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1074)

作品数:9 被引量:275H指数:7
相关作者:蔺银鼎郝兴宇梁娟王娟武小钢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绿地
  • 7篇城市
  • 7篇城市绿地
  • 6篇园林
  • 5篇风景园林
  • 4篇生态效应
  • 3篇群落
  • 2篇典型植物
  • 2篇典型植物群落
  • 2篇植物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人居
  • 2篇人居环境
  • 2篇生态场
  • 2篇小气候
  • 2篇景观
  • 2篇灌木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机构

  • 9篇山西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蔺银鼎
  • 5篇郝兴宇
  • 4篇梁娟
  • 3篇王娟
  • 3篇武小钢
  • 3篇梁锋
  • 2篇王志红
  • 2篇梁峰
  • 2篇武小刚
  • 1篇韩学孟
  • 1篇阎海冰
  • 1篇王有栓
  • 1篇闫海冰

传媒

  • 3篇中国园林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被引量:101
2003年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频频出现,城市景观生态已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尤其对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管理者的极大关注。文章在大量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就当前国内外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动态,包括绿色植物的生态机理,城市绿地的廊道效应,以及城市绿地的结构和格局对城市气候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并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新的见解。
蔺银鼎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绿地生态效应规划设计绿色植物城市景观
城市绿地边界温湿度效应对绿地结构的响应被引量:15
2006年
研究绿地结构对城市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和小气候的影响,对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2004年7月在太原市区选择3类9块绿地样地,利用HOBO Pro温、湿度数据采集器测定绿地边沿距地面高1.5m处的温度和湿度并以周围空旷地的温、湿度作对照,将二者的差值定义为绿地边界温湿度效应值。测试时间选择在一天中的8∶00、12∶00和18∶00 3个时段,测定1周。结果表明,绿地垂直结构和绿地面积等因子对绿地边界温湿度效应都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绿地面积大小与绿地降温增湿效应成正相关,即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随着绿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随着面积的逐步增加,绿地的边界生态效应增加的幅度在减小。与绿地面积相比较,绿地垂直结构对绿地边界温湿度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
蔺银鼎武小刚郝兴宇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地结构
城市灌木林对周边环境温湿度的影响格局
基于对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评价.在北方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主要是以丁香为主的灌木林作为实验对象。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定点观测绿地周边温度与湿度的梯度变化.探讨城市绿地对非绿地空间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描述城市绿地生态...
蔺银鼎梁锋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绿地人居环境生态效应
文献传递
3种城市植物群落湿度效应的时空格局
2007年
试验样地包括杨树片林、禾本科草坪和以丁香为主的灌木林。利用温湿度自动记录仪对3个样地周边的湿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梯度变化进行观测。每天测3个时段,每个时段持续90min,一周内选择气候相同或相近的天气重复做3次。实验结果描述了3个样地的湿度效应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差异。该研究对探索绿地和非绿地之间的物质交换特点与规律,揭示和描述不同植物群落的湿度效应时空格局,对于北部地区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
蔺银鼎王有栓阎海冰
关键词:风景园林典型植物群落
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对绿地生态场的影响被引量:80
2006年
国内外对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研究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基于GIS技术,在中尺度上(一般以一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城市绿地与城市气候的相关分析;二是以绿地斑块为单位,观测比较不同结构绿地内部的小气候效应;三是基于植物蒸腾理论,通过计算绿色生长量估测不同结构绿地内的小气候效应。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绿地作为一个开放的生物系统,必将通过系统交换对绿地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绿地与非绿地空间的系统交换过程不仅仅与植物的叶面积指数有关,还要受到绿地斑块的大小、几何形状、植物类型、生长密度与高度及周边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尽管植物生态场理论的研究侧重对植物群落中个体的空间作用,尤其是相邻植物竞争过程的分析,但其理论构架和计算方法有可能为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路径。试验者在太原市区选择了6个不同空间结构的绿地样地。使用温湿度记录仪观测了绿地周边的温湿度变化,并利用植物生态场理论作了分析。提出用生态场强、场梯度和场幅作为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主要评价指标。其中,场强用绿地内侧5m处的测试数据与对照的差值来表示。其含义为绿地对周边环境温度或湿度的干扰强度。场梯度是指相邻两个数据的差值。场幅即场影响范围。结果表明,绿地面积、林分和生长量等绿地空间结构因子对绿地的生态场特征都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在其他结构因子相近或相同的条件下,当绿地面积达到一定时,随着面积的进一步增加,绿地降温和增湿的幅度(场幅)有降低的趋势。与片林相比,草坪的增湿效果好于降温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利用生态场理论能够更好地描述城市不同空间结构绿地的生态效应及其差异。
