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009BA5056)

作品数:16 被引量:55H指数:4
相关作者:张曦陈幸华高力高蕾张诚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6篇细胞
  • 12篇干细胞
  • 10篇造血
  • 9篇造血干
  • 9篇造血干细胞
  • 8篇干细胞移植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造血干细胞移...
  • 5篇外周
  • 5篇外周血
  • 5篇急性
  • 4篇异基因
  • 4篇外周血干细胞
  • 4篇外周血干细胞...
  • 4篇基因
  • 3篇血液
  • 3篇髓细胞
  • 3篇髓细胞白血病
  • 3篇急性髓细胞

机构

  • 16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6篇张曦
  • 12篇陈幸华
  • 12篇高力
  • 11篇张诚
  • 11篇高蕾
  • 10篇彭贤贵
  • 8篇孔佩艳
  • 6篇曾韫璟
  • 6篇刘耀
  • 5篇刘红
  • 5篇龚奕
  • 4篇文钦
  • 3篇李忠俊
  • 2篇王庆余
  • 2篇刘嘉
  • 2篇孙爱华
  • 1篇墙星
  • 1篇邓小娟
  • 1篇刘思恒
  • 1篇陈婷

传媒

  • 9篇中国输血杂志
  • 5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LA单体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被引量:1
2010年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血液肿瘤、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MHA,亦即HLA)全相合的亲缘间或非血缘关系供者是最合适的造血干细胞来源;
张曦李忠俊陈幸华
关键词:HLA单体型造血干细胞相合
血液病患者/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效果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采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恶性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及健康供者经单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动员后,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析不同动员方案、疾病、年龄、性别及供者的动员采集。结果所有患者和健康供者均成功动员和采集到了PBSC(MNC>5×108/kg,CD34+>2×106/kg);健康供者的动员效果为MNC(8.25±3.07)×109/L;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集所获得的MNC最多,为(7.48±2.62)×108/kg,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差,为(5.06±1.50)×108/kg;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集所获得的CD34+最多,为(5.36±2.64)×106/kg,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少,为(3.45±0.76)×106/kg。化疗联合G-CSF和IL-11为最好的动员方案;18—60岁患者采集效果最好,60—65岁患者最差;男性较女性好。结论健康供者较恶性血液病患者动员效果好,健康供者中性别对采集效果无影响;无论是健康供者还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动员、采集过程副作用小。
张曦李忠俊陈幸华张诚高蕾高力龚奕孔佩艳刘红彭贤贵
关键词:血液病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
人脐血源基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对造血功能损伤修复作用的比较研究
2013年
目的比较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DSCs)与骨髓基质细胞(hBMSCs)对造血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取63只BALB/c小鼠均给予6.0 Gy60Co射线全身照射,随机分为hUCBDSCs组(n=21)、hBMSCs组(n=21)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n=21),分别于移植后1、3、5、7、10、14、21 d检测1次外周血细胞,于照射后7和21 d分别制备股骨骨髓涂片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收集小鼠骨髓细胞并作集落培养。结果 3组小鼠移植后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在3~5 d降至最低,hUCBDSCs组白细胞和血小板均从7 d开始回升,10 d后回升速度与程度提高,21 d时回升接近未照射水平,hBMSCs组从7 d开始回升,回升趋势与hUCBDSCs组相似,21 d后回升程度低于未照射水平,对照组从7 d后开始回升,回升较慢,21 d回升程度低于实验组(P<0.05);hUCBDSCs组,hBMSCs组及对照组红细胞均在3 d时降至最低,21 d后恢复,但实验组较对照组回升更快,(P<0.05),hUCBDSCs组与hBM-SCs无甚差异(P>0.05)。集落培养CFU-E、BFU-E、CFU-GM、CFU-GMEM,hUCBDSCs组21 d为(113±6)、(167±6)、(131±6)、(14±4)个,hBMSCs组(46±6)、(141±11)、(118±18)、(10±1)个,对照组为(87±3)、(122±4)、(84±7)、(5±1)个(P<0.05)。hUCBDSCs组所有小鼠均存活。结论 hUCBDSCs较hBMSCs修复造血功能损伤和血小板恢复的作用更佳,hUCBDSCs移植是1种安全有效的促进造血损伤修复的方法。
樊智敏张曦刘耀彭贤贵高力
关键词:人脐血基质细胞人骨髓基质细胞集落培养C小鼠
FIBA方案预处理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FIBA(Flu、IDA FIBABu、Ara-C)方案预处理对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影响。方法用Allo-PBSCT治疗AML患者48名。预处理方案为不含TBI的低剂量FIBA,采用环孢菌素+霉酚酸酯+甲氨蝶呤常规预防性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非亲缘关系移植加用兔抗人免疫球蛋白。结果 48名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重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22.9%,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33.3%,其中局限型占25.4%;11名患者于移植后1-16个月分别有3名(6.25%)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3名(6.25%)死于感染和5名(10.4%)死于疾病复发或进展,37名患者已无病存活3-36个月。结论 FIBA方案预处理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安全可行,具有疗效可靠,植入安全,副作用小,可调控GVHD并用于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优点。
龚奕李忠俊张曦陈幸华高蕾高力张诚彭贤贵孔佩艳刘红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
血液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被引量:4
2012年
目前,恶性肿瘤仍然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是继心血管疾病后的危害人类的第2大"杀手",其中,血液肿瘤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总发病率中排第6位,居青少年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1]。血液肿瘤是一系列血液恶性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急性及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现有的常规治疗手段主要为化疗和放疗,但这2种方法不能完全杀灭所有的肿瘤细胞,多数患者最终难免复发,尤其是2种方法都缺乏特异性,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正常组织细胞,
