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10025)
- 作品数:14 被引量:45H指数:2
- 相关作者:孙旭红蒋俊明张慧卿魏志祥张婷婷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政治秩序视角下的执政党能力建设——兼评亨廷顿的政党政治思想被引量:2
- 2013年
- 执政党能力建设是维持政治秩序的基础,执政党能力体现在其力量和适应性上。衡量执政党能力的标准在于其对魅力领袖的依赖程度,其组织的复杂性和深度,以及政治家和权力追求者与政党的认同程度等。政党的适应性则体现在其对环境变化的积极回应。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是执政党能力建设的有效路径。
- 张慧卿
- 关键词:政治秩序执政党能力建设民主化法治化
- 论范文澜的通史编纂思想
- 2013年
- 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叙述中国历史的著作。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该书注重社会经济结构分析,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具有会通意识且资料翔实、语言生动的通史典范,其编纂原则对今天的通史编撰仍具有极其宝贵的指导意义。
- 孙旭红
- 关键词:《中国通史简编》编纂
- 利益关系协调视域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功能性需要比目的性需要更为重要。通过民主政治机制协调利益关系,化解利益冲突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要。现阶段,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伐,通过民众的政治参与制约资本和权力,是我国避免转型过程中"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实现利益关系公正协调的政治基础。同时,利益关系协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的着力点,只有与经济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关系调整要求相适应,有效地介入利益关系的协调过程,推动利益格局的公平化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获得健康发展的持久动力。
- 蒋俊明魏志祥
- 关键词:民主政治利益关系协调
- 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成果的传播被引量:2
- 2013年
- 抗战时期的重庆,聚集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他们以非常有限的报纸期刊作为传播媒介,以少数学术机构为研究平台,在关于学术中国化、有关古代社会性质和分期的研究、历史剧的编写等争鸣聚焦中,表达了自己的学术见解。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还通过各种渠道向外传播,与延安史学工作者互相声援,这不仅顺应了抗战救亡的政治局势,也体现了学术中国化进程中学术研究与社会价值相联系、学术思想大众化的趋势,并且还在文化传播的方法、观念等方面为广大国统区与沦陷区提供了一个借鉴模式,为史学的繁荣作出了贡献。马克思主义史学也在经历了抗战烽火的洗礼后,逐步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主流。
- 孙旭红
- 关键词: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
- 中国社会史论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引量:2
- 2013年
-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来看,这场论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定了国情上的理论基础,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和指导意义,揭示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现状,从理论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并直接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确立。
- 孙旭红
- 关键词:中国社会史论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新时期我国制度反腐探析
- 2013年
- 制度所具有的刚性特点能防止公共权力运用的私利化。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腐败行为多样化、复杂化,这就需要完善反腐的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反腐制度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需要从推动权力运行公开,完善监督机制,加大制度执行力度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制度反腐。
- 蒋荔
- 关键词:反腐倡廉权力制约
- 城镇化进程中党风廉政建设探析——基于群众路线实践视角的思考被引量:1
- 2014年
-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坚持群众路线,不断建设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党群联系机制,推动党员干部政治实践方式的转变。城镇化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场域,借助于城镇化进程中所动员的民众政治参与需求和所形成的政治交往平台,用群众参与式民主的政治实践构建党群关系,形成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深度互动机制,实现群众路线的民主机制实践落实,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
- 蒋俊明张婷婷
- 关键词:城镇化党风廉政建设群众路线
- 利益协调视域下公众参与型公共政策机制建构被引量:27
- 2013年
-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已经注意吸纳公众参与,但存在着应付式参与、操纵性参与、符号化参与、灰色性参与等问题,应当从公众参与制度环境完善和弱势群体参与强化等方面改善公共政策决策议程。公共政策本身的弹性和可能漏洞说明了公众参与执行的必要。为防止公职人员对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并克服政策执行过程中公众参与的非制度化因素影响,参与型公共政策执行机制建构应当从推进执行公开、拓宽参与渠道、构建谈判机制、完善救济机制等方面展开。
- 蒋俊明
- 关键词:公众参与公共政策
- 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内在逻辑及其局限性
- 2012年
- 建立在个体本位以及普遍主义思维方式和价值论基础上的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核心主张为权利至上;该理论在处理国家与公民关系时,遵循中立性原则;在处理公民与公民关系时,遵循平等原则,其实质是形式平等、普遍平等。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存在以下局限性: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之间存在内在张力;权利与责任严重不平衡;自由主义所谓的政府中立性是不彻底的,甚至是虚假的;政府中立性的主张,容易导致公民政治冷漠和公共美德的缺失;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普遍平等观漠视差异性。
- 张慧卿卢瑾
- 关键词:中立性权利
-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进程述论
- 2013年
-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史学纳入革命和救亡的轨道,史学经世致用的功能进一步凸显,并建立了评估和审视中国历史的新标准,使之与救亡和革命的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思想:其一,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实践化;其二,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本土化;其三,采取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通俗化语言,达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实践化、本土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一个渐进过程。
- 孙旭红
- 关键词: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学者马克思主义史学