蔺银鼎韩学孟武小刚郝兴宇王娟梁锋梁娟王志红
关键词:城市绿地生态场
城市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与其结构特征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7
2008年
在太原市区选择2类10个不同结构特征的绿地为研究样本,利用HOBO Pro温、湿度数据采集器对绿地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温湿度变化进行测定,研究绿地绿量、叶面积指数、绿地面积、周长面积比4个绿地特征要素与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与绿地面积、绿量显著正相关,与绿地周长面积比值显著负相关;在垂直方向上,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与绿量显著正相关,降温效应与叶面积指数显著正相关,增湿效应与叶面积指数正相关性不显著。绿地绿量是衡量绿地生态效益的关键因子,应将其作为绿地系统评价体系的一项重要指标。从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角度看,在增加绿地面积和提高绿量的同时,一方面要重视大面积斑块的绿地,提高其在绿地系统中的比重,另一方面根据绿地用途相应地选择不同的形状,使城市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武小钢蔺银鼎闫海冰郝兴宇
关键词:城市绿地绿量叶面积指数
城市典型植物群落温度效应的时空格局被引量:4
2008年
以太原市城区典型绿地植物群落——杨树片林、禾本科草坪和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绿地周边温度的空间和时间变化进行测试,并对其降温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绿地的温度效应均表现为午后(14:00-15:30)最明显,上午(10:00-11:30)次之;而傍晚(17:00-18:30)杨树片林和灌林木呈与前两个时间段相反的变化趋势,草坪变化不明显。3种绿地对温度的影响均呈随与绿地距离增加而减弱的趋势。杨树片林对周边空气温度的影响强度为3.55℃,分别是灌木林的1.48倍、草坪的2.73倍。在影响范围上,杨树片林表现也比较突出,尤其是在14:00-15:30这一时段,杨树片林、灌木林和草坪的水平影响范围分别为14m、12m和8m,垂直影响范围分别为7.5m、3.5m和2.5m。
蔺银鼎武小钢郝兴宇王娟梁峰梁娟王志红
关键词:景观生态园林生态植物群落生态效应空气温度
城市灌木群落小气候效应的时空分布被引量:12
2007年
如何评价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是当前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园林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现有研究主要着眼于不同类型绿地内部与周围空间小气候的静态分析,而对于绿地对周边环境的生态过程则报道甚少。笔者报道的试验主要以灌木为研究对象,选取太原市几处有代表性的灌木林,利用仪器对植物群落斑块周边温度和湿度在空间和时间的梯度变化进行了测试,以探索城市绿地对其周边环境温湿度的影响的时空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的叶面蒸腾是绿地产生降温增湿等生态效应的主要原因。绿地对周边空气温湿度的影响随着与绿地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其影响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正相关。该研究揭示了绿地能够有效缓解城市高温的机制和影响格局,丰富了城市小气候环流理论,对城市规划和绿地景观设计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蔺银鼎梁锋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绿地人居环境生态效应
城市森林对周边小气候时空格局的影响被引量:20
2007年
以对城市森林生态效应的动态评价为目的,研究绿地和非绿地之间的物质交换特点与规律,描述和揭示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时空格局。试验对森林周边温度和湿度在空间和时间的梯度变化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杨树林对其周边环境有着明显的降温和增湿效应,中午时段绿地生态场效应最高,下午测试时段对周边空气温湿度的影响与常规是逆反的。
梁娟蔺银鼎
关键词:生态场
城市不同绿地垂直热力效应比较被引量:31
2007年
城市绿地改变了城市地表面的辐射状况以及近地面大气的辐射状况,使绿地附近大气热力特性发生变化,产生绿地与非绿地之间的温度差异,形成局地小气候环流。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热力效应不同,产生的局地环流强度也存在差异,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也各不相同。研究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热力特征,揭示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的小气候效应差异,将有助于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管理,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试验者在太原市区选择了3种不同的城市绿地——城市森林、灌丛、草坪。在氢气球上悬挂测绳,利用测绳上系有的温湿度记录仪对不同绿地周边温度时、空变化进行测试。通过对所得试验数据分析,得出昼间不同绿地热力变化规律以及14:00—15:30不同绿地空间温度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绿地周边都存在明显的热力效应;森林周边热力效应较其它绿地更明显,14:00—15:30冷源效应在1.5、3m高度可影响到距林缘14m处,17:00—18:30森林有明显的热源效应;灌丛和草坪的冷热源效应较森林明显减弱,影响的高度和距离也明显减小;14.00—15:30,不同绿地周边气温垂直结构中都存在一个高温中心和低温中心,说明绿地与非绿地之间应该存在着局地小气候环流。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城市绿地小气候环流提供了依据。
郝兴宇蔺银鼎武小钢王娟梁峰梁娟
关键词:城市绿地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