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金(06JA75011-44036)
-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 相关作者:欧阳可惺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当代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建构的思考被引量:7
- 2008年
- 多民族文学史观说到底是一种中国文学史写作中面对多民族文学关系的批评观念,具体是指如何表达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文学关系以及少数民族文学之间关系和批评的观念。当代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应以文学的历史文化批评研究为出发点,关注多民族文学经典如何确定,不回避多民族文学写作中意识形态生产带来的张力场关系,贯穿折衷主义的理念。
- 欧阳可惺
- 关键词:文学史观文化批评文学经典意识形态
-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理论的历史哲学基础被引量:1
- 2008年
-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较少地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来看少数民族的文化现实。而只有把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文化存在放到历史哲学的基础层次上进行探究,才能更好地说明少数民族文化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所具有的多重价值趋向,把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理论引入到人类精神哲学的思考上,从而建立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理论的逻辑起点。
- 欧阳可惺
- 关键词:文学批评历史哲学
- 公共性:作为社会公共领域的少数民族文学学科被引量:4
- 2009年
- 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的发展应是从整体到整体性解构(个案、文本)再到整体,这样一个自我不断超越的过程。最后这个阶段的"整体",不再是国家权力下的附庸,而是在国家全面现代性推进与全球化影响下学科的发展趋向,是与社会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重新融和。在此过程中,确立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对公共性的追求和体现,使其突出在社会公共领域位置的核心价值至为重要。
- 欧阳可惺
- 关键词:公共性公共领域
-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理论的整合与边缘性批评姿态被引量:9
- 2008年
-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只有通过整合建立相对统一的批评话语和批评理念系统,才能延伸出一系列的批评和研究话题,达到批评实践的目标。少数民族文学的边缘性批评姿态以边缘空间为出发点,在差异中求"中心",同时也为去"多中心"而努力,边缘性批评姿态是混杂的、民族民间文化的。
- 欧阳可惺
-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