张曦刘耀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液肿瘤免疫治疗细胞疗法
不同类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形态学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单体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形态学差异及造血重建情况。方法在235名实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单体型相合120名,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骨髓移植;115名全相合的患者,采用单纯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出层流室+30 d行骨髓穿刺抽吸涂片观察骨髓形态学差异,并观察造血重建情况。结果 235名患者均成功重建造血。全相合患者白细胞及血小板重建的时间分别14.7 d(12~26 d)及20.6 d(13~32 d);单体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白细胞及血小板重建的时间分别12 d(10~21 d)及18 d(15~30 d);2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全部完全缓解。在骨髓增生程度、粒红比例和细胞形态等方面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体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较全相合移植造血重建早,移植后骨髓形态学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罗晓庆张诚陈幸华张曦高蕾高力陈婷刘焕风孔佩艳彭贤贵孙爱华
关键词:单体型骨髓形态学造血重建
DC-CIK细胞输注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50例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输注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抽取未缓解的骨髓细胞制备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留取部分单个核细胞培养DC-CIK细胞,利用制备好的白血病冻融抗原共培养激活扩增DC-CIK细胞。待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0~60d输注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每例每疗程回输细胞总数大于7×109,同时给予白细胞介素-2(IL-2)200万单位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10d皮下注射。观察患者接受细胞输注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并与既往接受自体外周血移植但未输注DC-CIK细胞治疗的5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输注治疗的50例患者中,4例在DC-CIK细胞输注过程中出现一过性畏寒发热反应,但最高体温均低于39℃(37.8~38.5℃),经物理降温后恢复正常。其他患者均未出现异常不适反应。患者接受DC-CIK治疗结束后随访6~24个月,总体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均高于同期未输注DC-CIK细胞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中随访24个月时OS、DFS均显著高于未输注DC-CIK细胞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输注治疗不良反应小,有助于清除移植后微小残留病和提高患者生存率,提示该治疗方法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具有良好的治疗应用前景。
龚奕陈幸华张曦张诚高力高蕾彭贤贵孔佩艳王庆余
关键词:抗原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髓样急性
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间隙连接是相邻细胞间允许细胞间离子,代谢产物和其他信号分子交换的通道。这些细胞间通道由独特的结构单位间隙连接蛋白(Cx)组成。在脊椎动物中,Cx由多基因家族编码而成至少20种成员,在造血组织中主要是Cx43。Cx43在很多造血器官中均有表达,但主要表达在骨髓、胸腺、脾脏和其他淋巴组织。胸腺和骨髓上的基质细胞中Cx43蛋白组装成有功能的间隙连接已经得到证实。
刘耀张曦
关键词:骨髓造血调控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DC-CIK治疗后T细胞亚群动态变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经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输注治疗后体内的T细胞亚群动态变化。方法选择50名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抽取其未缓解的骨髓制备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分离部分单个核细胞培养DC-CIK,以自身白血病冻融抗原共培养激活扩增DC-CIK。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30~60 d输注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每例每疗程回输细胞总数>7×109,同时给予IL-2(20 WU皮下注射,1次/d,连续10 d)皮下注射。动态观察患者接受DC-CIK细胞输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体内T细胞亚群动态变化,并与既往接受自体外周血移植但未输注DC-CIK细胞治疗的52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0名患者DC-CIK输注后患者体内CD8+、CD16+、CD56+淋巴细胞均显著高于输注治疗前水平(P<0.01),治疗组同一随访时间段CD3+、CD4+、CD8+、CD16+、CD56+淋巴细胞均显著高于未采用DC-CIK治疗组(P<0.01)。结论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输注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肿瘤杀伤性T细胞水平,有助于清除移植后微小残留病,改善患者无病生存率(PFS)。
龚奕陈幸华张曦张诚高蕾高力文钦曾韫璟孔佩艳刘红彭贤贵
关键词:DC-CIK细胞治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血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血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12月本科20名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血移植,和同期进行的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1名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造血重建、植入,移植相关并发症和疗效方面的比较。结果联合移植组平均输入脐血有核细胞数2.96×107/kg,CD34+细胞2.99×105/kg;1名患者未植入,ANC≥0.5×109/L的平均时间为12.6±2.50 d,Plt≥20×109/L的平均时间为17.2±3.70 d和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植入检查均为完全供者型;联合移植组Ⅲ~Ⅳ度的严重aGVHD的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P<0.05);1年OS联合移植组为80%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两组间cGVHD发生率、复发率和感染并发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血移植降低严重aGVHD的发生率,提高长期生存率,是对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的改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高力刘嘉陈幸华高蕾曾韫璟张诚张曦
关键词:脐血血液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