力扰动范围与弱风化层厚度的对比,很容易确定厦门海底隧道的最小顶板厚度;根据应力分布、洞周位移、塑性区、损伤区结果,评价了海底隧道的开挖稳定性。二者的有机结合,说明了将设计方案的轴线位置提高4m后隧道是稳定的。
- 李廷春李术才白世伟
- 关键词:厦门海底隧道损伤演化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